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明确了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范畴、准入条件,对建设项目立项期、施工期和运营期3个阶段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采取的环境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提供规范性指导.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领导重视,强化宏观管理,充分调动有关部门的积极性,是做好自然保护工作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科学管理;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防止生态败坏;推广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分布现状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随着我国保护力度的加强,社区发展与资源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已成为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基于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项目,并结合历年研究资料,综合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分布状况及其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结果表明,截至2014年底,全国1 657个已界定范围边界的自然保护区内共分布有居民1 256万人,平均人口密度约为0.1人·hm-2;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主要涉及土地资源、野生动植物及环境质量等。该研究系统地厘清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的分布状况及其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方式,这对于制定相关保护管理政策以及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及保护该系统所产生的成本.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和专家评估法估算了保护区内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10年盐城保护区内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产生的保护成本为8.18× 109元,其中管理成本为1.95× 107元,机会成本为8.16× 109元;保护区产生的效益为1.83× 1010元.结果表明,盐城保护区获得的效益远大于其付出的成本,盐城保护区的存在具有经济学上的收益优势.因此,在盐城滨海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这种优势更多地体现为长期的综合效益,且难以用货币形式直接兑现.对待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应形成整体、长期的理念,不能因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而牺牲自然保护区,真正做到对保护区的永久保护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自治区内2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的评估结果为基础,从评估赋分表所涉及的10项评估指标入手,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活动的整体特征、区域差异和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平均得分为79分,整体处于良的等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自治区东部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略高于西部地区,但两者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加强日常管护是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保护对象动态变化、规划制定与执行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克百威农药对我国湿地鸟类的威胁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我国湿地鸟类就地保护现状以及克百威农药在我国的使用,对鸟类的毒性、毒害途径和主要影响区域.针对当前我国克百威农药使用量大,对湿地鸟类构成严重威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对策,包括:筛选一批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严格管护;筛选出我国首批禁用克百威农药的市、县;完善湿地鸟类保护与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建设;调整农药产品结构,示范推广高效低毒的新农药品种;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对毒害鸟类案件严格执法;加强对农药销售和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作者论述了我国40年来林业建设的概况。重点介绍了五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1.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民;3.沿海防护林工程体系;4.平原绿化工程;5.太行山绿化工程。林业系统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主要开展了七个方面的工作:1.确立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科学管理的指导思想;2.保护自然环境和濒危物种;3.完成了自然保护区区划工作;4.开展科学研究和科学考察;5.探索保护区发展多种经营的路子;6.制定政策法规,加强法制建设;7.开展对外交流。林业部环境保护办公室在加强自然保护工作方面,采取如下具体措施:1.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2.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作;3.解决自然保护区建设经费;4.给予保护区优惠政策;5.妥善处理与当地群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十年来,我国环境保护系统在自然保护区与物种保护方面主要进行了四部分工作:1.组织了一批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2.主持编写了中国动、植物红皮书;3.建立了一批由环境保护部门主管的自然保护区;4.建立了一批物种就地及迁地保存基地。近三年来,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区与物种管理处主要做了四项工作:1.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法规建设;2.抓紧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评审工作;3.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促进地方自然保护区与物种管理工作;4.组织科研项目,为监督管理的科学决策服务。该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1.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2.以点带面推广典型,促进保护区产业发展;3.迎接全球环境热点,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贡献;4.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上海市河道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指示物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对上海市8区县河道的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_(mn))、酸碱度(pH)、温度(t)、溶解氧(DO)、叶绿素a(Chla)、盐度(Sal)等8个常见的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分析,并对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种类数、生物量开展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底栖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及敏感型不同,8种环境因子中pH、溶解氧、总氮、盐度对底栖动物种类的影响较大,是影响河道底栖动物空间分布及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苏氏尾腮蚓(Branchiura sowerbyi)、巨毛水丝蚓(Limnodrilus grandisetosus Nomura)与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相关性较大,是上海市河道水体重度富营养化的指示物种;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us)、锯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denticulata)、日本旋卷裸蠃蜚(Curup Hiurn volurutur)与水体溶解氧显著相关,与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可以作为上海市河道水体轻度污染的指示物种;环境因子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是多因子影响的综合反应,不同环境因子的交互影响决定了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和生物量,因此,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对环境因子具有直观的反映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到1991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708个,总面积56066.6kha,约占国土面积的5.54%。本文从我国森林、草原、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海岸等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以及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着手,全面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