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报道了分布在新疆13个地州市80多个厂家的建材用工业废渣及其建材产品的放射性检测结果。多数废渣及其产品的放射性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制(控制)标准,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少数地区的部分工业废渣明显高于限制标准,不能用作建筑材料,必须健全放射性检测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应用中的环境问题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省在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应用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加强放射性矿物的管理意见。内容涉及伴生矿鉴别依据;加强放射环境影响评价;利用工业废渣制造建筑材料和掺渣建材产品中放射性核控制标准、建筑用花岗岩板材的放射性核素控制标准以及放射性“三废”治理与排放限值诸方面,以供环境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材用工业废渣及其产品的放射性和放射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鄂 《干旱环境监测》1994,8(3):180-183
建材用工业废渣及其产品的放射性和放射性检测刘鄂(新疆辐射环境监理站830011)《家庭》杂志1993年7期刊登了一篇题为《一家三口死于肺癌》的文章,认为其“罪魁祸首是煤渣砖”,相继一些报刊转载了类似文章。一时间弄得十分紧张,造成一些施工中的楼房停工,...  相似文献   

4.
厦门的年耗煤量已突破 1 50万吨 ,煤渣与粉煤灰的出路是政府与公众所关注的问题。 1 986年与 1 996年相隔 1 0年的两次放射性水平监测与研究相互印证表明 ,厦门以煤渣砖为建材的建筑物 ,放射性水平低于砖混、砖木、泥木、花岗岩等类的建筑物。厦门煤渣与粉煤灰的核素含量 ,均低于《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制标准》,从而为厦门煤渣与粉煤灰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指出了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5.
花垣河锰污染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花垣河河水中8个监测断面(S1-S8)水样和堆积在河岸附近MnSO4废渣及其浸出液中Mn、Cd、Pb、Cu和Zn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总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垣河河水中Mn和Cd质量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水体标准;MnSO4废渣浸出液中Cd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58.3—1996)规定值。将花垣河河水中Mn、Cd、Pb、Cu和Zn的含量与MnSO4废渣浸出液中相应的元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r=0.957(P〈0.01),表明堆积在花垣河河岸附近MnSO4废渣是可能造成花垣河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氧氯化锆生产流程中原料,三种废渣和成品氧氯化锆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40K含量测定结果,采用HPGey能谱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原料,几种废渣中都含有一定的放射性,各生产环节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成品氧氯化锆中基本不含放射性,可安全地应用于各生产和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7.
一、核设施工业下水中放射性的来源 核设施工业下水中放射性来源于核设施的各类实验室所产生的工业下水,一般设施的工业下水中主要核素有:~(60)Co、~(137)Cs、~(131)I、~(90)Sr、~(90)_Y、~(144)Ce、~(141)Ce、~(125)Sb、~(239)Pu、~3H等,正常运行时工业下水中放射性浓度均在放射性物质的最大容许浓度和限制浓度之内,可直接排入环境之中。但在事故情况下工业下水受到污染,其水中放射性浓度要比原浓度高4~5个数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报导甘草废渣中氨基酸成分的研究,用薄层色谱法和化学法分离鉴定,在甘草废渣中含有氨基酸成分,经离子交换色谱(IEC)法和化学法测定,在甘草废渣提取物中含有18个氨基酸,含量在0.04~0.79%之间,其中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9.
郭宏 《干旱环境监测》2003,17(3):177-179,188
通过试验,确定了以煅烧煤矸石、铜渣为硅、铁质原料配料煅烧早强熟料,原料中煅烧煤矸石用量10%—14%,铜渣用量2.8%—3.5%;确定了以锂渣、液汰渣、煅烧煤矸石、锅炉底渣等工业废渣做混和材,成功生产新标准水泥,废渣掺量30%,整个工艺三废综合利用率达37.5%。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口岸对进口废旧金属的放射性检测的急需,建立一整套包括检测指标及限值、检测仪造型和检测方法、规程等内容,适于对口岸废旧金属的现场快速、准确、方便和操作性强的放射性检测方法,实现放射性检测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1995年3月经新疆商检局申报,国家商检局批准立项,由新疆商检局牵头,新疆环保局所属的新疆辐射环境监理站协作,共同开展并完成了“进口废旧金后放射性物质检测方法的研究’课题的研究。1996年10月11~13日,由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主持,由国家环保局、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新疆环保局、新疆军区军事医…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住宅楼环境电磁辐射的初步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步探测重庆市住宅楼环境电磁辐射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建立人居环境电磁场特征数据库提供依据。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方法,在重庆市选择4个典型居住小区,分别测量各小区住宅楼不同楼层电梯门口或楼梯间以及各住宅楼楼顶的电磁辐射水平,结果表明,本次横断面调查中,在1MHz~40GHz频段,各栋楼的综合场强为17.13~17.18V/m,已接近GB 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各楼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1000Hz频段,各栋楼楼内综合场强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近高压线的住宅楼楼顶综合场强明显高于其他小区楼顶以及同一栋楼其他楼层的综合场强(P<0.05),并且该楼各楼层的磁场强度明显高于其他住宅楼(P<0.05)。所测住宅楼的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未超出国家相应标准限制,不同楼层电磁辐射水平与极低频辐射源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某高层建筑高空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北京市某代表性高层居民楼顶平台作为高空电磁辐射环境水平监测点进行综合场强和选频监测,评价总体电磁辐射环境水平,并分析监测区域电磁辐射能量的来源。结果表明:该高空监测区域的电磁辐射环境总体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但高于地面水平。监测区域主要受30 km 外的中波台影响,其次是9 km 外的中央电视塔。影响最大的是639 kHz频率的中波信号,占100 kHz~300 MHz总场强的95%以上,其次是1.28 MHz频率的中波信号。提出,开展敏感建筑物规划建设时,应考虑中波的传播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城市地铁产生的二次辐射噪声测量现状及评价方法,依据现行地铁二次辐射噪声监测相关标准,对城市地铁产生的二次辐射噪声进行测量,将JGJ/T 170—2009、GB 50118—2010和GB/T 50355—2018中规定的限值与地铁二次辐射噪声的特征频谱、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噪声限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现行标准限值在执行中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需要根据实测数据重新分析评价标准的适用性、准确性和合理性。结合当前噪声管理的社会需求,提出了声级增量和特征频谱增量的概念,并将分析结果与现行标准值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声级增量和特征频谱增量能更好地反映二次辐射噪声的影响,对于地铁二次辐射噪声标准的制修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GSM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GSM移动通信基站系统,指出,在进行GSM移动通信基站环境影响分析时,要注意采样点位的设置和测量要求.现场监测结果表明,GSM移动通信基站对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50 m内建筑物影响显著,但绝大多数基站基本符合国家有关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标准的要求,在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辐射污染.  相似文献   

