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污泥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张秀红刘秀秀张金贵张磊(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化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4)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生物污泥为原料,以稀盐酸提取剂制备了污泥絮凝剂,并对其进行了提纯,研究了提纯的污泥絮凝剂(PSF-1、PSF-2、PSF-3)对淀粉废水和刚果红染料废水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PSF-1、PSF-2在体系pH为6.0~10.0时,对淀粉废水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其中PSF-2对淀粉废水的絮凝率可达到98.5%以上。当体系pH为9.0时,PSF-1、PSF-2、PSF-3对刚果红废水的最大脱色率分别为97.  相似文献   

2.
为了处理水性漆洗涤废水,对絮凝沉淀处理水性漆洗涤废水进行了研究。分别以硫酸铝(AS)、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PAFC)和聚合硫酸铁(PFS)4种无机絮凝剂为絮凝剂,考察了不同絮凝剂投加量、搅拌策略和时间以及沉降时间等因素对水性漆洗漆废水COD的去除率和剩余浊度的影响。为了研究几种絮凝剂对水性漆洗涤废水的絮凝机理,对废水和絮凝剂进行了Zeta电位分析。结合废水处理的成本和处理效率,确定了优化处理方案:最终选定PAFC作为絮凝剂,投加量为138 g·t~(-1),快速搅拌1 min,慢速搅拌1.5 min和沉淀60 min。  相似文献   

3.
简单芽孢杆菌产高效微生物絮凝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从绿化植物根际土壤和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得到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PS1,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x)。对菌株PS1产生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时间、絮凝活性分布以及pH、CaCl2、絮凝剂投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其对实际废水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菌株PS1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时间为36 h,产生的絮凝活性物质全部存在于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当pH为7.0~8.5、CaC12投量为0.25~0.35 g/L、发酵液投加量的体积分数为1.5%~2.5%时,菌株PS1发酵液对4 g/L的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最佳,絮凝率达到97%。菌株PS1所产絮凝剂对城市污水、啤酒废水、淀粉废水、医院废水的絮凝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pH对煤泥水絮凝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聚合氯化铝(PAC)/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HP)、氯化钙(CaCl2)/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组合与NPAM、PHP、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ZPAM)作为絮凝剂,在对道清选煤厂水采筛下原生煤泥和浮选尾矿的煤泥水进行组合药剂絮凝实验的基础上,考察了pH对煤泥水絮凝沉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pH下,煤泥水的絮凝效果不同:在酸性条件下,宜单独使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中性至碱性条件下,无机凝聚剂和有机絮凝剂联合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周健  董锐  董悦  付澎 《环境工程学报》2014,(11):4674-4680
将壳聚糖、阳离子淀粉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进行三元接枝共聚,制备了三元接枝改性壳聚糖(CTS-DMDAAC-CS),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将三元接枝改性壳聚糖与凹凸棒土进行优化复配,对油漆废水进行了絮凝实验,得出了当pH=12,沉降时间为20 min,复合絮凝剂投加量为0.2 g,三元接枝共聚物∶凹凸棒土=1∶10时,该复合絮凝剂对油漆去除率最佳能够达到89.3%,并且絮凝效果好,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  相似文献   

