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跃  叶翔 《世界环境》2015,(1):61-63
<正>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工业或公共服务设施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生活需要而兴建,其中某些设施可能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公众健康与经济财产等造成损害,因此周边公众对其强烈抵制而导致邻避问题的产生。这些引发邻避问题的设施称为邻避设施。核设施作为一种邻避设施,公众对其具有相当的恐惧并产生强烈的邻避情结。2013年,江门龙湾工业园核燃料项目因公众的邻避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中国工业化的日益发展,"邻避效应"所引发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建设大型工业设施需要面对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变"邻避"为"邻喜",需要政府、企业与公众三方的共同努力。"邻避效应"的概念与成因"邻避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环境监管不够到位,企业违法排污的情形屡屡发生,使得公众对企业怀有不信任感,对建设项目抱有敌意;其  相似文献   

3.
当前,因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或运营引发的环境邻避事件呈高发频发态势。而邻避补偿具有利益调节和再分配功能,成为缓解公众邻避情绪、削减邻避冲突的重要政策手段。本文以环保基础设施为重点,研究邻避补偿机制的内涵,分析国内开展邻避补偿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并提出相关建议:加快建设邻避补偿政策体系;创新邻避补偿方式方法;将邻避补偿纳入项目决策环节;推动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商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正邻避项目补偿机制建立的必要性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邻避现象"的原因是公共设施项目的环境负外部性导致的环境成本利益分配不均。从政府层面来看,邻避项目的建设能够实现城市公共利益与城市发展;从承担邻避项目建设的企业层面来看,邻避项目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对于邻避项目周边民众而言,民众的安居权以及对住宅周围的环境享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垃圾焚烧等环境设施在选址、建设以及运行过程中受到周围居民强烈反对并引发群体性"邻避"效应时有发生,为推进环境基础设施有序建设与运营,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邻避"运动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对策。研究指出,为切实有效解决"邻避"问题,必须从政府、建设运营方和人民群众入手,构建有利于协调不同利益相关方利益冲突的长效管理机制。首先,政府职能履行过程中注重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次,加强企业主体责任;再者,最大限度地提高民众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6.
邻避问题激发的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危险设施选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核设施则是邻避设施中负外部性等级较高的一类设施.通过分析各行业邻避问题的九因素分析框架引入核设施邻避问题的研究,并结合国内外核行业和值得借鉴的非核行业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了影响邻避问题的核心要素包括程序公正、企业与政府公众形象、行业污名化倾向和补偿不合理等方面内容.核设施运营单位应在这些方面制定针对性策略和措施以减小邻避问题对核行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的邻避效应的特征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运用公众参与来实现公民获取环境信息、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环境保护三项具体的环境权益,从而化解邻避现象的模式,文章结合马鞍山市部分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及综合利用项目的环评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垃圾焚烧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垃圾处理方式,但是在我国由于公众的邻避心理,垃圾焚烧厂的选址建设常遭到反对和抵制。公众邻避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上的偏差、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企业信息遮蔽、环境监管不力等。文章分析表明严格标准、强化管理、适当补偿、信息公开和垃圾分类是化解垃圾焚烧邻避心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邻避效应"是我国长期积累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并在未来一段时期呈现常态化特征,缓解邻避效应已成为世界性难题。本文以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九峰垃圾焚烧厂为案例,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从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维度客观理性分析事件的内在本质和原因,并提出了缓解邻避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些年来,我国各地都出现了或大或小的邻避行动,环境邻避事件呈多发之势。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化进程中,邻避主义或邻避效用正成为一个潜在的社会冲突源和引爆点,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项目主体的环境责任覆盖不成系统。导致邻避现象的往往是一些"污染性设施",这些项目主体往往  相似文献   

11.
俞海  张永亮 《环境保护》2014,(18):49-51
当前我国因环境影响引发的"邻避运动"处于高发期,成为新一轮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频发的社会现象,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挑战。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环境"邻避运动"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了我国环境"邻避运动"的趋势和特征,剖析了环境"邻避运动"发生的本质和内在原因,提出了化解环境"邻避运动"困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垃圾焚烧厂、化工厂等带有负面环境效应的项目引发了中国公众"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邻避心理。由邻避心理所引发的群体性抗争事件在中国各大城市时有发生。这类抗争事件的背后,反映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众对于环境权益的诉求,同时也反映了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的缺位。可喜的是,一种沟通协调机制正在逐步化解这类冲突。  相似文献   

