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引言近年来,环境问题已为全球所关注,酸雨的危害就是其中之一。酸度高的雨、雾、雪、粉尘等酸性沉降物造成森林死亡、湖泊酸化、生态系统破坏,乃至水生生物绝迹。酸雨形成的原因一般认为是SO_2及NO_x等大气污染物在远距离扩散过程中,因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而以酸性沉降物(以下简称酸雨)的形式降落所致。世界上受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地方是北美五大湖两岸的美国和加拿大、欧洲的联邦德国及瑞典等北欧诸国。就日本产业公害防治协会每月收集的国际环境情  相似文献   

2.
模拟酸雨对南方五种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酸性降水产生的环境影响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雨水酸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湖泊和土壤植被系统的酸化效应引起了国内外有关部门的关注。土壤是酸沉降物的最大接受者,土壤遭受了持续的酸沉降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造成土质恶化,使正常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而且,这种变化常常是不可逆的。 本文以贵州、四川、广西三省采集的五种土壤为对象,研究模拟酸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两广地区水域对酸雨的敏感性及其分区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酸沉降对水生生态的影响程度,取决于降水中化学组分的输入量和地表水体对所输入的酸性物质的敏感性.湖泊对酸性沉降物影响的敏感性,决定于多种相互作用的因素,除酸沉降的强弱和影响酸沉降的气象因素外,还取决于湖泊的水文学及水化学性质、集水区的特点和土壤与基岩等诸因素.我国两广地区位于重酸雨区,酸雨频率高,酸度大,每  相似文献   

4.
一、日本酸雨危害简况当前,酸雨已成为北美和北欧各国重大的环境问题。但在日本,酸雨问题并不严重。据日刊《科学朝日》,1982年第12期报道,目前在日本除了梅雨季节,很少有酸雨问题。另外,日本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有许多酸性湖,有的湖泊的pH值为0.9,1.4,2.6,3.1,4.3。但是除了火山造成酸性湖以外,没有发现酸雨引起湖泊酸化的现象。日本最早出现酸雨是在六十年代初期。当四日市在发生闻名世界的“四日市气喘病”时,曾下过pH为2的强酸性酸雨,使许多人发生哮喘。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近几十年来,酸雨对陆地和水体的潜在影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欧洲和北美地区酸雨对地表水化学及淡水中生物群的不利影响已被认为是一个主要的环境问题,而且,酸雨导致的土壤酸化可能在西欧的森林林冠枯萎中起了关键作用。迄今为止,酸雨在土壤酸化中的相对重复性在文献中还有争论。有的作者认为,酸雨对欧美土壤酸化的贡献与自然因素和耕作的影响相比是很小的,而其他人却提出相反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表水酸化敏感性的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表水体的酸化与集水区的许多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如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基岩中和酸沉降的能力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其中,土壤的抗酸化能力是关键因素.因此可以根据集水区土壤、基岩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信息来评估地表水在不同流量下发生酸化的可能性.本研究成功地应用已有资料和数据得到了我国地表水对酸沉降的敏感性等级,并绘制了地表水酸化敏感性区划图.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表水对酸化并不敏感.极易酸化和较易酸化的地表水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北部地区,占所有国土面积的2.67%,是该地区强酸性漂灰土、酸性母岩和针叶林植被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酸化敏感性为中级和低级,即不易酸化的地表水主要分布在东北暗棕壤地区和南方富铝土区域,占所有国土面积的15.2%.其余82.11%国土面积上的地表水对酸化不敏感,完全不可能发生酸化.北方地区主要是由于土壤的强缓冲能力,而在南方,石灰质土壤以及耕作农田的广泛分布是最重要因素.南方重酸雨区由于土壤对酸化并不很敏感,因此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大面积水体酸化现象.由于东北近年来频频出现酸雨,因此东北的酸沉降必须及早防治,以免出现大面积酸化水体.  相似文献   

7.
英国、瑞典、挪威的科学工作者准备在一项投资为750万美元、时间为五年的酸雨研究项目中联合协作,以探求造成河流、湖泊及其鱼类酸化受害过程的奥秘。该项目将以酸雨对挪威、瑞典的湖泊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但这种研究结果对所有认为是部分地由于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所  相似文献   

8.
国家环境保护局于1986年9月7日至12日组织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西亚太地区同四川省研究酸雨的专家和科技人员30余人在成都召开了“酸雨及其影响学术讨论会”。会上,美国教授斯蒂文斯先生,西德教授普林茨先生分别以“大气和酸性沉降物的采样、分析及防止酸雨危害的策略”,“SO_2、NO_x主要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和清除过程后在低  相似文献   

9.
酸性潮湿土壤对鸟类营养关系的较大影响表现在三方面:减少鱼类,改变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减少对酸性敏感的无脊椎动物。若干有效的考查研究表明:许多迁移性鸟类可能在其繁殖季节受到酸雨的有害影响。在酸性水中的鱼类减少,致使食鱼性幼鸟的食物总量下降。虽然食鱼性的优势鸟类还能继续在那些因酸化使鱼类的密度正逐渐下降的湖泊或江河边繁殖,但却因食物的减少受到很大的  相似文献   

