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有害废物安全填埋场选址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地控制有害废物污染是当今世界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有害废物的产出量很大;据1991年统计,全国有害废物年产生量达五千万吨。目前,只有部分产出量大的大中型企业拥有有害废物处理设施,大部分有害废物仍处于任意堆置、倾倒、混入生活垃圾,甚至直接排入水体的状况,所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所以加强有害废物的管理、处理、处置已是当务之急。国外近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土地安全填埋是有害废物较为经济的处置手段。英国约80%、法国和前联邦德国约50%的工业废物都采用填埋法处置。美国现有有害废物填埋场2000多座,日本有害废物填埋场…  相似文献   

2.
模糊多属性决策在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国霞  刘丹 《环境工程》2005,23(3):88-90
根据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提出采用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来解决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采用模糊多属性决策进行填埋场场址优选的思路、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具体算例证明了该法应用于填埋场选址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以武汉市城市地质调查为基础,依据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基本原则及其造成的环境影响的基本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建立了垃圾填埋场适宜性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因子权重,进而基于GIS与RS平台对地形、水位埋深等因子的多源数据进行集成和信息提取,并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将武汉市按垃圾填埋场选址适宜性划分为适宜、较适宜、适宜性较差和不适宜区。该研究成果可为未来武汉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寰  毛楠 《环境工程》2013,(Z1):513-516
生活垃圾填埋场既是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潜在的污染源。其选址需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因素。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按照填埋场选址的要求,进行评价因子的筛选,选定填埋场与主要水体之间的距离、地面坡度及土地利用类型3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以5 m×5 m的栅格大小为评价单元,对三个图层的每个栅格进行重新赋值,根据专家打分确定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最终得出评价区域内各栅格的适宜性指数,确定了最佳选址区域。  相似文献   

5.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几个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填埋场是废物污染治理工程,同时也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有明显而长久的负面影响.在垃圾场选址和建设之前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对有效防止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结合实践经验,论述了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危废渣库选址的环境经济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经济适宜性是以实现保护环境的同时通过选择场址降低渣库或填埋场投资、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危废渣库选址的各限制因素逐层分析并构造判断矩阵,计算理论权重同时进行检验,结合各比选场址的实际情况确定实际权重,并对选址的环境经济适宜性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环境经济最适宜场址。该方法适用于多个渣库或填埋场场址的初步选址判断,将渣库或填埋场的环境经济适宜性选址由定性分析转为定量评定,增强了环境经济选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后续渣库或填埋场多个比选场址的初步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危险废物日益严峻的形势,安全填埋已成为一种有效而重要的最终处置方法。高标准、高质量的填埋场是进行安全填埋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安全填埋场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工序较为复杂,隐蔽工程较多,环境风险更高。根据广东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多年的建设及运营经验,分别从选址、防渗设计、清污分流、土建、防渗施工等多因素对填埋场建设质量控制过程进行探究。其中,防渗系统双衬层结构的设计及其施工管理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废物垃圾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潜在污染源,为保护好地下水源的安全,必须采取安全填埋场模式,并就安全填埋场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合理评价。本文就安全填埋场地下水环境影响机制识别、不确定性等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安全填埋场对地下水的影响区域范围以及节能环保的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7、废弃物世界各地除漏油和液体废弃物污染外,固体废物堆积如山,欧共体国家每年扔掉20亿吨的废物(包括垃圾、污泥、矿山废物和电厂的粉尘)。这些废物中有的是有害废物。80年代中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每年产生约3亿吨有害废物,3.7亿吨城市废物;工业化国家产生的有害废物3.25亿到3.75亿吨,占世界有害废物年总产量的90%以上。全世界的水井经常受到化学品泄漏的污染,美国有7.6万个活性填埋场,其中有1万  相似文献   

