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处理生活污水的植物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小型碎石床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和无土栽培2种方法,模拟研究了广东园林绿化中常用的27种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氮、磷、COD的降解能力,表明野芋头、花叶万年青、象草、姜花、绿公主、富贵竹、再力花、大花叶万年青、芦苇、花芦苇、美人蕉、文殊兰、水芋头、风车草、红草、蜘蛛兰、千手观音、水葱和花蝴蝶等18种植物,可以作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选种植物,从而扩大了可选植物品种范围,配合适当,可达到美化环境和净化污水2种功能,可适用于面源性水污染的治理。象草的研究表明,它是一种既有强污水降解能力又能作饲料的品种,适用于畜牧场的水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模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在对菖蒲(Acorus calamus)、芦竹(Arundo donax)、茭白(Zizania latifolia)、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5种湿地植物的去污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它们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适生区和分布的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种湿地植物都有较高的去污能力,且不同植物的去污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对氮、磷去除效果较好的为旱伞草,茭白、再力花和菖蒲次之,芦竹较差;旱伞草在中国西南地区有着广泛的适生区,并可以越冬,是一种去污能力较好并可以全年使用的人工湿地植物。菖蒲、茭白、再力花也有较强的去污能力和气候适应能力,但是过冬效果相对较差,在西南地区大部分区域的春、夏、秋季适用于人工湿地栽种。芦竹虽然在西南地区适生区较广,但它在淹水环境中的去污能力相对较弱,可以适当地应用于人工湿地周边的湿生环境中。  相似文献   

3.
通过象草、灯芯草、水葱、风车草4种植物人工湿地系统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探讨了湿地系统对COD、NH+4-N和TP的去除能力,考察了湿地植物的净化作用与效果。结果表明,植物的引入能显著提高湿地系统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植物人工湿地系统中COD、NH+4-N和TP去除率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种植物人工湿地系统对COD去除效果均较好,其中水葱湿地系统最佳,COD去除率可达98%以上;水葱和灯芯草湿地系统对NH+4-N和TP的去除效果较好,其去除率分别可达85%和80%以上。综合比较4种植物的综合净化能力,水葱和风车草最好,灯芯草次之,象草最差,水葱和风车草是人工湿地处理造纸废水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不同季节人工湿地挺水植物的脱氮效果,以菖蒲(Acorus calamus)、香蒲(Typha angustifoli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3种挺水植物为材料构建潜流型人工湿地,在春夏、夏秋两季间歇式均匀布水条件下,通过测定污水中pH及溶解氧(DO)、氨氮、硝态氮、总氮浓度,分析不同季节挺水植物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出水DO浓度在春夏季表现为对照(CK)湿地菖蒲湿地香蒲湿地芦苇湿地,在夏秋季表现为CK湿地菖蒲湿地芦苇湿地香蒲湿地;人工湿地出水pH均呈弱碱性,种有挺水植物的人工湿地在春夏季和夏秋季的pH分别为7.33~8.09、6.81~7.59;在春夏季,芦苇湿地的总氮去除率最高;在夏秋季,香蒲湿地的总氮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潜流人工湿地对毒死蜱、BPA及4-NP的去除效果,选取宽叶香蒲、芦苇、花叶香蒲及小香蒲4种湿地植物,通过SPE-HPLC测定进出水中3种污染物的浓度,计算4种植物潜流人工湿地对3种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3 d,4组植物对毒死蜱、BPA和4-NP去除率均高于60%,各植物组对毒死蜱和4-NP的去除效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宽叶香蒲对BPA的去除率为82.66%,显著高于其余3种植物组62.96%~69.63%。在静态条件下,毒死蜱、BPA和4-NP在模拟系统内降解过程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降解方程分别为:c=124.63exp(-t/25.393)+3.7618 1,c=316.61exp(-t/34.955)+0.56475 2,c=168.91exp(-t/17.061)+12.133 3(c,剩余浓度,μg/L;t,停留时间,h),半衰期分别为18、21和11 h。  相似文献   

