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包括《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等在内的全球主要多边环境协定的2016年发展动态.总结并分析了2016年全球主要多边环境协定发展趋势与特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公约之间的协同趋势加速显现;大国之间的合作显著增加,环境外交开始发挥积极作用.提出对我国2017年履约工作的建议:重视环境公约履约,以此为契机,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强化多边环境协定覆约统一管理机制;积极推动国际环境公约谈判;细化执行细则,加强履约能力.  相似文献   

2.
多边环境公约平台对中国在环境管理理念提升、技术方向引导、民众意识提高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多边环境公约在中国的实施成效,中国在参与多边环境公约中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在未来参与多边环境公约的过程中,中国应积极主动响应,加强科技支撑,强化引进时效,注重人才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际社会对加强国际合作,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认识的提高,利用国际环境公约的手段来保护日益恶化的环境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由于国际环境公约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完善国家参与国际环境公约的策略,制定执行国际环境公约的战略和行动计划,将有利于国家通过参加国际环境公约促进环境、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论文将讨论国际环境公约的特点,分析国际环境公约对中国的影响。最后,对中国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的立场和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剑智  孙丹妮 《环境保护》2020,48(15):72-75
本文在分析美国环境政策变化趋势及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环境领域国际合作的主要进展,阐明了我国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存在的主要挑战,并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深化环境领域国际合作,我国应继续维护发展中国家地位及权益;二是以履行国际环境公约为支点,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坚持和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构建全球和区域性绿色治理体系;三是以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契机,主动承担与我国发展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责任,引领示范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国际环境保护公约中技术转让障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世界各国对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认识的逐步提高 ,发展中国家必将签署越来越多的国际环境公约 ,参与到国际环境保护合作中。尽管许多国际环境公约都明确规定了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支持发展中国家保护环境履行国际公约的义务 ,但是实际履约过程中技术转让的问题并未得到良好的解决。论文将讨论国际环境公约履约中的技术转让障碍问题 ,并以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实施臭氧层保护行动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例 ,对国际环境公约履行中技术转让障碍的原因及其后果进行分析 ,最后对发展中国家所应采取的立场和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略论国际投资与贸易中的环境法律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环境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关系,国际条约,公约中有关环境与贸易关系的规定,环境问题对我国外经贸事业的影响以及我国应采取的相应法律对策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近些年来印度尼西亚针对于环境方面的全球性重大公约 ,如 :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其它重要环境问题所采取的对策、管理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8.
巴塞尔公约、鹿特丹公约和斯德哥尔摩公约3个国际环境公约是关于控制化学品和废物污染环境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国际法律文书,是国际环境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巴塞尔公约和斯德哥尔摩公约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管理,鹿特丹公约由环境署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管理。  相似文献   

9.
略论国际投资与贸易中的环境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环境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关系,国际条约、公约中有关环境与贸易关系的规定,环境问题对我国外经贸事业的影响以及我国应采取的相应法律对策等。  相似文献   

10.
王菲 《环境保护》2021,49(8):67-71
2018年5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制定《世界环境公约》框架的决议,意欲达成第一个包含所有基本原则、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环境法律文书,而第三次内罗毕会议的结束意味着《世界环境公约》谈判的中止。一方面,在谈判过程中各谈判方的诉求不一致;另一方面,各国和众多学者对公约目标的达成缺乏明显的共识。之所以陷入这种困境,不仅是由于国际环境法本身存在的特点以及目前跌宕起伏的国际形势带来的挑战,从本质上来讲,隐藏在其背后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各国之间的政治话语权、经济主导权之争。本文在对《世界环境公约》谈判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全球环境公约谈判的出路在于继续坚持多边主义道路、加强对多边环境协定的协调以及加强监督执行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