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选取西安为案例地,根据自我调节态度理论构建研究框架,探究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方言感知与品牌个性的结构维度,进而揭示旅游目的地方言感知与品牌个性对旅游者满意度、忠诚度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西安的目的地个性由历史文化、现代气息、闲适、活力和高雅5个维度构成。(2)游客对目的地方言的感知能够对目的地个性认知产生显著积极影响。(3)目的地品牌个性对游客满意有直接影响,并通过游客满意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游客忠诚。(4)目的地方言感知直接影响游客满意,同样通过游客满意的中介效应对游客忠诚产生间接作用。(5)目的地方言感知可通过目的地品牌个性和游客满意度链式中介作用于游客忠诚。  相似文献   

2.
情感形象是旅游目的地重要形象之一。以外地游客的上海游记为语料,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分析外地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态度。结果表明:(1)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态度总体上积极正面,体现在旅游吸引物、休闲娱乐、设施服务、环境氛围和管理服务5个维度上;(2)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积极评价多集中在“繁华、现代、时尚、独特”高频词上,说明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形象已基本建成;(3)但是景区商业化、高物价和人多排队等因素带给部分游客负面情绪。针对此,本文提出了夯实景区文化内涵、加快全域旅游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精细化服务管理等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西安曲江为例,基于游客感知角度,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利用因子分析、词频分析等方法对曲江主要景区的旅游形象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发现:(1)游客对曲江旅游形象感知因子分为三个维度: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其中游客满意度最高的是旅游设施维度(3.51),最低的是旅游服务维度(3.00)。(2)曲江的国内客源市场以陕西省内游客为主,对省外游客的吸引力呈现距离衰减的特征。(3)游客对曲江整体旅游形象的满意度较高,存在稳定集中的特征。(4)游客的性别和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曲江旅游形象的感知评价之间没有显著关系,但游客的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对曲江的旅游形象的感知评价结果有着显著性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重点进行形象设计与形象营销,提高游客软性服务满意度,提升西安曲江旅游形象和知名度的建议,如突出曲江旅游形象核心部分、做好生态环境工作、重视事件营销、重点开拓境外客源市场等,以期引导旅游者选择曲江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而推动曲江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西安、重庆、苏州、广州5个城市为样本,依据具身理论,从游客体验的角度探究了这5个城市夜间旅游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①游客对5个城市的情感倾向于中性和正向,说明游客对这5个城市夜间旅游的整体感知是基本满意的。②游客在这5个城市开展夜间旅游活动时,社会人文类的旅游目的地比自然禀赋类的旅游目的地更吸引游客。③集食、游、娱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对夜间旅游游客的吸引力大。④旅游体验感知包括景观体验感知、身体体验感知和环境体验感知,旅游体验感知对游客的夜间旅游地选择与价值内化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城市旅游形象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竞争.城市精神与旅游目的地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内涵和特性.从城市精神视角来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从城市精神的虚化与旅游形象具化的现状展开的,意在洞察和建立城市精神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之间的离析差异与契合关联,达到两者有效的交叉和融合分析,从而使城市获得深刻广泛的关注和发展.以郑州市为例进行分析,其城市精神与旅游地形象之间除存在差异之外,在旅游资源、文化氛围、社会环境、居民素养等多个方面还具有契合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江西婺源为案例,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游客感知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其历时演化.研究发现,10年来游客对旅游吸引物的感知总体较稳定,对旅游设施与服务、社会环境气氛与价格和情感感知形象积极评价增多,但随着旅游的开发,对部分自然景点的提及率和描述有所改变,商业化、旅游开发导致的负面感知形象出现.研究强调了网络资料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与优势,对婺源借助互联网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社交媒体生成的大量交互内容正影响着游客对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最终旅游意向的形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游客对社交媒体内容的接受情况和接受目的地信息后对旅游意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游客对社交媒体使用强度越大,越会依赖社交媒体进行目的地相关信息搜集;(2)游客接受社交媒体的程度会显著影响对目的地的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形成,其中认知形象的影响程度更深;(3)游客对目的地的形象认知中社交媒体影响游客旅游意向的完全中介变量,其中整体形象感知显著影响游客的旅游意向。基于此,建议旅游目的地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到社交媒体口碑的经营之中,进一步提高游客在社交媒体中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  相似文献   

