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现行的<抚仙湖管理条例>没有对抚仙湖保护管理范围作明确的界定.从抚仙湖水位运行依据、抚仙湖水质标准依据、湖泊自然特征依据、抚仙湖湖滨带现状、抚仙湖沿岸污染现状、抚仙湖沿岸旅游景观和经济投入的可达性等7个方面对抚仙湖保护管理范围的3个方案做了对比研究分析,界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抚仙湖保护管理范围,在5~10年内,方案二具有较强的经济可达性.  相似文献   

2.
微塑料(<5 mm)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兴污染物.目前微塑料在山东近岸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文选取青岛市红岛水产养殖区海域、李村河口附近海域、团岛污水处理厂海域、麦岛沙滩附近海域的表层海水和潮滩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采样、密度浮选分离、显微镜观察、傅里叶红外测定等方法,揭示青岛近岸表层海水和潮滩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个区域表层海水中微塑料丰度从小到大为麦岛(1439个·m-3)<李村河口(7209个·m-3)<团岛(12785个·m-3)<红岛(16869个·m-3),潮滩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从小到大为麦岛(1517个·m-2)<团岛(1794个·m-2)<红岛(2244个·m-2)<李村河口(2789个·m-2).分析表明,青岛近岸小粒径微塑料(<1 mm)的含量最多;白色是青岛近岸微塑料的主要颜色;纤维在海水和潮滩沉积物中的含量最高,分别占海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62.76%和59.92%;表层海水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塑料的比例最大,主要来自于海洋渔业和海洋运输业,潮滩沉积物中聚丙烯的比例最大,主要来自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不同采样区域的主要人类活动的种类和强度不同,影响了微塑料的丰度和种类;不同环境介质(海水、潮滩沉积物)的自然条件不同(紫外线照射时间和强度、风化作用等),影响了微塑料的颜色、粒径、形状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生物源一次气溶胶(PBAP),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微生物死活,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均会产生影响,同时对大气化学以及气候变化都有重要影响.基于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结合碘化丙啶(PI)和SYBR (SYBR Green I)双荧光探针,对北京城区大气环境中死的和活的PBAP进行了识别和定量分析,并探究气象因子和空气污染因子对其影响.结果发现,北京城区死的和活的PBAP数浓度中值夏季(1.03×106个·m-3和7.43×105个·m-3)高于冬季(7.34×105个·m-3和6.18×105个·m-3),且两者呈现明显的同步变化趋势.统计学结果分析发现,PBAP数浓度与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等环境影响因子相关性并不显著,与温度和湿度呈现弱正相关关系,与O3、最大风速和日照时数呈现弱负相关关系.PBAP数浓度与细颗粒物PM2.5浓度相关性较弱,与粗颗粒物(PM2.5-10)浓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静稳天气和沙尘长距离传输都可以提升北京城区PBAP的数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明确排污费征收主体、征收范围和解缴各级国库的比例,以及赋予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排污费稽查权和完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规定等方面,对<黑龙江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可操作性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证明该管理办法工作内容规定具体、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5.