10.
危险废弃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及安全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而其中危险废弃物占有一定比例,如果对这类废弃物不适当或随意处置,则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将产生有害影响.文中就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作用、选址要求、选址工作程序、建设标准、营运管理体制,以及污泥稳定化固化预处理方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裴照堂  姚刚 《环境工程》2011,29(1):95-97
随着越来越多标准化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成和投入运行,原有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综合治理被各级环境管理部门日益重视,成为改善环境急需解决的问题。以西北某市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工程为例,通过分析简易垃圾填埋场存在的主要环境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垃圾渗沥液、填埋气、边坡安全等环境和安全问题的具体工程措施,尽量将简易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2.
王声东 《环境工程》2010,28(4):88-91
简要介绍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发电工程设计,对采用燃气发电机组综合利用填埋气进行探讨,并分析沼气利用对填埋场节能和碳减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城市工业固体废物消纳和废弃采石场作为填埋处置场地的角度出发,对利用废弃采石场作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场址条件进行探讨,通过广州市地区实例说明利用废弃采石场选址作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址的可用性,这对未来废弃采石场的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垃圾填埋场表面覆盖层的厚度及外观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岛湖岛垃圾填埋场为试验点,研究了非封闭式填埋场的表面覆盖层的厚度,并对封闭式填埋场的表面覆盖层厚度和垃圾填埋场生态工程表面覆盖的外观设计进行了探讨。对于非封闭式填埋场,实验结果表明:表面覆盖层的厚度应在0.20~0.50m之间;对于封闭式填埋场,表面覆盖厚度应大于1.5m。垃圾填埋场的外观以坡度为1∶3的凸状设计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王勇 《环境工程》2009,27(6):98-101
膨润土防水毯(geosynthetic clay liner,GCL)由于其具有防渗性能优越、施工方便等优势,近年来在填埋场防渗衬垫系统中广泛应用。根据GCL自身环境土工特性,结合城市固体废物填埋场防渗工程案例,从防渗性能、施工工艺等方面,介绍了GCL在填埋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填埋场臭气的治理一直是阻碍大中型卫生填埋场发展的难题,以北京市朝阳区高安屯卫生填埋场为例,分析了填埋场臭气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其在渗沥液臭气治理、填埋气臭气治理以及空间除臭三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及结果,这些对其他卫生填埋场的臭气治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适用于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选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层次分析-熵权法进行计算,并通过我国37家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与地下水中苯浓度的拟合验证对权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选.结果表明:①3组权重计算结果中,含水层渗透系数和包气带渗透系数均为最重要的指标,危险废物填埋场所处地层介质类型是影响地下水污染风险最显著的因素.在建设危险废物填埋场时,选址需优先关注含水层及包气带介质类型,必要时应采取更高性能的防渗技术手段;②3组场地风险指数(R)和污染指数(C)线性拟合R2值排序为层次分析-熵权法(R2=0.84)>层次分析法(R2=0.75)>熵权法(R2=0.51),因此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得出的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与实际污染状况匹配度更高,构建的风险评价方法更能准确预测地下水污染风险;③当各指标权重由大到小依次加和至总权重为0.96时,层次分析-熵权法可包含12项指标,且权重分配更为均衡,不易受到单个指标缺失的影响,由此建立的综合指数计算方法更加可靠.研究显示,层次分析-熵权法是更适用于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构建的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结果准确、易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价及运行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以模拟垃圾填埋柱和人工配制渗滤液,探讨了纳米银(AgNPs)和微塑料(MPs)在垃圾填埋场中的迁移行为.结果发现,无论是单体系还是二元体系,随着填埋时间增长,AgNPs和MPs颗粒在渗滤液中稳定性增强,在填埋场中迁移能力增大,可能导致填埋中晚期有更多的污染颗粒随渗滤液流出填埋场.当AgNPs和MPs共存时,相对于单体系促进了AgNPs的迁移而轻微地抑制了MPs的迁移.结合DLVO理论和胶体过滤理论分析,一方面是由于流动性更高的MPs可作为AgNPs的载体,同时与AgNPs竞争固相介质上的吸附位点,从而促进AgNPs的迁移.另一方面,共存的AgNPs降低了MPs颗粒的表面负电荷使其稳定性减弱,并通过预沉积在固相介质上提供额外的MPs沉积位点,从而抑制MPs的迁移.  相似文献   

19.
李涛  张志红  唐保荣 《环境工程》2006,24(4):48-51,55
荷兰由于高度的工业化、发达的航运以及特殊的地形条件,造成境内的湖泊与河流严重污染,为了从根本上治理这些受到污染的水域,必须对水底含有众多污染物的底泥进行环保疏浚。本文先简要介绍荷兰关于处置疏浚污染底泥的政策和法规、底泥填埋的处置技术研究和修建封闭式填埋场的指导准则,最后介绍了一个污染底泥用填埋场处置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20.
填埋结构对填埋场稳定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准好氧填埋和厌氧填埋的原理,构建了大型模拟填埋场,并定期对渗滤液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根据所获得的渗滤液水质变化数据,利用指数法对2种结构的填埋场稳定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准好氧填埋比厌氧填埋结构更有利于渗滤液中污染物尤其是NH3-N的去除;准好氧填埋场稳定化速率大于厌氧填埋场;准好氧填埋场在封场25周后稳定化综合指数I<50,达到二级稳定化程度,渗滤液水质达二级排放标准;厌氧填埋场在实验期内稳定化综合指数I>100,稳定化等级为四级,渗滤液水质在三级排放标准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