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Landsat数据利用水体指数、波段运算和阈值法提取了淮南潘谢矿区1979、1987、2000及2006年水体信息,结合矿井采掘工程布置识别了塌陷水体与自然水体.面积统计结果表明1979年自然水体、塌陷水体面积最小,1980年后农田水利工程、开挖鱼塘、取土烧砖等人为活动导致后期自然水体面积增大;矿区内井工采煤导致塌...  相似文献   

2.
潘三矿系淮南矿业集团潘谢矿区首期规划的7对矿井之一.矿井原设计能力3.0 Mt/a,服务年限129年,.1991年11月建成投产,2002年核定生产能力3.5 Mt/a.根据国家发改委2004年新批准的<淮南矿业集团公司潘谢矿区总体开发规划>,目前潘三矿正在实施改扩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完工后,矿井原煤生产能力及选煤厂人洗能力将提高到5 Mt/a.目前改扩建工程已基本完成.2008年矿井实际年产量达到4 Mt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兖州矿务局兴隆庄煤矿对地下采煤形成的地表塌陷进行综合治理,根据地表塌陷的影响预测,提出了塌陷地充填复垦迁村和非充填复垦农业用地两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减少土地破坏和村庄迁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选取淮南潘谢矿区东部潘集,中部的顾桥,西部谢桥矿的三个塌陷水域为研究对象,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并分层对其有机质含量进行了分析。有机质分析采用分光光度法。潘集塌陷水域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范围为0.98~4.24%,平均值为2.04%;顾桥塌陷水域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范围为1.4~2.2%,平均值为1.73%;,谢桥塌陷水域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范围为1.2~1.8%,平均值为1.47%。总体上,自表层而下,有机质含量呈减小的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水域的营养元素迁移转化,水域的管理,生态恢复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煤矿地表塌陷规律是进行塌陷预测的基础,地表塌陷预测是进行煤矿地表塌陷影响评价、提出防治对策、制定矿区土地复垦与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和工程设计的依据。本所从五十年代起就从事这一领域具有开拓性的研究工作,与各矿区广泛协作,经长期现场观测,分析了数百条观测线和两个网状观测站,并经室内模型试验和理论研究,掌握了我国煤矿地表塌陷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不同地质采矿条件的塌陷预测方法,该方法曾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由于使用了先进的电算技术,地表塌陷规律和预测方法的研究获得了更迅速的发展。例如,为煤矿地表下沉(塌陷)计算建立了统一的概率模型,用严密的计算方法迅速、准确地预测煤矿大范围的地表塌陷,并能将地表形态变化下沉等值线图直观地表示出来,还能为制定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预测出土地塌陷面积、塌陷坑容积,塌陷后积水面积和积水量等参数。  相似文献   

6.
兖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状况与综合治理途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兖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状况进行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至2000年底,已累计塌陷土地5389.40hm2;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兖州、济东2个煤田最终将形成两个塌陷中心,面积达4.4×104hm2。这不仅使大面积农田被毁,造成生态失衡,而且给当地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应该彻底进行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据此,根据矿区工农业持续协调发展的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方位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7.
淮北煤矿区地表塌陷的环境效应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塌陷是煤矿开采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它直接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负效应。煤矿区地表塌陷的治理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学科多、面广。分析了安徽省淮北采煤塌陷区的现状、治理模式和治理效益,认为塌陷区治理应该遵循依法治理、依靠科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兖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状况与综合治理途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兖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状况进行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至2000年底,已累计塌陷土地5389.40hm2;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兖州、济东2个煤田最终将形成两个塌陷中心,面积达4.4×104hm2。这不仅使大面积农田被毁,造成生态失衡,而且给当地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应该彻底进行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据此,根据矿区工农业持续协调发展的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方位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9.
唐山采煤塌陷地复垦利用技术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山市被列入国家级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示范区以来,加大了塌陷区的复垦力度,使采煤塌陷地复垦率和利用效率有了很大提高。本文介绍了唐山采煤塌陷土地破坏及复垦利用现状,总结了几种复垦利用途径和模式,可供我国同类矿区借鉴。  相似文献   

10.
灰岩水是潘谢矿区的主要充水水源,对煤田的开采具有潜在的水害威胁。本文采用Piper三线图、饱和指数及离子比例系数分析了灰岩水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潘谢矿区灰岩水为弱碱性水,阳离子以Na~+离子为主,太灰水水化学类型以Cl-Na为主,奥灰水水化学类型多为Cl-Na和Cl·HCO_3-Na;岩盐溶解是潘谢矿区灰岩水形成Cl-Na型水质的主要原因,奥灰水HCO_3~-来源于方解石和白云石,Na~+因交替吸附作用而成为主要阳离子。  相似文献   

11.
矿业可持续发展与无废开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山开采排出废水、废气、废矸石等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生态产生破坏,对经济造成损失。为使矿业持续发展,维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行矿山无废开采。使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区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12.
探讨绿色开采技术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分析煤矿开采造成矿区土地资源浪费、水资源破坏和大气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开采系统”思想,提出了保水采煤、改革巷道布置和采煤方法减少岩石巷道掘进量、采空区充填新技术。煤和瓦斯共采、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等开采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煤矿区环境保护与清洁开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开采在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矿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如煤炭开采引起地表塌陷,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噪声污染和破坏人类生活环境等。为了保护好生态环境,必须采用清洁开采技术,才能保持能源生产、消费和生态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试论矿区生态重建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针对矿区土地复垦涉及学科多、面广,而我国矿区生态重建基础理论研究又十分薄弱,许多基本概念和问题尚未获得统一认识,呈现出零散、杂乱的现象。基于10年矿区土地复垦科学研究的实践,分析了由矿区土地复垦到矿区生态重建的研究观念转变、矿区生态重建的基础理论,对矿区生态重建的概念、特点、范围、时间尺度进行了界定,探讨了矿区生态重建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矿山环境岩土(地质)工程问题是我国环境治理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矿山开发、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几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几种对矿山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得出了建立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基地”、充分利用现有的新理论新技术和系统论的思维方法是解决矿山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重要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张北井田开采沉陷影响土地利用的GI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张北并田开采沉陷预测结果等值线进行坐标变换,转变成各塌陷深度的面状图层,并与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要素做本底图相叠合,通过空间分析得出开采沉陷影响各种类型土地范围和准确影响面积。结果反映出GIS方法预测开采沉陷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张集矿井田开采五年规划,对地表的移动变形预计,得出开采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规律治理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煤矿开采影响地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分析,以及对地下水流失量的计算的讨论,揭示了矿区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多元化产业、农业结构调整及生态农业、生态矿区(或绿色矿区)的四大战略。  相似文献   

20.
煤矿区土地复垦的优化设计——以南屯煤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矿区土地复垦的基础上,对南屯煤矿区复垦用地的平面结构和垂直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