宿迁市VOCs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9年8-9月宿迁市4个站点的采样资料,分析了宿迁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化学组成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并结合PMF受体模型,开展了VOCs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宿迁市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体积分数为8.6×10-9~79.4×10-9,平均体积分数为26.9×10-9,浓度水平较低.VOCs质量浓度表现为乡镇工业区(宿迁技师学院:(29.8±18.4)×10-9) > 城郊工业区(生态化工园:(28.4±20.6)×10-9) > 城市住宅区(宿迁中学:(22.6±11.5)×10-9) > 城市商业区(市供电局:(22.3±15.1)×10-9).各采样点4种组分(烷烃、烯烃、乙炔及芳香烃)日均浓度变化较为一致,且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周末效应.宿迁市典型污染物为C2~C5烷烃、乙炔、乙烯、甲苯,间/对-二甲苯,不同采样点的关键组分基本相同,表明VOCs的来源比较稳定.OFP计算表明芳香烃和烯烃是臭氧最大贡献源.特征量比值分析发现,观测期间宿迁市VOCs有明显老化现象.源解析表明交通排放、溶剂涂料和工业过程是宿迁市VOCs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肖洪群 《交通环保》2003,24(Z1):99-100
在阐述<船上油污应急计划>配备依据、编制和审批要求、最新修正等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船上油污应急计划>日常管理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刘慧甜  胡大伟 《环境科学》2024,45(6):3421-3432
针对交通运输碳排放问题,基于2005~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不同预测模型对30个省份的交通碳排放量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基于固定效应模型思想将省份差异转化为影响因素,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18个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其次,采用K-折交叉验证方法,并绘制学习曲线对各预测模型性能进行测试,选用MSE、MAE、R2和MAPE作为模型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来选定最佳预测模型,并选择SHAP值来计算最佳预测模型中各解释变量的重要度.结果表明,省份差异、社会商品消费总额、城市绿地面积、货运周转量、私家车数量、交通运输业产值和常住人口这7个因素之间多重共线性弱且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作为交通运输碳排放预测模型的解释变量;随机森林算法和XGBoost算法预测结果均表现优异,R2均高于0.97,误差均低于10 %,且不存在过拟合与欠拟合现象,其中XGBoost算法表现最优,而KNN算法表现欠佳;各解释变量的重要度排名为:省份差异 > 社会商品消费总额 > 私家车数量 > 常住人口 > 货运周转量 > 城市绿地面积 > 交通运输业产值, 综合相关性与重要性分析来看,在交通运输碳排放预测中,省份差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变量.研究结果可为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南典型区域夏季大气含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是大气光化学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是臭氧的重要来源之一.利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在成都平原对OVOCs进行观测,探讨其日变化特征、光化学反应活性、臭氧生成潜势和来源.结果表明,10个VOCs[乙醛、丙酮、异戊二烯、甲基乙基酮(methyl ethyl ketone,MEK)、甲基乙烯基甲酮(methyl vinyl ketone,MVK)、甲基丙烯醛(methacrolein,MACR)、苯、甲苯、苯乙烯、C8芳香烃和C9芳香烃]总浓度(体积分数)为(10.97±4.69)×10-9,OVOCs为(8.54±3.44)×10-9,芳香烃为(1.53±0.93)×10-9,生物源VOCs为(0.90±0.32)×10-9;光化学活性和臭氧生成潜势均排名前三的物种为:异戊二烯、乙醛和C8芳香烃;3个OVOCs物种(乙醛、丙酮和MEK)主要来源于本地生物源和人为二次源,且丙酮有较强的区域背景值,说明该地区的污染受到较为显著的区域传输的影响.本研究可加深对西南地区臭氧的区域形成机制的认识,为科学管控臭氧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超  刘清伟  职音  程柳  王宁  李彩丹  毛宇翔 《环境科学》2019,40(4):1922-1930
