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外加磷提高生物预处理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国内研究较多的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工艺,在我国北方某水库原水中添加微量的磷,考察磷对生物预处理的促进作用通过生物分析方法,发现在原水水样中添加50μg/L的PO43--P(NaH2PO4)后,可以促进原水中细菌的生长,BDOC也有所增加,证明了原水中磷对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作用陶粒滤池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对于本试验所用原水,添加25μg/L的PO43--P(H3PO4)后,生物陶粒滤池对水中CODMn的去除率平均提高4.7个百分点,UV254和TOC的去除率分别提高3.6和5.7个百分点.由此为提高生物预处理的运行效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也说明磷在饮用水中的作用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水质净化生物滤池工艺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及运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红  吕锡武  杨飞  尹立红  朱光灿 《环境科学》2011,32(4):1194-1201
为探讨水质净化生物滤池(生物强化滤池和生物活性炭滤池)工艺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和运行效果,采用Biolog和PCR-SSCP (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分析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与结构,测定生物滤池进出水NH+4-N、NO-2-N、高锰酸盐指数、UV254和BDOC等指标,考察其净水效果. 结果表明,原水经过生物滤池后,出水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显著降低,说明生物滤池截留了原水中的活性微生物. 工艺运行6个月后,2个生物强化滤池中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相似,其碳源利用率分别为73.4%和75.5%. 2个生物活性炭滤池中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颗粒活性炭生物滤池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79.6%高于柱状活性炭生物滤池的53.8%(p><0.01). PCR-SSCP分析表明各生物滤池微生物群落呈多样性,优势菌群基本一致. 研究还发现,生物强化滤池中的填料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的影响较小,2种生物强化滤池净水能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生物活性炭滤池的颗粒活性炭填料有利于微生物群落生长繁殖,微生物群落有较强的代谢活性,其滤池对NH+4-N、高锰酸盐指数、BDOC的去除效果优于柱状活性炭生物滤池(p><0.05);这也提示生物滤池运行效果与滤池中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生物沸石反应器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8,自引:7,他引:41  
首次利用生物沸石反应器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 NH3- N、NO-2 - N、Mn、有机物、色度、浊度等 .经长期运行测试 ,生物沸石反应器对 NH3- N平均去除率可达 93%,对 NO-2 - N的平均去除率为 90 %,对有机物可去除 32 %,并提出了反应器的最佳过滤速度为 8~10 m/h,最佳填料填充高度为 600~800 mm.生物沸石反应器具有和生物活性炭、生物陶粒一样的性能 .该技术为微污染水源水质净化提供了一种新材料 ,新途径 .  相似文献   

4.
磷元素在饮用水生物处理中的限制因子作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应用细菌生长潜力(BGP)法,考察了磷元素在淮河流域某地面水厂饮用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的限制因子作用原水添加50μg·L-1KH2PO4-P后,BGP可以提高54%,添加其它无机元素和添加磷元素对BGP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原水添加20mg·L-1C6H12O6对BGP的影响要小于添加50μg·L-1KH2PO4-P的影响;原水添加磷后生物滤池对CODMn的去除率比对照生物滤池提高了7.5%,其出水明显表现为碳限制型,对照生物滤池出水则为磷限制型.结果说明磷元素是该水厂饮用水生物处理的限制因子,且限制作用强于碳元素,可以通过外加磷源的方法提高饮用水生物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5.
生物滤池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赖鹏  赵华章  叶正芳  倪晋仁  曾明 《环境科学》2007,28(12):2727-2733
采用具有特定载体的生物滤池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废水含有高浓度酚类化合物,COD和NH+4-N分别约2?000 mg/L和260 mg/L.在HRT为60 h时,COD和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7.0%和91.6%,最佳条件下出水NH+4-N浓度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生物滤池A/O工艺高效去除了原水中小分子质量的酚类化合物,出水中有机物主要分布于10?000~30?000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且含有—OH、CO、C—O等官能团和苯环结构.由于载体的支持和保护作用,大量微生物固定于载体的表面和内部,实现了COD、NH+4-N和TN的同时去除.生物滤池A/O系统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邹金龙  代莹 《环境科学》2007,28(10):2404-2408
以含重金属的干污泥为添加剂,自行研制出生物滤料,并以此滤料为对象进行浸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浸出时间为24 h和30 d时,Cd、Cr、Cu和Pb在pH=1时浸出量最大,当pH≥3时,Cd、Cr、Cu和Pb的浸出量迅速下降,说明强酸性条件是影响重金属迁移特性的重要因素.XRD分析表明,原料中的重金属经过一系列的物相转化和反应过程,固定在Si—O等玻璃结构网格中,在晶体结构中以Pb2O(CrO4)、CdSiO3、CuO等稳定的形态存在;在曝气生物滤池(BAF)中应用自制滤料进行脱氮(同步硝化反硝化)效能研究,当原水C/N为11.5和25.5左右时,对NH+4-N和T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5.5%、90.3%、46.6%和49.6%,高于江西陶粒、广州陶粒和山西活性炭的去除率;试验结果对重金属固化、迁移特性机理研究和自制滤料广泛应用有进一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沸石生物滤池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工艺性能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为将电厂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循环冷却水,开发了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ZBAF)工艺,在直径0.2m、滤料高3m的ZBAF装置中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2℃~17℃,停留时间1.4h,气水比4:1,进水浊度、BOD5、CODCr和NH4+-N分别为59NTU、30mg/L、81mg/L和16mg/L时,相应的出水指标为3.2NTU、3.2mg/L、14.5mg/L和0.5mg/L,满足再生水用作循环冷却补充水的水质标准.改变水力停留时间和气水比对BOD5、CODCr和浊度去除率影响不大,但对NH4+-N去除率影响较大.生物相观察发现:反应器内脱碳/硝化区(C/N区)生物相很丰富,其中固着型纤毛虫很多;而硝化区(N区)生物相比较单一,主要为硝化菌.固着型纤毛虫数量明显减少处为2个区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8.
外加磷源对陶粒滤池生物膜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我国北方某磷含量较低的水库水源水作为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原水,在其中添加微量的磷源,考察磷源对陶粒滤池生物膜的影响.试验中安装了两套相同的陶粒滤池,以便进行比较研究.原水直接进入陶粒滤池A(BF-A),原水中添加25μg/L的PO4^3--P(H3PO4)后进入陶粒滤池B(BF-B).结果表明,对于本试验所用原水,添加磷源后,生物陶粒滤池内的生物膜发生明显的变化.BF-B中陶粒生物膜的细菌数量高出BF-A17%~27%,脂磷含量高出BF-A13%-22%,微生物耗氧速率高出BF-A35%-45%,BF-B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优于BF-A。  相似文献   

