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识字8     
<正>一、激趣导入孩子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很美很美的画,想看吗?1.(课件出示星空图)每当老师看到这美丽的星空就会想: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呢?宇宙飞船飞上太空为什么不会掉来呢?孩子们,你又会想问些什么呢?孩子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要弄懂这些为什么,就要大家像蓝猫淘气一样学科学,爱科学。2.再看看,星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8》。二、读词识字1.孩子们,识字8就在我们语文里,在你们读之前老师要问问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小露珠无私奉献的品质。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美的意境,感悟小露珠无私奉献的品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认识了可爱的小露珠,一起跟它打个招呼。2.文中的词语还记得吗?3.出示:闪亮、透明、圆润、喜欢、装点、植物、格外精神、生机勃勃、点头、招手、吹奏、笑盈盈。(1)边读边想象画面,就能读出词语所蕴含的画面和韵味了。(2)指导学生选用一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评价:字音准、声音响、有韵味、很投入等等。4.让我们再次热情地呼唤小露珠吧!——(再次齐读课题)5.在你们热情的呼唤声中,小露珠来了。(出示小露珠图片,同时口述第一自然段内容)6.小露珠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喜欢它吗?课文中还有谁也喜欢它?(动物和植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小露珠。  相似文献   

3.
<正>课前谈话:师: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一学期快要过去了,在本学期的"经典阅读"活动中,你们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收获?生:我读了《老人与海》了解了一位以打鱼为生的老人,他历尽艰辛在风浪中搏击,顽强地生活着。师:你还读了什么呢?生:我读了《论语》。师:是啊!《论语》是我们班共读的一本书,它是记录孔子与弟子思想与言论的书,它是蕴含着大量的伦理道德、礼仪风俗,你记住了当中的哪些经典名句?知道的真不少。  相似文献   

4.
<正>有幸听了一年级老师的一堂数学课,通过这堂课我受到了很深的启发:只要老师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的情景,学生就会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得出你意料之外的结果。(节录片段)老师创设情景:买书。师:学校图书室新买来28本故事书,4本连环画,谁能算出学校一共买来多少本书?怎样列算式?(在讲桌上摆出书)生:28+4师:同学们列得很对,那么一共买来多少本书呢?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小棒,小组讨论,怎样计算28+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动手操作摆小棒,教师参与  相似文献   

5.
<正>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小镇的早晨》的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小镇刚被唤醒时的景象:这时的小镇是如此安静,一派浑然天成的水乡景象。然后,作者用文质兼美的语言以动衬静,这意境仿佛"鸟鸣山更幽呀"!这一自然段的教学重点是:(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乡小镇的早晨的安静。(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采用了以下教法与学法。一、以"动"入境法,衬托安静在学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我会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时,木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片段:师:同学们喜欢打乒乓球吗?生(几乎异口同声回答):喜欢。师:你们了解乒乓球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马上说出许多乒乓球明星,乒乓球规则等)师:你们知道的真多呀!那有谁能够告诉我乒乓球的直径是多少?生:我知道是40 mm。另一个学生:大球是40 mm,小球是3.8 mm。师:如果你是一位采购员,准备采购乒乓球。有两个厂家提供了各自的乒乓球若干,你测得甲厂的直径分别为;乙厂生产  相似文献   

7.
垃圾不见了     
吴建娟 《环境导报》2003,(14):38-38
活动目标了解垃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初步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活动准备图片,投影仪,实验演示实物(存放几天的垃圾),水(干净的水和被污染的脏水)。活动过程1、情景表演请一位小朋友表演随便扔垃圾的情景。老师:小朋友你们看他做了什么呀,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呢,为什么?2、引导幼儿了解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出示垃圾污染严重的照片老师:照片上是什么呀?看到这些照片,你们高不高兴,为什么?这些垃圾如果一直放在这里会怎么样啊?幼儿:如果下了雨会烂掉,烂掉以后就会有很脏很难闻的气味,污染了空…  相似文献   

8.
<正>前不久,学校组织的汇课比赛中,一位教师的识字课让我深有感触。这位教师讲授的是一年级上册的《日月明》一课。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自由拼读课文,把屏幕中出示的汉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同桌读一读。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指名读、比赛读、接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认读,纠正读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些字是怎么组成的。学生顺利说出如"日加月组成明"等汉字加法。之后的巩固环节,教师设计了两个游戏:先是摘苹果游戏,出示  相似文献   

9.
如何真正做到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构建有效课堂呢?本文将从"备教材、备学生,课前力求胸有成竹""师巧引、生乐学,构建互动、快乐的课堂""生勤练、师常思"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一、让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语文课标中,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还没有读准字音,句子还没读通顺,教师就匆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着急用大屏幕展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低。因为学生对语文整体还没有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  相似文献   