于2016年采集了全国46个城市的市政污泥样品,运用SMT法测定了污泥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结果表明,我国市政污泥中总磷(TP)、无机磷(IP)、非磷灰石态无机磷(NAIP)、磷灰石态无机磷(AP)、有机磷(OP)和生物有效磷(NAIP+O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32±5.13)、(11.71±4.01)、(9.18±3.44)、(3.03±2.74)、(4.54±4.23)和(13.72±4.36)g·kg-1.其中IP是污泥中磷的主要存在形态,占TP含量的60%以上;NAIP是主要的无机磷形态,占IP含量的66%以上.污泥中生物有效磷占TP含量的比例介于66.8%~96.1%之间,二者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42,P<0.01).市政污泥磷含量和排放量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规律.2016年随污泥处置排放入环境的磷达到了1.04×105 t,其中1.95×104 t随污泥农用进入土壤,4.69×104 t进入填埋场,1.47×104 t进入建筑材料中,2.34×104 t经垃圾焚烧进入焚烧灰,4.50t被直接倾倒丢弃.与历史数据对比发现,我国市政污泥中总磷的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排污收费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本文论述了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不足及此次重大修改的意义,以及进一步改革排污收费制度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2年杭州、桐庐、建德、淳安CE-318太阳光度计的观测资料,反演获得了气溶胶光学厚度(AOD)、Ångström波长指数(AE)、单次散射反照率(SSA)和气溶胶粒子谱(ASD)等参数,分析了杭州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2年杭州、桐庐、建德、淳安AOD440nm年均值分别为0.94±0.16、0.84±0.17、0.82±0.22、0.71±0.20,呈现出自东北向西南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是长三角地区AOD高值地区之一.AE440-870nm年均值分别为1.24±0.12、1.19±0.17、1.06±0.04、1.04±0.10,表明杭州地区以半径较小的气溶胶粒子为主控模态.3~4月AE相对偏低与来自北方的沙尘粒子远距离输送有关.除淳安外,杭州、桐庐和建德AOD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不同地区细模态粒子峰值半径春季、秋季和冬季均在0.15 μm左右,由于气溶胶粒子的吸湿增加导致夏季细模态粒子的峰值半径在0.25 μm左右;粗模态粒子峰值半径夏季、秋季和冬季均在2.94 μm左右,高于春季(1.7~2.2 μm).SSA440nm年均值分别为0.91±0.01、0.92±0.03、0.92±0.02、0.93±0.02,说明杭州地区气溶胶粒子为中等强度吸收性气溶胶.对气溶胶类型进行分类表明,杭州以生物质燃烧/城市工业型为主,而桐庐、建德和淳安以混合型为主.  相似文献   

12.
模拟降水量减少对大豆-冬小麦轮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朝辉  陈书涛  孙鹭  胡正华 《环境科学》2018,39(4):1943-1951
为研究降水量减少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设置大豆-冬小麦轮作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在田间设置对照(CK)、降水量减少20%(P20%)、降水量减少40%(P40%)处理,观测了3个处理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的季节动态变化,并观测土壤CO2产生速率、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收获时的作物生物量.结果表明,在大豆生长季,CK、P20%、P40%这3个处理的季节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4.91±0.67)、(4.19±0.39)、(4.35±0.32)μmol·(m2·s)-1,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冬小麦生长季,这3个处理的季节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2.39±0.17)、(2.03±0.02)、(1.94±0.05)μmol·(m2·s)-1,表现为CK > P20% > P40%,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降水量减少降低了土壤CO2产生速率,但对土壤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的影响不明显.降水量减少对大豆根、茎叶、籽粒生物量无显著(P>0.05)影响,但显著(P<0.05)降低了冬小麦的根、茎叶、籽粒生物量.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季节变异的主要因素,两者间呈指数回归关系,不同处理间的温度敏感系数(Q10)无显著(P>0.05)差异.  相似文献   

13.