9.
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深床滤料浮滤池处理高藻水源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深床滤料浮滤池是一种采用气浮过滤一体化,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深床过滤,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一体化的工艺.该工艺处理高藻原水的结果显示:出水藻总数为4.30×105个/L,总去除率为95.1%;出水叶绿素-a为0.88μg/L,总去除率为92.2%;出水浊度为0.18NTU;出水UV254为0.016cm-1,总去除率为54.3%;出水耗氧量为0.78mg/L,总去除率为63.6%,出水没有嗅味,色度为3度,总去除率为86.4%.出水残留铝含量为0.011mg/L,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过滤单元运行周期为36h,滤柱产水能力UFRV为504m3/m2.  相似文献   

10.
BAF-BAC工艺在炼油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活性炭工艺对炼油厂二级处理出水的深度处理进行中试研究,拟探索炼油厂废水深度处理用于循环冷却水补水新工艺.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小于130mg/L,BAF滤速低于4.24m/h条件下运行时,该工艺平均出水COD浓度小于50mg/L,平均出水浊度为4.46NTU,同时对NH4+-N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源水的生物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江泳  方振东  王占生 《环境科学》1996,17(1):54-56,59
针对低温低落景污染水源,采用生物预处理的手段进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发现:以陶粒为载体的生物预处理工艺,能去除水中有机物(OC或COD)20-30%,SS60-70%,氨氮80%,低温时去除率受到一定影响。但仍有一定和去除有机物及氨氮的。水库的低浊度和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性质有利于生物预处理工艺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低温条件下生物陶粒反应器运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桑军强  王占生 《环境科学》2003,24(2):112-115
针对官厅水库下游三家店水库水源进行生物陶粒预处理的现场试验,研究低温条件下生物陶粒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及其特性.结果表明:当水温从10℃下降到0.5℃时,生物陶粒反应器对CODMn的去除率从20%左右下降到6%左右,氨氮的去除率从90%下降到65%.随温度降低生物陶粒反应器去除污染物的效果下降主要是由于微生物活性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造成的,陶粒表面的微生物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但是受影响的程度比活性小得多.陶粒表面的微生物活性与微生物量沿水流方向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微污染原水中污染物质为去除目标,以廉价和资源丰富的竹炭为原料,通过微波辅助铁钴复合改性,制备了改性竹炭水处理材料,并应用于生物滤池中对微污染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稳定运行条件下改性竹炭生物滤池对浊度、NH4+-N及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81%和74.5%,且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改性竹炭生物滤池后期出水水质稳定:浊度<1.0 NTU,NH4+-N <0.5 mg/L,CODMn <1.0 mg/L。因此改性竹炭作为生物滤池填料应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微絮凝直接纤维过滤去除低浊水中的腐殖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批量和连续动态试验研究了微絮凝直接纤维过滤去除低浊饮用水中微量腐殖质的效能与条件.结果表明,富里酸( FA) 的去除率与纤维滤料的堆密度、絮凝剂的投加量、过滤速度、原水浊度等有关.对10NTU 以下的模拟低浊水,适宜的纤维堆密度为74.4g/L,滤床高为1.2mm .在此条件下,当过滤速度为30m/h、原水浊度约9NTU 、聚合氯化铝(PAC) 投加量1.75mg/L 时,对水中2mg/L 的FA平均去除率约75 % ,工作周期( 浊度小于0.3NTU 、水头损失小于1.8m ) 在24h以上.  相似文献   

