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山风景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宝贵的资源,保持景区自然体系的生态安全是黄山风景区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周广胜、张新时建立的自然植被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对黄山风景区的生态完整性维护现状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景区内敏感资源的生态需求满足程度和环境容量状况,对黄山景区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山风景名胜区自然系统处于高亚稳定平衡状态,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不良干扰的能力和破损生境的修复能力,但要注意规范和控制人类活动的扰动,保护珍稀动物,优化水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P-S-R指标体系模型在武夷山风景区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生态安全理论为基础,根据P-S-R指标体系模型,从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生态环境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一个4层次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794 2,属于很安全状态.其中,景区生态环境状态对于维持景区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贡献率为51.99%,而生态环境响应的贡献率相对较低.结果表明,必须重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3.
根据塔里木河中游地区输水堤防有生态闸断面(乌斯满和阿其河断面)和无生态闸断面(沙子河断面)的地下水位、土壤养分以及植被的监测调查资料,分析了塔里木河中游河岸林水土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是影响该区域植物多样性的主导因子.由于生态闸的定期放水,乌斯满和阿其河断面水分条件明显好于沙子河断面,而不同断面间其他环境因子(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全盐含量和pH值)的差异不显著.草本植物多样性受水分的影响最为明显,其丰富度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减小.木本植物多样性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不明显.群落物种的丰富度决定于草本植物的丰富度,同一断面,水分条件较好的近河道处物种丰富度并不高.距堤防100m的不同断面,乌斯满断面形成高丰富度与低均匀度组合的群落特征,沙子河断面则形成低丰富度与高均匀度组合的群落特征.输水堤防的修建明显影响塔里木河中游地区的土壤含水率,进而影响地表植被尤其是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生态闸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堤防建设引起的负面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查干淖尔湖滨地区的植被分布及优势种的种间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滨植被自湖边向外可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植被区域,呈现出"纵向上分带,横向上分区"的特点。随着水分的减少,植物多样性呈现先增加之后又有所减少的趋势。中-湿生植物群落建群植物以单优建群种为主,旱生植物群落以多优建群种为主。7种优势植物种间整体关联性为显著的负相关,由其组成的21对成对植物间也以负相关为主,不同物种间相互作用较弱,表明本区域植被处于演替中的初级阶段,群落环境较不稳定。本研究可为查干淖尔湖的生态恢复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建荆州至岳阳铁路在君山区约有46.52 km位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从植被生产力及碳贮量和景观生态体系质量两方面介绍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自然体系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并分析和预测了工程建成后保护区自然体系生物量、碳贮量及生产力的变化、自然体系的稳定状况。认为荆岳铁路的建设对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2011年,对黄河龙口库区植物区系成分进行了调查与深入析研究。表明:库区有野生维管植物283种,隶属于182属,63科;库区野生植物生活型、水分生态类型、区系地理成分与周围地带性植被相一致,但又表现出中生化的趋势和生境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增加趋势;水库工程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是有益的,但是人为干扰导致了植被的自我恢复演替,需要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监管与治理,加速修复进度,避免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7.
下辽河平原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及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三省开发强度最大的辽河中下游———下辽河平原为研究对象,根据景观格局与生态安全的关系,通过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类型脆弱度指数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指数,并借助地统计学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的理论方法,对下辽河平原景观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异规律及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块金值C0所占比例在3个年份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非结构性因素对景观生态安全演变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但结构性因素(地形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类型等)仍然对本区景观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起决定性作用;5 km采样间距内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具有高度的空间相关性;2)1989—2010年下辽河平原景观生态安全总体呈略微下降趋势,各安全分区的面积比例和空间结构均发生了明显变化;3)1989—2010年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Moran's I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且相关程度呈略微下降趋势,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局部空间自相关和显著性水平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干旱区景观结构特殊性明显,因干旱气候、干旱区绿洲景观,构成了各种沼泽草甸与盐生植被、乔灌木林与旱化荒漠植被,加上人工生态体系,景观结构复杂。各生态梯度变化、空间分布可通过景观指数反映,实现了空间分析。景观生态学研究以景观结构特征的指标定量分析为核心,当前,景观指数与模型的研究更新较快,但很少以流域全景出发,对景观空间结构做研究。特别对景观结构和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与演变规律研究,更是少。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测定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盐生植被、湿生植被和水生植被3类天然湿地植被以及稻田的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基础上,估算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的总碳储量、总固碳能力和各种湿地植被单位面积的碳储量、固碳能力.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全部天然湿地植被和稻田的总碳储量为200.54×104 t,总固碳能力为69.91×104 t/a.其中,单位面积草本湿生植被和稻田的固碳能力低于当地地带性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平均固碳能力(1.06 kg/(m2·a)),高于中国陆地植被的平均固碳能力(0.49 kg/(m2·a))和全球陆地植被的平均固碳能力(0.41 kg/(m2·a));单位面积盐生植被和水生植被的固碳能力低于中国和全球陆地植被的平均固碳能力.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总的碳储量较小,固碳能力较低,但植被的顺行演替过程会使其碳储量不断增大,固碳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应该保护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天然植被,尤其要保护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丛等碳储量大、固碳能力较强的湿生植被.  相似文献   

10.