2016~2017年长荡湖流域河湖系统营养盐时空分布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江苏省常州市长荡湖流域河湖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探讨了水体氮、磷等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6~2017年长荡湖流域河湖系统氮、磷污染突出,河流TN、NO3--N、NH4+-N、TP和Chla平均质量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3.70±0.76)mg ·L-1、(1.81±0.42)mg ·L-1、(1.03±0.61)mg ·L-1、(0.38±0.31)mg ·L-1、(25.74±37.00)μg ·L-1和(6.35±0.81)mg ·L-1.河流总氮污染季节差异明显,表现为冬、春季劣于夏、秋季,河流总磷污染表现为秋、冬季劣于春、夏季,空间差异表现为北 > 西北 > 南 > 东部,河流处于中~高度富营养化状态.湖区TN、NO3--N、NH4+-N、TP和Chla平均质量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2.25±0.94)mg ·L-1、(0.98±0.47)mg ·L-1、(0.19±0.14)mg ·L-1、(0.11±0.03)mg ·L-1、(18.71±8.76)μg ·L-1和(4.59±1.09)mg ·L-1,氮、磷质量浓度均超过Ⅲ类水标准,在空间上表现为从西部向东、南部降低的趋势,湖区处于轻~中度富营养状态.丹金溧漕河、通济河与薛埠河等河流是长荡湖流域河湖水系的主要污染物输送通道,丹金溧漕河干流输送氮、磷年通量最大,约为通济河和薛埠河年通量总和的10~12倍.长荡湖流域河流氮、磷污染同时受到农业面源污染物流失与城镇污水排放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和大气沉降是导致长荡湖流域河湖系统氮、磷污染加剧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根据<牡丹江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和<噪声测量规范>,优化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京都议定书>中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共同行动计划>和<清洁开发机制>要求对目前生态系统的碳蓄积、碳通量及碳截留潜力进行科学的理解,特别是对于碳贮库大但碳排放显著的、存在大面积和可重新造林土地的热带生态系统的了解.非洲中部拥有世界上10%的现有热带湿润森林,但有关该地区的碳研究甚少.1980年,非洲中部生态系统地上部分的碳蓄积为28.92Pg,到1990年则减少到24.79Pg.以增加生物量碳密度为目标而改善的森林管理能够截留18.32Pg的碳,到2050年还有超过50万km2原为森林的土地可以重新造林,从而增加截留10Pg的碳.了解生物量碳蓄积及其潜在截留量的空间分布对于通过<共同行动计划>和<清洁开发机制>所启动的碳贸易行动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拯救地中海     
很多地中海国家间存在着很深的敌意,根据传统的国际合作理论,地区各国间进行深度合作,难度很大.然而,地中海各国就地中海环境保护进行了出人意料的成功合作,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该地区存在着一个为保护地中海环境形成的生态学认知圈,其成员们成功地说服了各国政府,为保护地中海环境而积极合作,符合各国自己的利益.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皮特·哈斯博士对此进行了深入详尽的研究.哈斯博士所著<拯救地中海>一书,是关于联合国环境署领导的"地中海行动计划"研究的经典之作.本文根据<拯救地中海>编写.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43台柴油货车的车载诊断系统监测数据和3套道路遥感监测数据分析唐山市柴油货车活动水平特征,并评估春节和不同管控措施对市内柴油货车活动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唐山市轻、中和重型柴油货车日均启动4.7、4.3和10.8次·d-1,年均行驶里程分别为(5.2±3.6)×104、(6.3±4.2)×104和(8.9±4.5)×104 km·a-1,百公里油耗分别为(14.9±2.7)、(16.5±1.8)和(57.3±24.2)L·100 km-1.柴油货车主要在唐山市内的非中心区域行驶.春节期间监测车辆在唐山市的行驶里程明显下降,遥感监测本地柴油货车流量下降82.0%.重污染预警期间,非中心区域重型柴油货车的管控措施效果较好,中心城区柴油货车日均行驶里程和行驶车辆数,以及港区柴油货车流量均出现不降反升,建议完善重污染期间中心城区的柴油货车管控措施,以及适度加强港区柴油货车管控.  相似文献   

18.