15.
生物陶粒处理深圳水库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利用生物陶粒对深圳水库水进行了生物预处理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陶粒能有效地降低水中的NO2-N、NH3-N、OC、浊度、色度、Mn和藻类,在工作滤速为4m/h,气水比为1:1的条件下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84%、21.4%62%、47%、89%和68%,是解决水源水微污染问题有效的预单元工艺。  相似文献   

16.
复合混凝剂用于夏季太湖水混凝脱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特征粘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得到稳定的复合混凝剂,用于夏季高藻太湖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无机/有机复合比例、PDM特征粘度对脱浊效果及絮团沉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浊度为30-33 NTU,温度为28~30℃,藻含量为2.6×107个儿的太湖水,在与某市水厂混凝强度相近的搅拌强度下.当达到该水厂2NTU沉淀池出水的余浊标准时,PAC需7.00 mg/L的投加量.质量复合比例为5:1、10:1、20:1的PAC(以Al2O3计)/PDM复合混凝剂所需PAC投加量随PDM特征粘度0.52、1.53、2.46 dL/g的增加分别为3.00-2.83 ms/L、3.50-3.49ms/L、5.37-4.67 mg/L,相对于PAC减少投加量57.14%-59.57%、50%-50.14%、23.29%-33.29%;作为深度处理的技术准备.当沉淀出水浊度要求提高至1NTU的情况下,复合药剂依然可发挥好的作用,PAC需10 mg/L的投加量,PAC(以Al2O3计)与PDM质量复合配比为20:1、10:1、5:1的复合混凝剂需8.33-3.91 mg/L的投加量,能比PAC减少投加量16.7%~60.9%.可见,PDM明显提高了PAC的混凝脱浊效果与沉淀性能,且PAC/PDM质量复合配比越低,PDM特征粘度越高,脱浊效果与沉淀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7.
生物砂滤池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在常规工艺前加生物预处理并取消预加氯时,砂滤池就成为生物砂滤池。与普通砂滤池相比其对有机物、氨氮和浊度的去除率都有很大的提高。实验以珠江源水为水源研究了生物砂滤池对高锰酸盐指数、NH3-N、NO2--N和浊度的去除,在实验期间生物砂滤池出水高锰酸盐指数、NH3-N、浊度平均值分别为1.32mg/L、0.098mg/L、0.171NTU,其相对于沉淀池出水的高锰酸盐指数、NH3-N、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8.52%、72.93%、64.45%,而砂滤池出水NO2--N几乎检测不出来。滤池进水与出水溶解氧的变化也证明了砂滤池中生物的存在,并且生长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8.
超滤和组合填料滤池预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滤-沸石-活性碳组合填料生物滤池工艺对微污染水源进行了预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0min,气水比为1:1,水温为15~25℃的实验条件下,对NH3-N、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7.34%;41.26%;94.40%和89.62%,均高于沸石-活性碳组合填料生物滤池,处理后水质达到了优质地表水源水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钟婷婷  林涛  刘威 《环境科学》2023,44(5):2613-2621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存在于地表水、自来水甚至商业饮用水中,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在以太湖为源头的某大型饮用水处理厂(DWTPs)中研究了14种PFASs的检出和转化.结果表明,共有10种PFASs在水样中被检测到,说明PFASs在饮用水中分布广泛.原水中的PFASs总浓度为127.4ng·L-1,其中最高浓度为全氟辛酸(PFOA, 49.8ng·L-1).预臭氧会导致PFASs的浓度反向升高,这可能是由于前体物的存在或由短链向长链进行转化导致.常规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PFASs, O3-BAC在DWTPs的处理过程中对PFASs的去除(20.74%)具有主导作用.O3-BAC作为DWTPs的主要去除工艺,其反冲洗水中含有浓度较高的PFASs,分布特征与原水相似.利用中试装置,对比了5种常见的滤池反冲洗水处理工艺,结果表明,GAC-超滤可以在保证浊度较高去除率(99.08%)的基础上,吸附并截留一定量的PFASs.从三维荧光分析可得,GAC-超滤也可去除大部分荧光微污染物,对于原水含有较高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