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经历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生产力低下的农耕文明、改革开放后的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三大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特质、挑战、应对和成效。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整体上表现为农耕文明特征,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生产短缺、城市化水平低下。为了跳出"马尔萨斯陷阱",新中国的缔造者带领人民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拓荒垦殖,问题得到缓解但没有得到解决,贫困落后依然,没能彻底摆脱"马尔萨斯魔咒"。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快速推进,城市化加速发展,使农民得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升了劳动生产力;同时也使土地得以从农民手中部分释放出来,不仅大幅提升了土地资源价值,也使土地得以休养生息自我生态修复。虽然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幅提升了生产力、积累了巨量的物质财富,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逼近工业文明的生态红线、环境底线和资源上线,可持续发展挑战不断凸显。2010年后,中国全面启动生态保护、污染控制和资源节约的转型发展进程,高质量、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国外农业环境保护》2011,(4):I0001-I0001
中国要保障粮食安全,发展集约化农业是必然选择。而如何在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同时,保护好农业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和社会公众日益关注的问题。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和技术措施应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中国在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还缺乏经过实践检验的生态补偿技术方法与政策体系。为此,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是推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于造成生态危机和全球变暖,产业化农业难逃干系。而非产业化的小农耕作不仅是一种好的务农方式,其本身也是重农的、生态的表现,是生物多样性原则、社会公正、民主在小规模土地种植上的表现。中国需要把粮食安全的重心集中于自己所拥有的、古老的农耕文化和耕作方法资源上,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支持生态农业、小户农民和有机农耕在中国的生存和繁荣,呵护乡村文明,因为它们是生态文明之根。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生态农业补偿政策的基础上,针对山东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对有效实施农业生态补偿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提出了实现农业生态补偿、促进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合肥市2005-2010年的生态数据进行计算、比较、分析与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具有典型的农业社会特征,产业结构较稳定.近年来,随着合肥市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但生态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可持续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利用变化速率、剪刀差等多种分析法在时间尺度上预测了合肥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发展趋势,建立了动态模型,全面反映了合肥市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依据PSR框架模型,结合河南省区域环境及土地利用特点,构建了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990年、1995年、2000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8年7个时段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生态安全呈现先下降后回升态势,安全等级处于Ⅳ~Ⅴ级,安全状态从风险下降到恶化态;2003年是农业生态安全变化的转折点,从2003年起,农业生态安全有所回升。最后分析了影响河南省生态安全的主要胁迫因子,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和演化是一个不断深入、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与全球形势和中国具体国情发展变化密不可分,两者存在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历程遥相呼应,生态文明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延伸拓展与中国化,两者的实现途径是一致的;二者都是在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提出的,都强调不同领域的协调和融合,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又同样不等同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8.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4,(2):4-4
正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等重点工作。要完善森林、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制度,继续执行公益林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建立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态修复治理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环境污染对农业生态的破坏入手,阐述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农业的可待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笔者拟就我国农业发展及其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向来探究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一、转变粗放的资源消耗型农业增长方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既要满足当代人对农产品(或生物资源)的需求,又不危及和影响后代的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因为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所以这里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保护十分重要。换句话说,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农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