碳质气溶胶作为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环境质量、人类健康及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探究贵阳市花溪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碳质气溶胶的变化特征及来源,于2020年不同季节开展大气PM2.5原位观测研究,利用热/光学碳分析仪(DRI Model 2015)测定大气PM2.5的碳质组分.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大气ρ(PM2.5)、ρ[总碳质气溶胶(TCA)]、ρ[有机碳(OC)]、ρ[二次有机碳(SOC)]和ρ[元素碳(EC)]的平均值分别为:(39.7±22.3)、(14.1±7.2)、(7.6±3.9)、(4.4±2.6)和(2.0±1.0)μg·m-3,OC/EC的平均值为(3.9±0.8).ρ(PM2.5)、ρ(TCA)、ρ(OC)、ρ(SOC)和ρ(EC)呈现冬季最高[(52.6±28.6)、(17.0±9.6)、(9.1±5.2)、(6.1±3.9)和(2.4±1.2)μg·m-3],夏季最低[(25.1±7.1)、(11.6±3.6)、(6.3±1.9)、(3.7±1.2)和(1.6±0.6)μg·m-3]的季节变化特征.OC/EC季节变化呈现:夏季(4.2±0.8)>冬季(3.8±0.9)>秋季(3.8±0.5)>春季(3.7±0.9),表明花溪城区各季节均存在SOC生成.SOC与OC呈现显著相关(R2=0.9),且随着大气氧化性增强,SOC浓度呈增加趋势.OC与EC各季节均呈现较好相关性,其中秋季最高(R2=0.9),其他3个季节偏低(R2为0.74~0.75),表明二者具有共同来源.通过OC/EC值范围初步判断碳质气溶胶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煤排放和生物质燃烧排放.为了进一步定量解析主要排放源对碳质气溶胶的贡献,利用PMF模型对碳质气溶胶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贵阳市花溪城区碳质气溶胶主要来源为燃煤源(29.3%)、机动车排放源(21.5%)和生物质燃烧源(49.2%).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的河南北部平原是黄河频繁发生改道的地区.该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差且超标组分类型多,但是多种因素影响下各环境因子对水质的贡献作用仍需进一步得到量化.为了明确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成因,采集330组浅层地下水样品进行区域性水质调查,通过主成分-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PCA-APCS-MLR)模型揭示豫北黄河改道区的浅层地下水水质演化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超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锰>铁>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钠>氟>砷>氯离子>硫酸根>铵根,特别是锰的超标率达到76%.水-岩溶滤富集作用、土壤来源、氧化还原条件和农业活动这4种因素是导致地下水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四者方差累积解释率达到71.24%,同时地表水的补给也会影响地下水质.新乡等北部的黄河故道区地下水中,铁、砷、铵根、总硬度和TDS等组分主要受到水-岩溶滤作用和氧化还原条件影响造成浓度增加;黄河沿岸的水-岩溶滤作用、土壤来源与黄河侧向补给造成水中氟的富集;高锰地下水受到土壤组分影响广泛存在于研究区,而个别地区农业活动和地表水补给造成硝酸盐的点状污染.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于2021年6月和12月在郑州市对两个污染过程中的VOCs进行了连续监测.结合气象条件,对比分析了VOCs冬夏季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来源贡献和活性差异.结果显示,两个污染过程φ(VOCs)分别为(27.92±12.68)×10-9和(24.30±5.93)×10-9.冬季雾-霾污染过程相较于夏季O3污染过程,VOCs体积分数变化范围更大.冬季污染过程源解析结果:工业源(27.0%)、机动车源(22.5%)、燃烧源(20.1%)、溶剂使用源(16.3%)和油气挥发源(14.1%);夏季污染过程源解析结果:机动车源(24.8%)、工业源(24.1%)、溶剂使用源(17.4%)、油气挥发源(14.2%)、燃烧源(11.2%)和植物源(8.4%).光化学烟雾产量模型结果显示,两个污染过程中夏季臭氧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的天数占比(66.7%)小于冬季(100.0%).二次反应活性结果显示,冬季和夏季污染过程·OH自由基反应活性(L·OH)均值分别为4.12 s-1和4.76 s-1.夏季污染过程臭氧生成潜势(OFP)均值108.36 μg·m-3,L·OH和OFP贡献率排名前10名物种夏季污染过程以烯烃为主.郑州市冬季污染过程的总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为54.38 μg·m-3,冬季污染过程SOAFP贡献率前10名物种中芳香烃占9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