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保护与人口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目前,人口过多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资源和环境承载力超负荷不容。文中郑重论述了人口可持续发展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 条件下的第一个绿色经济计划,突出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两条主线,这两条主线是一个“绿色的生态发展观”。作为哲学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其内涵:一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二是发展必须保持自然、社会、生态、经济等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尤其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建立以“人为中心”,依靠人的素质提高和科技进步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经济腾…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的矛盾,指出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分析了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含义,建立了社会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以榆林市为例,借助SPSS分析软件,对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中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得出了榆林市社会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发展协调度不高的结论,并对其社会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实现两系统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邓志敏 《环境保护》2007,(5A):66-6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当前,经济与环境发展相悖的问题,已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环境、生存环境、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四生环境”相互包容、共生发展,对促进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论述了“四生环境”共生理念和重要意义,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四生环境”共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与发展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 《环境导报》2003,(10):2-5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21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之一。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可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取得大发展是不变的目标;但要在未来时间内实现目标,就必须紧紧跟踪循环经济这一新的动向,使经济和社会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尽管我们还不十分清楚在实践层面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至少在理论层面上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可持续发展要同时满足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发展目标。这一观点如图1.1所示。其中组成可持续发展的部分:可以由社会、环境和经济三项互相重叠的部分表示出来,并借此表示出经济体系支取环境资源来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能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4者关系的分析,建立了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型,进而找到了社会最优可持续发展轨迹,为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理论工具,同时进一步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了唯一的社会最优可持续发展概念。  相似文献   

8.
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江泽民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我…  相似文献   

9.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探索一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已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广大科研人员面临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面对新的形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环境与发展这对矛盾得到完美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为了还大自然以“碧水、蓝天、绿色”,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环境保护任务非常艰巨。要从根本上改善环境状况,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速发展环保产业,一方面为污染治理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护的技术保障和物质基础,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浅谈我国的环境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主席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口、经济、环境是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劲势头下,环境也急剧恶化,环境污染严重,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研究和实施环境审计,对企业或环境管理部门加强环境管理,制止或防止环境污染。对审计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为了加强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环境发展领域的联合与协作;团结国内外广大科研人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为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促进其应用;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环境与发...  相似文献   

13.
一、必要性1.1加强对废旧物资的再利用,是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当今世界,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人类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为了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已被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和认同。联合国于相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周世纪议程》,提出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并要求各国根据本国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部门的测算,资源的使用每减少一个单位,对环境污染可…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国际社会认识到,高消耗追求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先经济、后环境”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摒弃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而取代之以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城略。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指出努力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兼顾当代与后代利益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势在必行。我省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行计划生育。防治环境污染,加强资源保护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15.
青浦区城市化中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浦区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是一个由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与经济5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巨系统。文章通过提出综合衡量系统“协调性”和“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青浦区在城市化中人居环境复合系统内5个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度情况。并运用回归模型,探讨协调发展度与城市化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城市化进程必须与其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环境评价方法运行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的评价方法突出强调从时间上和空间上立体交叉体现环境与社会经济人口发展在质量和水平、方向及大小等方面多方位的协调关系,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协调环境与发展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相应在的环境评价及预测的模型量化方法。并给出了评价环境是否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等级评语标准。  相似文献   

1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着重研究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与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充分认识加强环境保护对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人口基数庞大、人均拥有资源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等问题。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目标,决定了今后不能再走只注重数量增长、不考虑资源永续利用以至破坏环境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而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高…  相似文献   

19.
陈斌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1):172-175
随着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是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其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本文采用灰色关联投影法,考虑人口、能源、资源、环境的压力程度、占全国GDP的份额、教育经费投入、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登记失业率等多方面因素,对华东地区的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六个省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可为政府决策部门调整经济结构、缓解社会压力、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加强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深刻反思传统发展模式后,为实现全球和平、稳定与繁荣而作出的共同选择。2000年,当人类迈入一个新的千年之际,联合国召开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各国领导在可持续发展的旗帜下聚集一堂,发出了向贫困、落后和饥饿宣战的誓言,共同确定了影响深远的千年发展目标,在消除贫困、普及教育、保障妇女儿童权益、预防艾滋病、保护环境和全球合作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庄严承诺。5年来,国际社会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做出了积极努力,在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为千年发展目标而努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成为国际社会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