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邹晶 《世界环境》2009,(4):42-43
自2008年12月世界瞩目的气候变化波兹南会议以来,联合国气候谈判就一直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关领域以及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和6月,联合国又在德国波恩举行了两次全球气候谈判会议,但似乎都并未带来什么令人振奋的消息。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即将到期,特别是全球肆虐的金融危机的“添乱”,将于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2009联合国气候变化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成为人们期待的“最后稻草”。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次缔约国会议通过了“部长宣言”。这次大会在进一步统一有关气候正在发生变化的认识基础上,呼吁各缔约国加快谈判进程,履行现有承诺,以有效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这次会议旨在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执行情况以及自去年第一次缔约国会议后开展的谈判进程作出中期评价。140多个缔约国的代表、一些国家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参加了大会。这次大会接受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对目前气候变化情况的评估报告,并对该评估报告的全面性和权威性诈了认定。报告认为,人类行为对全球气候具有可见…  相似文献   

3.
速读     
《世界环境》2015,(1):8-9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批准30亿美元用于联合国气候基金紧随美国与中国达成气候协议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政府将拿出30亿美元用于联合国气候基金帮助贫穷国家对抗气候变化,这一措施可能是美国政府迄今为止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力度最大的一个项目。奥巴马总统提出的这30亿美元基金相当于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预计融资规模的三分之一,该基金皆在减缓气候变化对世界最贫困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政府间工作小组(IPCC)在完成它的中间报告后不久,就将着手组织签署气候变化国际公约的正式谈判。该报告将在1990年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气候大会上予以宣读,此后,联合国及其成员国政府将受到尽快拿出气候变化国际公约正式文本的压力,以供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正式签署。1990年5月25日,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对 IPCC 科学工作小组完成的温室变暖预测作出了反应,在一次讲话中称,如果其它国家承担它们各自的责任,英国将减少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5.
环球     
<正>国际能源署发布气候报告促各国减排6月15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能源和气候变化——全球能源展望特别报告》,首次对各国已提交的气候承诺和意向及其对能源部门的影响做出评估,并促请各国加强减排承诺以实现2摄氏度温控目标,为将于12月在巴黎举办的关键性气候变化会议——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提供支持。该报告指出,各国目前已做出的减排承诺对未来能源的低碳化具有正面影响,但仍不足  相似文献   

6.
碳市场的渊源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各国普遍认同必须“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的目标。于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GHG)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下简称“公约”)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7.
《世界环境》2023,(6):49-50
<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于2023年11月30日—12月13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期间,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田成川带队赴阿联酋,在迪拜成功举办中外知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会以及“从倡议到行动:共享绿色低碳生活”“冰川记忆:见证气候危机”“世界因你而美丽:应对气候变化的女性领导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环境、气候、经济效益多赢”等4场主题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人们长期以来对“减缓气候变化”高度关注,而对另一重要方面——“适应气候变化”却重视不够。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厘行动计划》,将“适应气候变化”与“减缓气候变化”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评估报告》,更是呼吁各国迅速采取行动适应气候变化,在制订经济发展计划时将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其中,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该如此。  相似文献   

9.
120个国家政府同意人类正影响全球气候的观点去年年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组织(IPCC)在罗马开会,120个政府的代表认为,虽然还有许多不确定性,但是大量证据表明已可区分出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在罗马,所有120个政府接受了关于气候变化的第二次评价报...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2007,(6A):20-26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先后签署和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为了充分考虑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带来的对我国的重大不利影响、支撑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事务、有效地履行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义务,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企业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场划时代的低碳变革 以斯特恩报告和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为代表,科学研究向国际社会传递着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信息,即气候变暖是勿庸置疑的,并且很可能(90%以上的可能性)是由于观测到的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煤炭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又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责无旁贷。在中国发展低碳排放经济和低碳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引起全国社会的普遍关注。2007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发表了第4份全球气候评估的报告结果,指出了气候变暖是事实,人的活动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煤炭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又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责无旁贷。在中国发展低碳排放经济和低碳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引起全国社会的普遍关注。2007全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发表了第4份全球气候评估的报告结果,指出了气候变暖是事实,人的活动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环境署世界气候影响计划科学顾问委员会,于1981年2月23日至27日在内罗毕举行第一次会议。主要议程是:讨论顾问委员会的作用;总结世界范围内气候影响的研究;世界气候影响计划的建议、课题及经费分配等。会上,宣读了十二篇论文。我国代表宣读的《中国近来气候变化与变率及其影响》的论文,受到与会者的欢迎。世界气候规划(WCP)是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等机构联合组织的大规模研究世界气候的规划组织,是当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气象科学研究规划。它(WCP)由四部分组成: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世界气候应用计划,世界气候影响计划和世界气候资料计划。  相似文献   

15.
信息     
联合国警告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可逆转"11月16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最后一部份气候变化报告,警告说,全球变暖可能带来长远的、不可逆转的影响。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将导致"突然的或者不  相似文献   

16.
“又到气候谈判时”。 近年来。每个岁末时节.联合国都会在不同的国家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如2008年波兹南气候大会(第14次缔约方会议)、2009年根本哈根气候大会(第15次缔约方会议)、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第16次缔约方会议)以及即将于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气候大会(第17次缔约方会议)。  相似文献   

17.
期待德班     
“又到气候谈判时”.近年来,每个岁末时节,联合国都会在不同的国家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如2008年波兹南气候大会( 第14次缔约方会议)、2009年根本哈根气候大会(第15次缔约方会议)、 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第16次缔约方会议)以及即将于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气候大会(第17次缔约方会议).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3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本报告综合了AR6三个工作组和三个特别报告的主要结论,总结了气候变化的现状、影响、风险以及气候减缓和适应的路径。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了全球每个地区,导致了许多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这对自然和人类产生了广泛的不利影响。尽管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减缓和适应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这相比于实现气候目标所需的水平仍然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9.
环球     
《环境》2014,(10)
正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举行9月23日上午8时,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隆重开幕。本次峰会被称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专门讨论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会议。虽然没有紧张的谈判,但为期一天的峰会安排非常紧凑。1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分三个会场,各自讲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并发表宣言。出席联合国气候峰会的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还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近日发出公开邀请,请各方就承建气候技术中心提出建议,成立这一中心的目的在于促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技术研发与转让.在国际上建立一个气候技术中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10年底于墨西哥坎昆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在那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