15.
对连云港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现状调查与评价,将3个时段内移动基站电磁辐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数据均能符合相应的环境标准,县域电磁环境辐射水平整体略低于城市区域,基站周边整体受电磁辐射影响程度随高度上升呈增加趋势,10 m~15 m高度处的综合场强平均峰值最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对已发布和即将发布的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特点及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标准实施中加大监督执法、掌控标准实施效果、加强标准基础性研究和健全污染排放标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同时,合理设计医用加速器室的辐射屏蔽防护。以《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为准则,运用电离辐射屏蔽原理、计算方法,根据安装的医用加速器所具有的辐射物理特点和辐射防护的发展需求,对所有产生的射线进行严谨、规范和优化的屏蔽计算。结果表明,辐射屏蔽防护符合我国医用加速器机房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18.
To understan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field strength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ertain 110-kV high-voltage lines in one urban area of Chongqing by measuring 110-kV high-voltage line’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level. According to the methodology as determined by the National Hygienic Standards, we selected certain adjacent residential buildings, high-voltage lines along a specific street and selected different distances around its vertical projection point as monitoring points. The level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s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In this investigation within the frequency of 5–1,000 Hz both the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and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of each monitoring sites were lower than the public exposure standards as determi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 However, the electrical field strength on the roof adjacent to the high-voltage lin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s measured on the other floors in the same buildings (p < 0.05).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measurements of different monitoring points, under the same high-voltage lines, showed the location which is nearer the high-voltage line maintain a consistently higher level of radiation than the more distant locations (p < 0.05).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generated by high-voltage lines decreases proportionally to the distance from the lines. The buildings can to some extent shield (or absorb) the electric fields generated by high-voltage lines nearby.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tensity near high-voltage lines may be mitigated or intensifi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high-voltage lines are set up, and it merits attention for the potential impact on human health.  相似文献   

19.
蔡云  刘鄂 《干旱环境监测》2010,24(3):190-192
基于新疆富有相当数量和种类的伴生放射性煤炭、花岗石、有色金属等矿正在开发利用,必然带来一些辐射安全问题,应加强监督管理的实况,提出做好调查研究,查清伴生放射性矿的分布及辐射水平,将其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定科学性、实用性强的辐射审管标准,搞好宣传教育并全面做好监管工作等5项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通讯辐射环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京市区进行网格式布点监测,并重点监测典型区域和典型基站,采用基于MapInfo构建的电磁辐射环境评价系统进行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电磁辐射水平总体较低,处于安全水平,部分电磁辐射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主要受电视发射塔和广播电台的影响,是南京市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和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