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刊讯 最近,天津市冶金研究所改装成功全防护拉丝机。 去年,天津市冶金系统连发3起拉丝机伤害事故,死亡3人。这次改装工作,是这个所按照市政府要求采取得力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指示进行的。 这次改装是参照了有关引进设备的安全防护工艺研制成功的。改装后的拉丝机具备三闸(电机抱闸、安全靠闸、点动脚闸)、三防护(车罐安全网、挂车链子安全扶手、积线架安全限制爪)和三停车(积线超高停车、拉落子停车、断线停车)的功能。天津改装成全防护拉丝机@杨殿芳  相似文献   

2.
傅贵  韩梦  贾琳  万井江  付汇琪 《安全》2023,(3):1-8+89
事故致因理论作为安全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支撑,明确其概念和发展过程对理解“大安全、大应急”等管理业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综述,对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分类进行梳理。结果表明,1984年至今发表的事故致因理论综述文献中,将事故致因理论分为3个主要类别,即线性事故致因理论、多因素事故致因理论和系统论事故致因理论。其中系统论事故致因理论主要包括AcciMap、STAMP、FRAM和HFACS,这几个模型在社会技术系统事故发生机制的定量化描述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也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抽象性。动态事故致因“2-4”模型完全具有系统论事故致因模型的特征,它在社会技术系统事故发生机制的描述及预防对策制定上比以往模型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3.
北京东方化工厂“6·27”特大爆炸事故的性质认定在历尽3年零7个月的争执和等待后 ,终于在离新世纪还有15天的时候盖棺论定 :这是一起因操作工开错阀门而导致爆炸的责任事故。我们终于用科学、良知和理性把这个梦魔斩劈在新世纪的门坎之外 ,使之没能让它把晦气带入21世纪。其实 ,这起事故早在3年前就应结案。正是因为一些非正常调查因素的介入 ,才使这起事故迟迟不能结案。1997年8月18日 ,也就是事故发生后的第48天 ,负责调查事故原因的专家组就拿出了事故调查报告 ,以确凿的证据认定这是一起因操作工开错阀门而把本应卸…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挖掘事故时间规律与事故致因间的关系,采用文本挖掘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对近几年国内285起高处坠落事故调查报告进行挖掘。挖掘结果表明:物或环境等不安全状态在与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交互作用后容易引起安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发生的时间具有强关联规则且主要发生在人体疲劳程度较大的时间内,这为事故致因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曹庆贵  曲楠楠 《安全》2019,40(9):5-10,25
与危险源相关的事故致因理论,包括能量单元、二类危险源理论和三类危险源理论,均可用于指导事故预防工作,在安全工作实践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二类危险源理论和三类危险源理论的思路是一致的,用于事故预防工作时的应用方式清晰、明确,但这两个事故理论中使隐患的概念变得模糊,危险源的概念也需要加以界定。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危险源、隐患和风险的定义、特性及关系,讨论了与危险源相关各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方式和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建议将各类危险源视作风险的不同分类,或者在应用过程中对各类危险源做出界定性说明,以理清相关概念在应用时产生的困惑,使这两种事故致因理论在事故预防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运用回溯推理的方法以析事故,由事故的果云溯其因,去预测、预防事故,这是值得广泛应用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7.