以广河高速公路边坡建植为研究对象,对当地表现良好的草本植物和灌木进行混播植被组合试验,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混播植物物种的生态适应性评价。综合评判结果表明:采用草灌混播的高速公路护坡形式是适合当地气候的理想植被恢复方式,最优边坡植被护坡方案为草本植物以狗牙根和百喜草为主,同时添加适量高羊茅或多年生黑麦草作为先锋性植物,适当混播百脉根作为土壤改良植物;灌木可采用猪屎豆、木豆、胡枝子(或山毛豆),同时起到固氮和改良土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我国城市生态问题出发,指出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就生态城市的含义、特点,以及建设生态城市实施措施做了探索,以期推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生态建设状况综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林业局提出的评估生态建设状况的量化方法,结合内蒙古生态建设的现状,选取了森林、荒漠、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湿地、草原、农田、城市生态状况等8项指标来判断内蒙古的生态建设状况.在运用专家打分法和生态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确定各指标权重和计算其生态综合指数的基础上,对自治区近5 a的生态建设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内蒙古生态综合指数经计算为1.05,表明自治区的生态建设形势和全国一样,处于生态治理与生态破坏的相持阶段,且其判断指标大多处于相持状态,有的已处于治理大于破坏阶段.  相似文献   

13.
生态浮床技术处理景观水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浮床的形式,将黄菖蒲、美人蕉生态栽培植物单作、混作,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等污染有机物的去除特征、去除率探明黄菖蒲、美人蕉处理城市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经过60 d 的试验研究发现,植物生长良好,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得到有效去除。结果表明,单作黄菖蒲比单作美人蕉更能有效去除氮营养元素,对 TN 的去除率可达69.4%;单作美人蕉比单作黄菖蒲更能有效去除磷营养元素,对 TP 的去除率可达70.5%;混作 TN 、TP 的去除率分别为47.8%、56.8%,去除氨氮、高锰酸盐效果比单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中国1997-2006年可持续发展动态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中国1997-2006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核算,从而定量测度近10年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根据结果对生态足迹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结果表明:10年来,中国的生态足迹快速增长,由1997年的1.287 hm2增长到2006年的1.941 hm2,人均生态赤字从1997年的0.596 9hm2增长到2006年的1.267 0 hm2,自然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在生态足迹的构成中,能源和水域的生态赤字最为严重,远未满足供需平衡;此外,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从1997年的2.014 8 hm2降低到2006年的1.209 8hm2,说明中国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较快,经济增长方式在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桂林会仙湿地生态退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评价湿地的退化特征,可以为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依据。对桂林会仙湿地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生物等特征进行了调查和监测,并通过相关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会仙湿地的地表水污染严重,地下水水质较好;湿地土壤退化指数很低,退化程度严重;湿地植物资源丰富,大量动物已灭绝。研究成果为会仙湿地的治理修复方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环境影响评价的新领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阐述了生态安全评价的特点及理论基础,并对在中国开展生态安全评价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划定和保护生态空间是提升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基于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重要性评估和盐渍化、水土流失等敏感性评估结果,开展了特大城市--上海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的空间识别,筛选了适合上海特征和需求的生态空间要素类型,并结合生态空间连续性、稳定性和管理要求,确定了生态空间分布并划分了管控单元。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生态系统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均主要处于一般等级,识别并确定的上海市生态空间面积为1879. 20 km2,共包括11种要素类型。全市共划定113个生态空间管控单元,其中80个为一般生态空间管控单元。本研究可为特大城市的生态空间识别以及长三角区域生态空间格局的构建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与生态的重视,并催生了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两方面的评价,首先分别综述生态风险和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进程,突出主要研究方法的介绍,由此总结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关系以及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势.生态风险评价主要有健康危险度法、环评指数法、景观生态法、空间统计或地统计法、相对风险模型等方法;生态安全评价主要有综合指数法、景观生态法、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方法、突变级数等方法.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是从相反的角度研究生态系统的状况和潜在威胁,生态风险评价偏重细节分析,生态安全评价偏重整体分析.空间和时间尺度的扩大、评价方法的改进、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的可信性检验都是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和生态建设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西生态安全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1)生态资源锐减;2)生态破坏;3)水土流失;4)土地沙化;5)环境污染;6)生物入侵;7)灾害频发;8)生物多样性降低;9)食品安全面临挑战;10)其他问题,如贫困、人口素质偏低、疾病和公共卫生存在诸多问题等.为确保新阶段江西生态安全,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并采取以下具体对策和措施:1)开展植树造林,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2)加强水利建设,增强抗灾能力;3)采取综合措施,整治生态环境;4)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做到以法维护生态安全;5)加强生态教育,提升生态素质;6)建立激励机制,实行有偿保护;7)增加经费投入,加强队伍建设;8)强化科学研究,确保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生态浮床是一种无占地、环境友好、集水体美化和污染物去除为一体的生态修复工程。首先分析了组合式生态浮床的原理、特点和弊端,以及生态浮床技术的研究现状,引出了湿地槽式生态浮床的概念;其次阐述了纤维素物质在生态浮床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最后探讨了纤维素物质在生态浮床领域应用急需解决的难题。为生态浮床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