6.
新物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絮凝/吸附新物化法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选用了新型复合高效絮凝剂(PFASSB),结合粉煤灰作为吸附剂,考察了絮凝剂用量、pH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以及粉煤灰用量、pH、吸附时间、生石灰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PFASSB最佳用量为10 mg/L,絮凝效果优于其他常用絮凝剂,适合处理焦化废水,处理前可以不用调节pH;(2)粉煤灰廉价易得、最佳用量为150 g/L,吸附饱和后的粉煤灰的处置可以考虑资源化再利用;(3)新物化法深度处理后的出水COD、NH3-N分别为70.21、19.37 mg/L,分别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罗平  黄锃峰  杨萍 《环境工程学报》2012,6(8):2635-2639
采用富集-分离-筛选的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得到3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菌种,将其两两混合培养后,发现其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均有较明显的提高,并且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其最佳絮凝条件为:在pH=9时,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投量为2.0 mL,以2.0 mL 2.0%的CaCl2为助凝剂,对100 mL浓度为1 g/L的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在与无机絮凝剂(10%PAC)和有机絮凝剂(0.1%PAM)的对比中,表现出了更高的絮凝活性和更好的絮凝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一定温度下,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溶解在聚合硫酸铁(PFS)中,制成稳定的均相复合溶液。采用FT-IR和X-射线衍射对其固体结构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液体复合絮凝剂的稳定性和固体复合絮凝剂的吸湿溶解性能,及其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60℃以下制备的液体复合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固体复合絮凝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比PFS更强的吸湿性;复合絮凝剂不是由PDMDAAC与PFS简单的机械混和,而是互相融合的复合体系;具有比PFS更优的去污性能和与PFS类似的较宽的最佳投药范围和pH适用范围。对浊度和COD分别为105、2和187.5mg/L,pH值为7.59的生活污水,复合絮凝剂中Fe^3 和PDMDAAC最佳用量分别为54.15和4.27mg/L,对COD的去除率为77.14%,比PFS在用量为81.22mg/L时的最佳效果高12%。  相似文献   

9.
丙烯酰胺改性壳聚糖絮凝剂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丙烯酰胺改性壳聚糖絮凝剂;用该絮凝剂处理了A/O工艺处理后的焦化废水.考察了pH值、絮凝剂用量及搅拌时间对去除污染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絮凝剂用量为50.0 mg·L-1,絮凝pH值为6.5,絮凝搅拌时间为12 min,COD、F-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4.7%、93.2%和75%;丙烯酰胺改性壳聚糖絮凝剂对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效果优于聚合硫酸铁和聚合氯化铝絮凝剂.  相似文献   

10.
在一定温度下 ,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PDMDAAC)溶解在聚合硫酸铁 (PFS)中 ,制成稳定的均相复合溶液。采用FT IR和X 射线衍射对其固体结构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液体复合絮凝剂的稳定性和固体复合絮凝剂的吸湿溶解性能 ,及其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在 6 0℃以下制备的液体复合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固体复合絮凝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比PFS更强的吸湿性 ;复合絮凝剂不是由PDMDAAC与PFS简单的机械混和 ,而是互相融合的复合体系 ;具有比PFS更优的去污性能和与PFS类似的较宽的最佳投药范围和 pH适用范围。对浊度和COD分别为 10 5 2和 187 5mg/L ,pH值为 7 5 9的生活污水 ,复合絮凝剂中Fe3 + 和PDMDAAC最佳用量分别为 5 4 .15和 4 2 7mg/L ,对COD的去除率为 77 14 % ,比PFS在用量为 81 2 2mg/L时的最佳效果高 12 %。  相似文献   