罗通元  赵雪珊 《安全》2018,39(2):4-6
借鉴事故和风险认知领域的研究,探讨事故发生的风险认知问题。首先,对风险及风险认知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分析出事故风险认知的五大特点,从本质上解释事故致因的心理学及社会学原因。其次,总结出事故风险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然后,综述目前风险认知的主流范式理论。对理论的适用范围存在不足进行分析,提出研究事故致因的风险认知理论模型的必要性和实践价值;最后,通过展望描绘了风险认知在安全科学和事故致因研究中的方向,为事故风险认知的未来发展及趋势进行阐述。结果表明:对事故发生的危险进行了心理层面的认知分析,这进一步说明学科交叉和理论借鉴在安全科学研究中具有必要性,为安全科学事故致因研究提供社会学及心理学维度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事故调查的哲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事故调查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预防事故以致最终消灭事故。为实现这一目的,事故调查必须遵循基本的哲学原理。事故调查的各个环节表现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找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制定和落实预防事故、改进工作的措施。这是事故调查的精髓所在,是事故预防的根本途径。事故原因是按照事故致因理论,采用取证、实验、推理以及其他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挖掘化工生产事故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和潜在规律,提高对化工事故认知水平,针对某化工集团2010—2016年共1 578起事故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揭示事故要素间的关联关系;运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DA)模型进行事故聚类,并抽取到5个事故致因主题。研究结果表明:LDA主题模型等数据挖掘技术能有效挖掘大量事故数据中的潜在信息;5个事故致因主题中,4个涉及到人因或组织层面的缺陷;员工注意力不集中和现场风险管理不足这2个致因主题间具有较强相关性;员工注意力不集中、现场风险管理不足以及设备问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3秒钟足够一幢7层高的建筑坍塌。这不是灾难片中臆想出的场景,而是今年3月7日,发生在福建省泉州市欣佳酒店的真实事故。近日,国务院批复福建省泉州市欣佳酒店"3·7"坍塌事故调查报告,认定这起坍塌事故是一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主要因违法违规建设、改建和加固施工导致建筑物坍塌。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事故单  相似文献   

11.
事故伤亡率控制目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云胜  刘如民 《安全》1995,16(4):17-20
职业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是社会生产面临的难题之一,人们希望事故伤亡率的控制值为0。然而,至少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事故伤亡率是难以降至0的。人类享受着高度的技术文明,同时就承担着事故风险,付出了包括生命在内的代价。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多大的事故风险是社会目前可以接受的?事故伤亡率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实际上,这要涉及许多复杂因  相似文献   

12.
1997年?月某日,接到本厂SL-105×ZIL-600型塑料拉丝机操作工刘某报告,说他所操作的机器,拉丝电热平台用手抓丝时,有电麻感。笔者立即赶赴现场,经检查,刘的报告属实。另据刘的同事汪某介绍,他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又消失了,怀疑系静电反应,笔者凭着高度责任感,再次对设备进行了严格检查,除该设备没有接地线外,其余电器设备一切正常。因此,断定问题就出在没有用接地线。静电荷因多种原因无法消失引起静电。当时不少同志却迷惑不解,该设备长5m宽1m,大面积接触水泥地面,这跟接地有什么两样? 其实,稍作分析,不难找到症结所在。先看看该设备的静电是怎样形成的:我厂的纺织装用丝是聚丙稀经高温融化后,经SL-150×ZIL-600型塑料拉丝机先拉成薄膜,再在薄膜上用刀分解成条丝,刀片切薄膜时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事故致因模型对事故原因的定义和对事故分析结果的影响,选取4种事故致因模型,梳理模型中关于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根源原因方面的内容,并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宝马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2.3”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分别用4种事故致因模型进行原因分析,获得不同事故致因模型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事故致因模型在直接原因方面具有一定的重合,多米诺骨牌模型、瑞士奶酪模型和卓越安全管理模型由于信息缺失和模型中部分定义不明确,导致部分分析结果难以呈现,事故致因“2-4”模型对各部分事故原因的定义更为明确,可以使事故分析工作变得简单、有序,为事故分析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内河船舶碰撞事故致因内在联系,基于船舶碰撞事故调查报告,从人-机-环-管视角构建事故致因复杂网络模型。运用“2-4”模型从人-机-环-管视角识别和提取事故致因,采用事故树方法分析调查报告中碰撞事故过程,提取内河船舶碰撞事故致因链,利用复杂网络理论融合多事故致因链,构建包括36个节点、123条边在内的事故致因网络,计算致因网络拓扑特征参数,定量分析内河船舶碰撞事故致因之间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疏忽瞭望、错误估计碰撞危险、安全管理不到位、船员不适任、船与船通信信息不足、未及时行动是内河船舶碰撞事故的关键致因。同时,内河船舶碰撞致因网络是1个无标度网络,且具有小世界特性,表明事故致因之间连锁效应明显,管控上述关键致因可有效预防碰撞事故。研究结果可为预防内河船舶碰撞事故、提高内河航运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傅贵  郭孝臣 《安全》2019,40(9):1-4
