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县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王雁林 《灾害学》2005,20(2):115-119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尽可能定量地评价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这是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有益补充.在分析建立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必要性、可行性的基础上,应用工作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征求了指标,运用AHP方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结构,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了权重,提出了一套由16个指标(含40项分指标)构成的较为完整的县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评价体系.最后,应用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部分县进行了评价,验证了评价指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主要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天山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区评价。以天山地区国道217线(K576+800~K690+000段)公路沿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野外现场调查资料与已有地质资料的分析,建立了适合高寒山区实际地质环境条件的公路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该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因子的权值,运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区进行定量评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每一区段的危险性评价结果,按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对研究区进行区划。此评价结果可供今后该段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三峡库区忠县-方斗山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坡度、坡向、坡高、岩土体类型、坡体结构、构造、水的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8个评价因子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因子状态进行分级;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应用加权信息量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再者,利用迭代自组织聚类模型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分级区划;最后,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精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灾害发生的吻合度高、评价结果可靠、评价方法精度高、适用性强;岩土体类型、坡体结构、水的作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育的最主要控制因素;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极高易发、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极低易发五个等级。建立的评价方法从权重确定和等级划分方面完善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理论体系,可为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蔡向阳  铁永波 《灾害学》2016,(4):200-204
为进一步探索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的评价方法,回顾了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易损性概念入手,探讨了山区城镇易损性评估的对象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对目前主要的易损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对灾害易损性评估现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认为易损性量化评价体系的完善和细化、时效性和空间尺度的融合以及评估模型的可靠度和适用性的提高是今后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估值得重视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对单体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研究,对区域风险评价较少。该文以韩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网格划分为评价单元,以1:5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及收集到的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为基础,以概率统计法、Arc GIS、Mapgis、Auto CAD等为手段,对地质灾害危险性与承灾体易损性分项评价,采用定性综合评估的方法,实现韩城市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将承灾体易损性分为人口易损性和财产易损性,提出人口比率和财产损失比率的概念,分别用因灾人口死亡总和/受威胁人口总和、已造成的财产损失总和/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总和表示,以单体地质灾害为基础,在评价单元内叠加评价,最终形成韩城矿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分区图,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提出不同的防治建议,旨在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地方进行减灾防灾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线性工程的路线长(如输变电、道路、管线工程等),特别是在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山区,工程建设及运营期间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风险大,防范管理的难度大,进行动态评价是防范风险的有效途径,也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趋势。结合藏中电力联网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提出了基于InSAR监测技术、考虑斜坡活动性的地质灾害风险动态评价方法。该方法构建了考虑斜坡活动性的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可以动态更新的加权信息量评价模型,针对电网工程输电塔位这一核心易损目标,初步实现了山区线性工程地质灾害风险动态评价,最后采用历史灾害分布和ROC曲线对比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对于山区线性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灾害性天气频发,地质灾害已成为我国山区城镇建设和发展中的一大突出问题.缺乏系统、有效的灾害防范及应对措施是目前我国山区城镇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对 .山区城镇现有的防灾减灾水平进行评价,对今后制订有效的减灾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山区城镇地质灾害的危害特征及减灾现状,筛选出了能反映灾害应急响应能力的指标,建立起城镇地质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以四川省泸定县城为例,用该模型评价了泸定县城在泥石流灾害威胁下的应急响应能力,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灾害学》2019,(3)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分析了灾害发育的特征,根据风电场内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主要引发因素,结合模糊数学理论按照灾害危险点和非危险点进行划分,构建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最优识别理论建立危险性初步评价的模糊识别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某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给出的危险性等级与实际评估区域危险性等级接近相同,评估误差较小,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与21世纪减轻地质灾害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伟峰  王永杰  王英利 《灾害学》2004,19(4):30-34,50
黑龙江省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复杂,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也在逐年增加.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论述了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并为促进本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0.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涛  冯文凯  胥良  吕键 《灾害学》2011,(4):110-115
在对大量文献和典型矿山地质调查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所导致的结果(资源损毁、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出发,筛选出合理的评价因子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通过进行现状—预测—综合评价最终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并将评价方法应用于实际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获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作者在本文中探讨了利用风险分析进行气象灾害影响评估的方法。根据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的特点,确定了小麦各发育阶段在有限灌溉条件下的干旱指标及发生概率。利用FAO产量与水分关系模型,计算出干旱引起的减产率,并综合考虑当地抗灾性能和承灾体密度,得到冬小麦各发育阶段及全生育期的干旱风险度,进行分级定量评估。为小麦持续高产稳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ABC分类法说明了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地震灾害绝对损失数额一般会随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渐增大这一客观事实。文中提出了表达地震灾害危险性、防抗灾工程投资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一般数学模型,对灾害管理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城市灾害易损性及其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加速使城市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同时灾害给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通过分析易损性的维度和时空性,并在总结多因子复合函数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等易损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复杂的城市系统的内部特征,从人口易损性、经济易损性、社会易损性和生态环境易损性4个方面建立适合城市灾害易损性评价的框架;探讨了包括人口迁入率和经济密度等11个城市灾害易损性指标体系。最后指出城市灾害易损性研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海岸侵蚀灾害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探讨了海岸侵蚀灾害的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指标的选取和灾级的划分,特别提出了利用综合指数进行灾害评估的建议,采用1992年山东省海岸侵蚀灾害的有关资料和1991年有关区县的经济指标,对海岸侵蚀灾害进行了评估,采用经济总损失量,单位岸线损失量,人均损失量,国民生产总值损失率,国民收入损失率,预算内收入损失率,受灾率和土地损失等指标作为评估参数,将海岸侵蚀灾害分为特大灾,大灾,中灾,小灾,轻灾五种,依法给  相似文献   

15.
区域社会经济“易灾性”综合评价实践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金晓冬  罗云 《灾害学》1993,8(4):1-5
本文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结合某一城市,对其社会经济“易灾性”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其结果可为灾害损失预测,防灾费用投放规划,防灾工程评价等防灾决策领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沙漠化灾害危险度评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沙漠化是全球重大灾害之一,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根据沙漠化灾害危险度评价研究的基本内容,提出了沙漠化灾害危险度评价因子系统并作出了四级量化划分,首次提出了沙漠化灾害危险度定量评价的标准与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7.
长江洪涝灾害的可持续发展综合防御对策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中生 《灾害学》1999,14(3):28-31
洪涝灾害严重制约了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 本文分析了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 从合理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三者之间深层次关系出发, 建立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可持续发展综合防御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火灾事故不断增多,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中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各指标体系按其权重进行叠加,得出城市的现状火灾风险等级区划图。根据风险评价现状确定防灾减灾规划的目标,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并对规划后的火灾风险状况进行了预测,得出规划后的火灾风险等级,从而为消防和规划部门减少和预防城市火灾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防灾减灾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进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人类社会是在对自然灾害的不断斗争中得到发展。近代由于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自然灾害的损失也在急剧增加。防灾减灾是减轻灾害损失、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当前灾害监测技术、灾害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灾情评估方法、灾害管理及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已有了不小的进展。本文概括地介绍了这些进展,并指出了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地震的社会经济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梁芳  聂高众  高建国 《灾害学》2006,21(2):110-113
在查阅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震造成社会灾害严重、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现象,认为地震灾害对一个地区所造成的影响程度与该地区的承灾力有关,并影响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