11.
不笑不要钱     
<正>哈哈店长:小伙伴们,笑话正排着队等着你们来检阅,不好笑,不要钱哦!老师:汉字是很美丽的,三个"日"是"晶",三个"水"是"淼",三个"人"是什么?同学们:"众"!老师:不错!那三个"木"是什么?同学们:"森"!老师:三个月是什么?同学们:不知道……老师:三个月是一个季度啊……同学们崩溃了。我对妈妈说:"天天在家吃,都吃腻了,要不我们今天去外面吃?"妈妈想了想,点了点头,然后给我盛了一碗饭让我一个人去院子里吃。  相似文献   

12.
<正>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试着从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一、内容选择——让数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案例1:百分数的意义导入师:同学们,昨天体育课我们班举行了投篮比赛,从赛场得到部分信息是(其中投篮次数等到学生讨论后呈现):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目标】1.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重点】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感人的真爱。【教学难点】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爱如茉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CCTV3有一个《开门大吉》的节目,听歌曲,猜歌名,今天老师也放一首歌,比一比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抢答歌名?(播  相似文献   

14.
<正>持续几天的雾霾终于散去,我们迎来了久违的蓝天和阳光。虽是严冬,但午后的阳光洒在身上,就像是妈妈的手在轻轻地抚摸我们,多么温暖、舒服啊!《阳光》这篇课文中写道:"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阳光像金子,阳光还像什么?它还会洒到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相似文献   

15.
<正>教师节到了,下面就与哈哈店长一起来分享与老师之间的爆笑故事吧!"今天,张老师请假,这节数学课由我来上。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5页,看第一题。甲乙两人共拿10个苹果,甲比乙多拿4个,这位同学,请你回答,这句话的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语文老师一脸严肃。"同学们,上课都挺累的吧?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放松一下!话说唐僧师徒一行西去,被白骨精盯上了,悟空要给师父找吃的,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半径两米,请问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16.
<正>【案例回放】刚开始试行全班共读的时候,我推荐了一本适合共读的童书,请同学们每人买一本。只有4个同学直到共读开始了,书还没有买到,其中就有博。我问博:"怎么书还没有买到啊?"博说:"老师,我已经有很多书了,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我不能乱花钱。"博的话让我既吃惊又意外,吃惊的是她小小年纪说出这么懂事的话来。意外的是,根据我对博父母的了解,这样爱女儿的父母,不应该连一本书也舍不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正>亲爱的老师、小朋友们,《创新作文》(1、2年级版)开始征稿啦!请阅读下面的征稿栏目,并根据栏目要求写作,然后把你的作文"砸"向编辑部吧!作文一经刊登,即有稿酬和样刊赠送哦!还等什么?赶快秀出你的作文吧!征稿栏目小小童话家:童话世界是有魔力的世界,不仅有神通广大的小精灵、小女巫,还有会说话的植物、动物等千奇百怪的东西,童话世界里究竟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你的想象力飞一会儿,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吧!字数300字以内。小风铃唱歌:你想不想让大家一起来欣赏你的诗作呢?你想不想体会做小诗人的喜悦呢?只要你写的诗歌够新颖、够有趣,那就给我们投稿吧!  相似文献   

18.
<正>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语文训练,而是一种复杂而科学的实践过程。那么,怎样去训练才算是科学而有效的呢?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只有把握住了这个"度",训练才能有效,才会合理。我认为,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以下"五度"。一、角度对角度的界定,可从两方面去认识:一是指基本的训练点,即训练什么。二是指训练的切入口,即从哪个方向去训练。比如,《台湾的蝴蝶谷》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知道台  相似文献   

19.
<正>从教10多年来,听过的课近千节,每节课都让笔者有所思考,有所收获。但记忆中有两节课给印象最为深刻:一节是一年级的《小猫种鱼》,一节是四年级的《放弃射门》。这两节课同样出现"意外",但教者处理方法不一,效果各异。《小猫种鱼》的执教者基本功很扎实,驾驭课堂能力强。可是在最后一个教学生字的环节中,却出现了下面的一幕。师:"谁能用‘种zhòng’组词呢?"生:(纷纷举手)"种田、种地、种小麦、种西瓜、种稻谷……"师":对!真棒!"这时一个男孩突然举  相似文献   

20.
<正>春风又绿江南岸,转眼又到了每年3月5日的"学雷锋日"。有的人说,雷锋精神已经过时;有的人说,生活中哪有那么多老爷爷、老奶奶让我们扶过马路?还有的人说,我一早起来就到马路上晃悠,却连一角钱都没有捡到,拿什么交给警察叔叔呀……哈哈,同学们,雷锋精神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又该怎么学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身边那些新时代的小雷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