阐明事故致因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情况对于促进其发展、应用及提高事故预防效果十分重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的重要观点得知,安全科学是事故预防的科学,事故致因理论是发现事故原因、有效预防事故的工具,当然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但事故致因理论研究在我国开展较晚,所以目前的研究与应用并不充分。综合以往文献,给出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实质性科学含义是事故的原因定义、原因间、原因与事故间的逻辑关系,它们可形象地综合表达为事故致因模型,其获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是对以往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通过观察安全管理实务认识到,社会组织要有效管理其安全健康和环保业务,选择一种事故致因模型作为总体思路且连续运转,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控制工业爆炸事故的发生 ,我们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特大、重大工业爆炸事故 4 0多例 ,占近年来特大、重大工业爆炸事故案例总数 2 / 3以上。虽然事故发生的后果是随机的 ,即受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但事故致因则不是随机的 ,而是系统性因素即非偶然性因素的影响结果。因此 ,这 4 0多例事故的致因对于我国近年来全部工业爆炸事故的致因来说 ,具有合理的代表性。1 瓦斯爆炸事故1.1 直接原因1.1.1 瓦斯浓度超限的原因  a .停电造成停风  b .停风  ———局扇被违章关停 (包括对临时停工的地点停风 ) ;  ———局扇故障或…  相似文献   

17.
事故致因理论是事故的发生机理和理论模型,事故致因链是其核心,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路线。通过对古典事故致因链的代表: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及现代事故致因链的代表:行为安全"2-4"模型的原因定义、组织概念的引入、链条逻辑关系、事故预防策略等多方面的比较,并应用于一起真实煤矿事故案例分析,发现行为安全"2-4"模型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因果连锁理论的优点,更是改进其缺点,在对我国煤矿事故案例分析中更加有效,且在各层级均可找到事故预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1991年2月至1992年2月间,全国纺织系统企业因电梯(升降机)故障共发生9起事故,造成5人因工死亡,3人因工重伤,1人非因工死亡。一年之内,9起事故,同出一辙,这在纺织系统安全史上是少见的。问题的根子在哪?事故的原因何在?应予以认真地回顾与反思。 一、事故实例 且看其中5起因工死亡事故报告的记述: ──1991年2月2日,河北一家化纤厂一名39岁女工因电梯联锁装置失灵,误入三楼电梯口坠落死亡。 ──1991年6月4日,山东一家针织厂一名44岁男销售员因电梯设计不合理,从四楼电梯口坠落死亡。 ──1991年7月16日,河北一家棉纺厂一名41岁女工乘电梯,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恶性人因事故致因因素及其发生机理,为恶性人因事故防控提供理论指导,对恶性人因事故发生机理及其模型进行系统研究。从个体因素、团体因素、外在因素出发,分析恶性人因事故致因因素;再从行为链、致因链、原因链出发,对个体、团体、综合恶性人因事故分别进行建模;最后,根据事故案例,论证个体、团体、综合恶性人因事故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研究结果表明:恶性人因事故发生机理模型主要包括针对个体恶性人因事故的行为安全"4-9"模型、针对团体恶性人因事故的行为安全"2-10"模型和针对综合恶性人因事故的行为安全"7"模型;不良文化是根源原因,管理缺陷是根本原因,情绪因素、心理因素、控制因素是间接原因,恶性破坏是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张应语  刘琳 《安全》2019,40(9):56-63,6
特别重大煤矿事故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有两个。首先,分析中国特别重大煤矿事故的致因因素;其次,定量考察事故致因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HFACS模型,在层级层面上,94起特别重大煤矿事故的实证表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频率最高;在类别层面上,"监管不力"的发生频率最高;在指标层面上,"对违法行为失察或制止不力"的发生频率最高。借助OR技术,计算得出上一层级对下一层级指标的影响关系,并得到了一系列致因因素间的影响路径,这为遏制和预防特别重大煤矿事故提供了"路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