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交通环境监测站点在全省的合理分布问题,以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布局标准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家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布点规划的思路,在梳理交通基础设施等级和环境保护目标等级的同时,首次引进交通拥挤度概念,通过排序法和覆盖率计算法,提出浙江省公路运输环境监测活动强度标准。综合上述三方面的要求,提出浙江省公路水路环境监测网站点布局标准。  相似文献   

2.
注重交通环保 适应交通发展──安徽省交通环保工作回顾窦良生,明家跃(安徽省交通厅环保办公室合肥230011)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占91.3%,水面占8.7%,因而给全省的公路、水运都带来了相当的自然优势。1993...  相似文献   

3.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跨入了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之列.  相似文献   

4.
司蔚 《环境科技》2003,16(4):35-36
对1996~2002年江苏省城市噪声源的构成以及道路交通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了评析,指出在城市机动车拥有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总体达标,且呈现下降趋势。但仍要对部分污染较重的超标路段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5.
记者从贵州省环保局获悉,贵州省去年对12个城市进行的噪声监测数据显示,全省有5个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属轻度污染以上,7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超过污染指数,综合数据表明,贵州省不少城市正受到噪声困扰。  相似文献   

6.
依据2013年-2017年浙江省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浙江省城市声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并以省会城市杭州为代表,与国内其它省会及直辖市城市声环境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城市功能区夜间噪声超标外,城市区域声环境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满足国家标准,城市的主要环境噪声源是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2013年—2017年,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在55.1~55.7分贝之间,年际度变化幅度不大;各城市近5年功能区噪声夜间超标率较高,且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在67.3~68.1分贝之间,衢州、台州、丽水交通噪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杭州市在区域声环境质量、功能区声环境昼间达标率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和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生态环境宏观布局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制定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中如何贯彻将环境规划列为首位,最后以环境为归宿的精神.作者认为宜将经济区进行生态环境宏观布局,建议分为三个带:1.滨海河口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港口带。2.中部河网区高技术-劳动密集型工业和三高农业带。3.北部干流区生态旅游城市和水源保护带。利用陆上和水上交通及高速信息公路,将三个带联系成为交通和信息同络系统,以广州市为龙头,深圳和珠海市为“窗口”,促使整个经桥区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达到2010年全省实现现代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程安东省长在西部论坛主题论坛演讲时指出,把陕西建成西部生态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省在加快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投资软环境的同时,积极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并将其作为改善投资环境、建设经济强省的长远大计。从1999年秋季至今两年时间,全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万平方公里,是以前4个年度的总和;造林85.4万公顷,退耕还林(草)27.1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949年的14%增加到现在的30.9%。林区森林资源正在逐步恢复,许多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交通     
全球存在有广泛的认知 ,目前的交通趋势是不可持续的。很多学者总结认为 ,我们需要在交通系统的技术、设计、运行和财政上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本文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以及交通造成的环境影响、能源消费和公平问题 ,并结合国内外文献从 :(1)交通技术 ;(2 )交通供应 ;(3)交通需求 ;(4)交通方式四个方面提出发展可持续交通的基本理念 ,并给出相关的国外的成功实践 ,以期对我国建设生态城市和生态交通提供可借鉴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张毅  张丽  朱晓东 《环境保护》2016,(19):62-64
建设低碳交通对于我国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和气候适应性转型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在阐述低碳交通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低碳交通建设存在着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监管力度不够,未形成高效的低碳交通科技支持体系,缺乏顶层设计与发展规划的衔接等主要障碍,提出了完善顶层设计引导各规划协同发展,实施结构性、技术性和管理性的交通节能减排,支持低碳交通技术研发,完善低碳交通监管体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等措施来推进低碳交通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为保持城市合理有序发展,有必要开展大城市交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本文以XX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总体交通规划和典型地区交通发展规划两个方面,研究城市交通规划的环境影响相关问题,提出城市交通规划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交通状态获得和交通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交通结构调整与交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松 《交通环保》2001,22(5):1-4,9
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分析了交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阐述了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针对当前交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当前要加快交通结构调整的方针,并指明了要做好的相关工作,以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哈尔滨市历年交通噪声的状况及变化趋势,探讨了其近几年交通噪声的状况,并对部分路段进行了实际监测。根据调查结果和实际监测结论,本文综合系统地分析了哈尔滨市交通噪声强度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对哈尔滨市交通噪声进行了初步评价,提出了全市交通噪声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市交通噪声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哈尔滨市历年交通噪声的状况及变化趋势,探讨了其近几年交通噪声的状况,并对部分路段进行了实际监测.根据调查结果和实际监测结论,本文综合系统地分析了哈尔滨市交通噪声强度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对哈尔滨市交通噪声进行了初步评价,提出了全市交通噪声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泰顺县罗阳镇主要交通干线的交通噪声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在对近三年泰顺县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从分析污染现状入手,讨论交通噪声的污染成因,并提出控制与削减交通噪声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交通管理与控制问题是当前交通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应急交通领域的研究现状,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交通行为;概述了数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模拟应急交通疏散的研究成果,从逆向车道设计、交通分流、分阶段交通疏散、交通信号控制、平行应急管理与控制等方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交通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重庆城市交通环境现状调查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交通环境问题的定义,指出了城市是交通环境问题研究的重点。然后,以重庆市为典型,通过一系列调查资料,介绍了重庆市的城区机动车污染排放、交通噪声和交通扬尘的现状,并对重庆市的交通环境现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同时针对污染原因,给出了治理对策和建议。最后,作者呼吁全社会关注和爱护城市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和振动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本文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中噪声与振动产生的原因,并从控制噪声与振动源、隔离传播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中减振降噪的控制措施,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根据我国实际研究汽车鸣喇叭对交通噪声的影响,制定控制交通噪声污染的对策具有现实意义。一、实际情况与理论公式交通噪声不是车流量的单因子函数。现将沙市市1980年以来九次交通噪声监测中部份监测点和全市交通噪声等效声级(Leq)和对应的车流量(N)情况列如表1。  相似文献   

20.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以舟山普陀金三角旅游区为案例地,对自驾游客对低碳旅游交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支持低碳旅游交通的939位自驾受访游客中,有25.77%的受访游客愿意选择旅游交通碳减排方式一(长途汽车),有35.46%的受访游客愿意选择旅游交通碳减排方式二(火车),有38.77%的受访游客愿意选择旅游交通碳补偿方式(交纳碳排放增量税用于植树造林).自驾游客旅游交通碳减少(碳减排和碳补偿)效果显著.各客源地用全部游客衡量,游客旅游交通的人均碳减少量处于12.548~28.516kg·人-1之间,短途客源地和中途客源地游客旅游交通的碳减少效果分别超过了50%和20%.客源地、学历、停留时间和收入对自驾游客选择旅游交通碳减排方式与选择旅游交通碳补偿方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个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自驾游客更愿意选择碳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