11.
亚铁羟基络合物还原转化水溶性偶氮染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偶氮染料是印染工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染料,目前染料废水脱色是污水处理难题。亚铁混凝处理染料废水过程中可能存在亚铁的还原作用,本实验制备了比溶解态亚铁更具还原反应活性的亚铁羟基络合物(ferrous hydroxycomplex,FHC),以5种不同类型的水溶性偶氮染料为目标污染物,研究FHC还原水溶性偶氮染料的脱色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HC对活性艳红X-3B、酸性大红GR和阳离子红X-GRL有较好的还原脱色效果,仅投加含铁89.6 mg/L的FHC,染料脱色率达到90%以上,继续增大FHC投加量可以完全脱色;中性枣红GRL的FHC还原脱色效果较差,需加入313.6 mg/L的FHC才能达到90%以上脱色率;134.4 mg/L的FHC能够将直接耐酸大红4BS完全脱色,但其脱色主要以混凝沉淀为主;溶液pH对FHC的还原性能产生重要影响,FHC还原染料脱色的适宜的pH值范围为4~10。该研究为亲水性染料脱色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也为FHC运用于印染废水脱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神经节苷脂生产废水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研究了等电点沉淀或混凝沉降预处理、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化学沉淀和类Fenton氧化后处理组合工艺处理神经节苷脂生产废水的技术。结果表明,神经节苷脂生产废水的等电点在pH=2.2左右,通过等电点沉淀可去除30%以上的COD,但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沉淀速度非常慢;用聚合硫酸铁对神经节苷脂生产废水进行混凝预处理的最适工艺条件是:pH=7~7.5,聚合硫酸铁用量=500~750 mg/L。在优化条件下,混凝预处理可以使神经节苷脂生产废水的COD从27 000 mg/L左右降到13 000 mg/L左右。混凝预处理后的神经节苷脂生产废水经48 h厌氧和84 h好氧生物处理,COD值进一步下降到600 mg/L左右。然后向每升生化出水中加入2~3 mmol Fe3+,通过化学沉淀作用除去其中的磷酸盐,过量的Fe3+作为后续类Fenton氧化的催化剂。当H2O2(30%)用量为2~3 mL/L时,最终出水的COD值可以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PAC混凝沉降法处理陶瓷废水操作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AC混凝沉降法对陶瓷废水进行处理,考察PAC用量、搅拌强度、搅拌时间、进水pH和沉降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获得优化的操作条件。实验表明:水样的脱色率、浊度去除率和悬浮物去除率随着PAC用量、搅拌强度、搅拌时间和沉降时间的增大和进水pH的降低而呈现增大的趋势;最佳操作条件为:当废水量小、处理时间充足时,选用PAC用量为12 mg/L、搅拌强度为中速、搅拌时间为10 min、进水pH为6、沉降时间为2 h,此条件下水样的脱色率、浊度去除率和悬浮物去除率分别达到95.6%、95.7%和85.6%;当废水量大、处理时间不充足时,选用PAC用量为60 mg/L,沉降时间为30 min,此条件下水样的脱色率、浊度去除率和悬浮物去除率分别达到94.1%、93.4%和84.4%。证明混凝法对于去除陶瓷废水中的悬浮与胶体颗粒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陶瓷印花废水处理的混凝剂及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聚合硫酸铁(PFS)对陶瓷印花废水进行混凝沉降处理,监测水样的吸光度、浊度、悬浮物,以脱色率、浊度去除率、悬浮物去除率评价混凝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PAC是陶瓷印花废水沉降处理的理想混凝剂;水样的吸光度、浊度、悬浮物随混凝剂用量增大和沉降时间延长而呈降低趋势,而脱色率、浊度去除率、悬浮物去除率随混凝剂和沉降时间的增大呈增大的趋势;PAC投加量为20mg/L,沉降时间约为24h,水样脱色率达到90.0%,而当PAC投加量达到100mg/L,沉降时间约为4h,陶瓷印花水的脱色率可达到96.0%。证明了药剂用量的增加与沉降时间的延长对混凝过程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硫酸铁复合絮凝剂(PDMDAAC-PFS)对活性污泥的脱水性能,考察了投加量、配比和PDMDAAC的特性粘数等对污泥比阻降低和滤液浊度与COD去除的影响,并与PFS、PDMDAAC、PFS与PD-MDAAC联用(分开加入)、聚丙烯酰胺(PAM)、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F130)和KHYC型絮凝剂的脱水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DMDAAC-PFS对污泥比阻的降低和滤液浊度与COD的去除效果最好,但产生絮团的大小和强度比CPF130差,而其中PDMDAAC和PFS的用量分别比单独使用PDMDAAC和PFS减少了一半以上;PDMDAAC与PFS复配,增加了絮凝剂分子聚集体体积,利于在污泥粒子群间吸附架桥.  相似文献   