13.
邻避冲突是我国现代化和都市化进程中长期积累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本文主要从政府治理的角度出发,分析邻避冲突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化解的对策建议。研究指出,邻避冲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愈发突出,防范、化解邻避冲突,关键在于依靠法制、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监督体系,各部门协同合作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决策过程透明,让群众共同参与,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充分照顾各方的利益诉求,再结合技术手段,控制环境风险,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邻避冲突。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邻避问题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突出问题。垃圾焚烧厂属于典型的邻避设施。本文考察了日本奈良县葛城市垃圾焚烧设施邻避案例,并从"受益者"与"受害者"、"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两个视角对邻避事件的发生机理及预防、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邹积超 《环境保护》2014,(16):51-54
【案件来源】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案件点评人】邹积超【案件类型】评价类【案件名称】杭州中泰九峰垃圾焚烧厂事件【主要污染类型】大气污染【主要污染行为】垃圾焚烧导致大气污染【违法企业所属行业】固废处理【关键词】邻避;杭州中泰;垃圾焚烧;环境保护;法律【案件概要】2014年5月10—11日,为反对杭州中泰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大量群众涌上02省道和杭徽高速余杭段,进而发生部分人员封堵高速公路省道、打砸车辆等违法事件,导致交通长时间中断,并造成人员受伤。【案件启示】邻避问题极为复杂,但其本质不单纯涉及利益问题,还内含权利与权力的博弈。邻避问题的化解重要在预防,在公众权利保护、参政议政意识觉醒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化解邻避问题最为重要的路径是法律。有必要针对邻避问题的起因和本质,对邻避设施相关的决策、实施、补偿和救济进行规范,实现邻避问题的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16.
正邻避设施是指为社会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与福祉,但因周边居民担心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以致产生厌恶、抵触、反对等行为的公共设施,如化工厂、核电站、垃圾站等。"一建就闹,一闹就停"是邻避设施常常面临的困局,究其根源在于选址决策的策略模式、在于公众参与的理  相似文献   

17.
"邻避"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尚未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必然产生的环境社会问题。"邻避"风险是环境社会风险中的一个部分,呈现独特的演化规律。环境风险是"邻避"风险的原始起点和内核,其他风险附着于环境风险之上,在信息传播和抗议活动过程中相继卷入,形成"漩涡场效应"。我国的"邻避"突发事件反映了当前发展阶段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具有明显特点和不容忽视的社会影响。防范化解"邻避"风险,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创新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集成协同威力。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邻避冲突现象的关注和研究较早,2015年刚被时任总统奥巴马否决的加拿大横加公司(Trans Canada Corp)"拱心石XL管道"(Keystone XL Pipeline)项目,是一起引发大规模邻避冲突的典型案例。本文介绍了"拱心石XL管道"项目的概况,分析了项目激起邻避冲突的原因,以及俄克拉荷马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在对待"拱心石XL管道"项目上的迥异态度。据此得出对我国应对环境邻避冲突的法律启示:跨区域公共项目在央地层面应保持一致、从项目选址的地方立法寻求突破、加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信息公开力度、强化示范项目建设及规范企业行为。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的一系列邻避事件,如厦门PX项目、余杭九峰垃圾焚烧厂建设等,让人们对"邻避"现象有了更多的了解。虽然邻避运动的表现是"不能建在我家后院",但其根本却是收益与风险的分配在利益相关方之间不能平衡或者不能达成共识所致。而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这种矛盾往往发生在社区范围之内。造成社区居民不满的原因,既有建设项目与居民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有各方沟通不畅的问题。加强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随着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公众权利意识增强、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邻避问题常发、易发,邻避效应亦已成为大型民生项目落地的一个瓶颈。通过总结多年来服务陆丰核电项目建设的经验,笔者认为:邻避问题,难解非无解;化解邻避效应,政府重视有可为。具体可归纳总结为"六讲"工作法。一是利弊益害要讲真讲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