10.
模拟酸雨对土壤金属离子的淋溶和植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酸雨是当今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酸雨使森林枯萎、湖泊中鱼群减少和影响农作物生长,酸雨对土壤的影响中,最重要的是可能引起土壤pH和盐基饱和度的降低以及金属阳离子淋溶强度增大,影响程度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酸雨的降落能由于土壤中离子代换作用的增强而加速离子淋溶,并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我国典型酸雨区酸沉降时间变化特征以及对水化学特征的影响,利用2001—2020年东亚酸沉降监测网(EANET)的湿沉降与湖泊监测数据,使用MK检验分析缙云山酸沉降和湖水化学长期变化特征,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明确酸沉降对湖水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2020年,缙云山酸雨问题已得到改善,但降水p H值在3.94—5.15,平均值为4.41,酸雨问题依然严峻。硫和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沉降通量分别为32.85 kg·hm-2·a-1和22.55 kg·hm-2·a-1,酸雨类型已由“硫酸型”转变为“硫酸-硝酸混合型”。湖水pH值的范围在5.25—7.50,平均值为5.86,酸化频率为30%。湖水pH值与降水pH值之间的相关性(r=0.56,P<0.01)表明酸沉降对湖水酸化有一定作用。因此,对于酸化水体的治理须考虑大气沉降因素,只有协同治理大气污染才能根治水生生态系统的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大量研究表明,酸沉降引起酸化敏感性湖泊湖水的酸化,会影响湖泊系统汞的赋存状态和相互转化。但是,对于酸沉降同时引起的湖泊SO42 的增加是否会影响湖泊汞的赋存状态和相互转化尚存在分歧。而对于非酸化敏感湖泊,受酸沉降影响湖水仍然呈现碱性的湖泊结果如何还不清楚。据此,本文综述了湖泊体系中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演化规律,并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西南地区湖泊所处的特殊地质环境及其污染和研究现状,指出对酸沉降区域碱性湖泊中汞的生物地球化学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酸雨成因研究   总被引:115,自引:4,他引:1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气颗粒物酸化缓冲能力、土壤的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含量、土壤的酸碱性质、酸雨前体物排放强度和酸性物雨洗能力等闸明了我国酸雨成因及其地理分布,并指出其它一些敏感地区,如云南东南部、东北东部和北部、山东半岛东部等地区可能出现酸性降水。根据前体物排放量预测,2020年前我国酸雨仍将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重庆地区酸性沉降物对建筑外墙涂料的涂膜附着强度、色差及外观的影响;探讨了涂膜附着强度下降率与酸雨雨量之间的相关性;优选出了适合于重庆地区的外墙涂料。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当土壤中的PH值较低时,金属化合物的流动性便会增加。根据这一事实,受这些金属物质污染了的食用鱼类和饮用水对人体健康将存在一种潜在的间接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推测,还缺乏或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数据,但这种潜在的危险确实存在,因此,人们对此不能忽视。在土壤酸化的地区,人们在水体和水生物中发现了某些金属浓度的改变,根据记载,酸化的水体中增加浓度的金属有:铝、锰、锌、铜、镉和镍等。并观察到汞的浓度也在升高。Beamis啪研究表明,加拿大湖泊中镍和铜的增加可能是酸性沉降物增长的结  相似文献   

16.
中国酸沉降:来源、影响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我国酸沉降观测与模拟、来源与影响以及控制与成效,不仅能为未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也能为国际酸沉降控制提供参考.本文回顾了40年来我国酸沉降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有关酸雨时空分布特征、致酸气体排放、土壤和地表水酸化、酸化缓冲机制、临界负荷区划以及酸雨控制对策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我国酸雨污染经历了快速发展、污染缓和、再次恶化和持续改善4个阶段,与酸性气体——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趋势相一致.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及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以及四川盆地,而不是排放最为集中的华北地区,反映出氨气和盐基阳离子排放的较强中和作用.作为酸沉降的主要危害,我国土壤酸化严重,而地表水酸化与欧美相比并不突出,原因是盐基阳离子沉降和硫氮转化(如硫酸根吸附和反硝化等过程)提供了特别的缓冲作用.随着二氧化硫排放优先于氮氧化物得到初步控制,我国降水化学组成由硫酸型转变成硫酸-硝酸-铵混合型,从而氮沉降,特别是铵沉降对我国土壤酸化的贡献越发显现.国家“两控区”划分、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的实施,有效控制了我国酸沉降的发展,酸化的土壤和地表水开始出现恢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据联合国环境署《独一无二的地球》杂志最新一期报道,在欧洲和北美洲,现在普降酸雨.它侵蚀着波兰、希腊等国的设备、铁路、古建筑和文物古迹;瑞典9万多个湖泊中,有2万个受到酸雨损害,其中4千个已经鱼类绝迹;挪威南部80%的湖泊、溪水受害,湖面1万3千多平方公里的区域鱼类绝迹;西德1500公顷常青树森林死于酸雨,另有8万公顷冷松林受到严重威胁;渥太华的加拿大议会大厦,因酸蚀而变黑;美国东海岸的几千个湖泊因酸化而成了鱼类的墓地.酸雨的起因,一般认为,主要是大量二氧  相似文献   

18.
国外酸性沉降研究的历史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酸雨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对全世界的科学家来说是一个挑战.由于酸雨形成的机制复杂,对环境的影响广泛,为此人们深感忧虑.本文概括性地论述了酸性沉降研究的历史与对未来的展望,目的在于使人们对酸性沉降有所了解并树立防治污染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模拟酸雨对土壤活性铝释出影响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采用室内动态淋溶方法研究了模拟酸兩对浙江省主要酸性土壤活性铝释出的影响。结果认为:酸雨对强酸性土壤活性铝的释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土壤酸化至pH为4.3时,才会导致活性铝迅速大量释出;促使土壤开始迅速大量释出活性铝的酸雨“临界淋溶量”与其酸度变化呈负相关,两者增减的倍比值基本相同。可利用此相关关系,对酸雨促进土壤活性铝释出的潜在影响进行定量化预测。  相似文献   

20.
应用美国ILWAS酸雨模型,研究了南宁市老虎岭水库流域在酸雨输入条件下流域水文过程,特别是入湖总径流的构成,对湖水酸碱状态和酸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通过集水区土壤的流动路径是影响地表水酸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