16.
新型絮凝剂含硼聚硅铝铁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向聚硅酸中引入Al3+、Fe3+、B,制得稳定性更好的高效絮凝剂含硼聚硅铝铁(PFASB)。通过实验得到其最佳配比为:n(B)/n(Si)=0.16、n(Fe)/n(Al)=0.5 、n(Al+Fe)/n(Si)=1。对造纸废水和焦化废水进行混凝实验表明,PFASB的除浊、除COD的能力均优于聚合铝、聚合铝铁和聚硅铝铁,而且矾花产生迅速,矾花粗大密实,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高分子絮凝剂。实验还考察了絮凝剂的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B、铝及其水解产物、铁及其水解产物和聚硅酸等多种组分之间有相互作用,形成了尺度更大的聚集单元。PFASB的这种特殊结构是其具有良好稳定性和混凝性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Three wastewater samples from a pharmaceutical plant formulating medical ointments were subjected to lab-scale treatment by a Fenton-like system in combination with lime coagulation. All samples were plant pre-treated by adsorption/flocculation/filtration processes with utilization of bentonite, but the quality of effluents did not comply with the regulations for wastewater discharged to local sewerage. The optimization of Fenton-like oxidation demonstrated the highest process efficacy at H(2)O(2)/COD weight ratio of 2:1, H(2)O(2)/Fe(2+) molar ratio of 10:1 and 2h of treatment time. The fast pH decrease to acidic values approximately 3 during first min of oxidation for all effluents suggested that pH adjustment was unnecessary. Combination of Fe(III) precipitation and lime coagulation proved feasible to improve considerably COD and residual iron concentration reduction in pharmaceutical effluents. Additionally, considerable BOD(7) reduction and BOD(7)/COD ratio improvement of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samples was achieved by combined treatment. The application of Fenton-like oxidation with subsequent iron (III)/lime coagulation did not on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harmaceutical effluents with different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elp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wastewater discharged to sewage, but also improve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pharmaceutical effluents.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直接混凝、直接水解 -接触氧化的生化处理以及混凝 -水解 -接触氧化 3种不同工艺对某酶制剂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 ,针对浓度为 6 2 0 0mg/L的原水 ,用本单位的混凝剂 4号进行直接的混凝处理 ,在加入量为 10 0mg/L时可以得到 6 6 %的CODCr处理率 ;同样浓度的原水直接进行水解 -接触氧化生化处理 ,在 34h的停留时间后可以达到国家二类二级排放标准 ;经过混凝处理后的出水进行的生化实验则表明 ,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生化停留时间可缩短至 2 2h。  相似文献   

19.
层状氢氧化镁铝对直接冻黄的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毅  朱洪涛  申思 《环境工程学报》2009,3(8):1454-1456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出一系列镁铝摩尔比不同的磷酸二氢根型层状氢氧化镁铝,考察了层状氢氧化镁铝及其焙烧产物对直接冻黄染料模拟废水的脱色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以镁铝摩尔比为3制得的层状氢氧化镁铝对直接冻黄溶液的脱色效果最好;在最佳处理条件下,层状氢氧化镁铝及其焙烧产物的脱色率可分别达到99.68%和99.87%;处理直接冻黄染料模拟废水时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二者均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焙烧态的层状氢氧化镁铝在脱色时用量更少,脱色反应更迅速,脱色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0.
响应曲面法优化电化学氧化技术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R和XRD等手段对自制磷钼酸铁(FePMo12)杂多酸进行表征,表明杂多阴离子具有Keggin结构。将FePMo12负载于修饰后的分子筛上制备FePMo12/APTES-4A催化剂填充于电化学反应器中,考察电化学氧化体系对酸性大红3R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其脱色率高于二维电化学反应器。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及响应面(RSM)分析,以pH值,板间距,槽电压,曝气量为实验因素,建立了以酸性大红3R的脱色率为响应值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当电解时间为60 min时,曝气量0.05 m3/h、pH为2、板间距3.0 cm、槽电压11.0 V,在此条件下色度去除率可达69.4%,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能很好地吻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槽电压和pH、pH和曝气量的交互作用对响应值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