8.
在竞争愈加激烈的旅游环境中,举办节庆活动是城市强化目的地形象和加深游客旅游体验的有效营销手段。以2016年西安草莓音乐节和世园音乐节为例,通过对摇滚背包客进行问卷调查,构建了音乐节的游客涉入度、音乐节的游客满意度、旅游地形象与游客重游意愿四个因素之间的假设关系模型。研究发现:摇滚背包客对音乐节的涉入度和满意度正向影响旅游地形象,前者直接影响重游意愿,后者与重游意愿的关系未得到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可将户外音乐节作为节庆活动中的重点项目,以助于塑造和提升目的地形象,形成品牌效应,推动城市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夜间旅游是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以旅游形象结构为理论基础,以广州夜间旅游为例,利用805份游客调查问卷,采用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探讨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结果表明:水上夜游、灯光节庆活动、景观塔夜游、休闲街区夜游和夜市美食游成为游客最喜爱和最常游的广州夜间旅游产品。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由“认知形象—氛围形象—情感形象—意动形象”组成,其中:认知形象包括视觉形象、物质经济形象、自然环境形象、人文环境形象、物理空间形象和整体感官形象6个维度,以整体感官形象和物质经济形象最为突出;氛围形象和情感形象以正面为主,表明游客认为广州夜间旅游具有良好的氛围及情感。最后,从完善城市夜游政策体系、优化夜游发展宏观环境、构建夜游多核空间格局等方面提出优化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夜间旅游是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以旅游形象结构为理论基础,以广州夜间旅游为例,利用805份游客调查问卷,采用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探讨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结果表明:水上夜游、灯光节庆活动、景观塔夜游、休闲街区夜游和夜市美食游成为游客最喜爱和最常游的广州夜间旅游产品。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结构由“认知形象—氛围形象—情感形象—意动形象”组成,其中:认知形象包括视觉形象、物质经济形象、自然环境形象、人文环境形象、物理空间形象和整体感官形象6个维度,以整体感官形象和物质经济形象最为突出;氛围形象和情感形象以正面为主,表明游客认为广州夜间旅游具有良好的氛围及情感。最后,从完善城市夜游政策体系、优化夜游发展宏观环境、构建夜游多核空间格局等方面提出优化城市夜间旅游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家尺度目的地空间意象为解释目的地国家中的国际游客与旅游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对国家品牌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国家尺度旅游地规划、开发和营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归纳了近20年目的地空间意象的实证研究,发现研究案例地限于城市、区域景区,国家层面旅游目的地空间意象的实证研究较少,但显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从研究的尺度转向(由城市、景区转向国家)和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特殊地位进行阐述,目的是提供一个分析框架,探讨如何将目的地意象研究的空间范围扩展到国家层面。  相似文献   

12.
作为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管理是提高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培养忠诚的旅游者,塑造高质量旅游目的地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游客管理多偏向生态旅游与遗产旅游,城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应该加强对城市旅游游客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高城市旅游管理水平。本文对城市旅游游客管理的概念、特点以及内容等理论问题做了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地品牌个性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品牌化建设的关键要素,品牌化已经成为目的地营销者手中的一种有力工具。为了检验目的地品牌个性能否帮助乡村旅游目的地在竞争中进行有效的品牌差异化定位,采用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问卷,通过对来自全国的220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无锡荡口镇和华西村的目的地品牌个性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两个目的地在多个个性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荡口镇目的地品牌个性由原汁原味、淳朴实惠、乡土风情、安定淡泊、现代感和休闲6个维度构成,华西村则由卓越、务实、真诚和豪迈4个维度构成。结果显示,目的地品牌个性能帮助乡村旅游地进行差异化定位和竞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旅游公共服务游客认知评价为研究对象,选取热点入境旅游城市西安市为实证案例,以SPSS21.0对调研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入境游客旅游公共服务认知评价的四大主成分,提出研究假说并构建假设模型;应用AMOS21.0进行模型修正和拟合度检验;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路径计算,得出旅游公共服务游客认知评价结构模型分析结果并进行解读。研究发现,"交通、信息、安全和通讯"对入境游客旅游公共服务认知评价影响显著;"信息—安全—通讯—交通"对旅游公共服务评价影响程度呈逐次递减规律;入境游客对景区内旅游公共服务认知评价好于城市整体。研究结果可为完善西安市旅游公共服务,促进其入境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将品牌情感的两个维度——"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纳入旅游目的地品牌情感模型,并将自我构念作为调节变量,以大学生为样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真有之情、应有之情、目的地态度和旅游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旅游目的地品牌情感具有"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两个维度,且真有之情的影响作用大于应有之情;(2)自我构念会调节品牌情感(真有之情/应有之情)和目的地态度之间的关系,外显的(品牌)情感差异和内隐的自我(构念)差异具有一致性。因此,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要根据游客自我构念类型进行市场细分、培育差异化品牌、激发游客的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游客和旅游活动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络游记已成为旅游者表达和反映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重要平台.在回顾前人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旅游者发表在携程旅行网上的西安游记进行相关质性分析,探讨了国内旅游者对西安的城市旅游形象感知,以期有针对性地打造旅游产品,精准游客认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我国的入境旅游特别是周边国家的旅华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韩国作为我国最大的客源国,研究其旅华客源市场状况,对于将我国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韩国旅华客源市场发展历程入手,从市场规模、旅游消费支出、旅游目的及活动、游客构成情况、访问目的地、游客访问季节分布等多个方面分析了韩国旅华客源市场的发展现状.在对我国旅华游客旅游评价的基础上,针对韩国旅华市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4P市场营销组合、基于旅游6要素发展措施的市场开发战略策划,以期为韩国及其他客源国(地区)旅游市场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会展旅游目的地形象内涵与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以苏州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获取数据,并根据IPA理论分析苏州会展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基本特点,提出城市会展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城市发展会展旅游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旅游公共服务游客认知评价为研究对象,选取热点入境旅游城市西安市为实证案例,以SPSS21.0对调研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入境游客旅游公共服务认知评价的四大主成分,提出研究假说并构建假设模型;应用AMOS21.0进行模型修正和拟合度检验;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路径计算,得出旅游公共服务游客认知评价结构模型分析结果并进行解读。研究发现,"交通、信息、安全和通讯"对入境游客旅游公共服务认知评价影响显著;"信息—安全—通讯—交通"对旅游公共服务评价影响程度呈逐次递减规律;入境游客对景区内旅游公共服务认知评价好于城市整体。研究结果可为完善西安市旅游公共服务,促进其入境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将四川省作为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人数为指标,运用季节性强度指数、季节指数以及数理统计方法比较分析了四川省入境游客流与国内游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主要从年际变化特征与月变化特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依据四川省主要旅游景点季节性强度指数的时间变化特征,从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三方面分别探讨了游客流时间变化的成因,重点研究了旅游客体类型、知名度、区位等因素对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