6.
以风车草、香根草、再力花、芦荻、美人蕉5种湿地植物作为低C/N比生活污水的反硝化碳源材料。静态碳源释放实验中,5种湿地植物释碳能力为风车草再力花芦荻香根草美人蕉,风车草COD释放量最高,可达(129.2±6.2)mg/(g·L),其TN、TP的释放量相对较低。静态反硝化脱氮实验中,风车草和再力花脱氮效果最好,反硝化出水中硝态氮质量浓度均降低至3mg/L左右,硝态氮去除率均达88%左右,出水COD均在100mg/L左右,COD去除率均达到84%左右。在低C/N比生活污水反硝化脱氮中试实验中,以风车草为反硝化碳源,出水中TN、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3%、75%左右,说明风车草是一种良好的低C/N比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反硝化碳源材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垂直流模拟人工土柱上种植不同的花卉植物,研究了垂直流花卉人工湿地对污水COD、BOD5、TN和TP的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用的5种陆生花卉,甚至鲜切花卉对化粪池污水有比较好的净化效果,它们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到92.04%以上,对TP的去除率甚至可达到97.77%以上.而且种植花卉植物的人工湿地出水水质要好于不种植物的对照湿地系统.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工配水模拟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利用3套阶段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VSFCW)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分别为30、90和180 cm·d-1时,3套人工湿地对COD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都大于66.7%;在处理总磷(TP)和总氮(TN)方面,VSFCW-1(无植物-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去除效果远远低于VSFCW-2(芦苇-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VSFCW-3(芦苇-不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VSFCW-2(芦苇-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VSFCW-3(芦苇-不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在80.0%和75.0%以上且具有较强的抗水力负荷冲击能力。VSFCW-2(芦苇-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VSFCW-3(芦苇-不曝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COD、TP的去除主要是集中在沿程的前1/4段(0~24 cm),后3/4段(24~115 cm)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及对氮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土壤、植物、微生物是其基本构成,因此,从这三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综述了人工湿地在N、P去除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已成为我国农村和城郊结合部的重要污染源。文章综述了现有的畜禽污水人工湿地系统设计模型、湿地植物物种的选择及污染物在湿地系统中的降解机制。提出为提高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畜禽污水的效率和稳定性 ,需继续开展污水的预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对 BOD5等物质的最高耐受水平、高效本地植物物种筛选、湿地系统结构和 N、P的去除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水生植物总氮测定中两种消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污水净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组织中氮、磷的含量是考察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效能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经典的Kjeldahl(凯氏)消化法和H2SO4—H2O2消化法测定了人工湿地植物体中总氮含量,分析了两种消化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两种方法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的总氮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应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系统在我国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人工湿地系统在我国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认为设计方案、基质、水生植物的选用以及微生物降解等方面 ,是决定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最后指出了目前该法在全国各地推广的难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潮汐流-潜流组合和潜流-潮汐流组合人工湿地对污水进行处理,分别研究2种组合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平均进水COD浓度为214.28mg/L、NH4+-N浓度为10.57mg/L、PO34--P浓度为5.44mg/L、TN浓度为10.25mg/L,水力负荷为o.2m3/(m2·d)的条件下,潮汐流-潜流组合人工湿地对COD、PO34--P的去除率分别为58.28%和46.99%,与潜流-潮汐流组合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相近;对NH4+-N、TN,潮汐流-潜流组合人工湿地的去除率分别为69.93%和71.03%,比潜流-潮汐流组合人工湿地分别高15%和33%。潮汐流-潜流人工湿地的组合,在系统内实现了硝化-反硝化的组合,强化了系统对TN的净化效果,其对TN的净化效果比-般的潜流和表面流人工湿地组合提高20%~30%。总体上,潮汐流-潜流组合人工湿地具有更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省太原市某污水厂的高氮低碳尾水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3床并联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尾水的中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系统启动2个月进入稳定运行期;稳定运行期3个床体的出水水质除TN外其余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体标准,TN指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该湿地系统出水可直接用于补充景观用水;稳定运行期3床的植物与基质的配置更适合处理同类尾水,3个床体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为3床〉2床〉1床;本系统中填料对污染物处理效果的影响大于植物对污染物处理效果的影响,最优填料顺序依次为沸石、砾石和钢渣,最适植物栽种顺序为芦苇、香蒲、美人蕉、黄菖蒲和芦苇。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中的SND机理以及DO、pH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工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向系统中输送大量的DO,并为系统中的微生物提供栖息地,使得系统中连续同时发生硝化和反硝化(SND)反应。DO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工湿地系统SND的效果,根据SND的发生机理,可采用复合植物床(系统前端栽种泌氧能力强、后端泌氧能力稍弱的水生植物)和间歇运行的的方式来改善整个系统的脱氮能力。pH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人工湿地系统的SND作用,最适宜值为7.0,据此可以选择适当pH的湿地填料来提高系统的SND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人工湿地除磷效能,从沸石、陶粒、萤石、膨胀蛭石、石灰石、麦饭石、火山岩、牡蛎壳、钢渣和废砖块这10种具有较高磷素饱和吸附量的填料中,筛选出钢渣、沸石和石灰石3种适宜处理分散性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填料,并分别使用不同浓度梯度的酸(碱)、盐对3种填料进行改性,以增强其除磷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钢渣、沸石和石灰石分别经2 mol/L AlCl3、2 mol/L NaOH及2 mol/L AlCl3、0.5 mol/L AlCl3溶液改性后,磷素吸附量达到最高值(0.272、0.0801和0.351 mg/g),而双常数方程能更好地描述优选填料对生活污水中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综合考虑填料的吸附效果、成本及来源,改性石灰石是人工湿地处理分散性生活污水时较为理想的除磷填料;此外,填料经铝改后,氮磷吸附效果普遍优于其他改性条件,且Al-P有利于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含铝废水来源广泛,故利用铝改液处理人工湿地填料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耐寒人工湿地植物石龙芮和酸模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人工湿地在寒冷季节的运行效率,对2种非夏季植物作为湿地植物处理生活污水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2种植物对N、P元素都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COD的去除也达到45%~50%。通过单一植物系统和复合植物系统的处理效果比较,发现石龙芮酸模复合植物系统对污水中的P元素和COD的去除率更高。研究表明,石龙芮和酸模作为人工湿地植物具有可行性,与常规植物互补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人工湿地的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18.
Removal efficiencies on xenobiotics from polluted water in a twin-shaped constructed wetland consisting of a vertical flow chamber with the crop plant 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 and a reverse vertical flow one with Ischaemum aristatum var. glaucum Honda, were assessed by chemical analysis and bioassays. After a four-month period of application,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the applied pesticides parathion and omethoate were 100% with no detectable parathion and omethoate in the effluent. For the applied herbicides, the decontamination was less efficient with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36% and 0% for 4-chloro-2-methyl-phenoxyacetic acid and dicamba, respectively. As shown by toxicity assay with duckweed Lemna minor L., growth retardation may occur if the water treated for herbicide removal is used in irrigation of sensitive cultivars in agriculture or horticulture. In contrast to I. aristatum var. glaucum Honda, the crop C. esculenta L. Schott has a high yield in biomass production as a valuable source of renewable energy.  相似文献   

19.
用有机玻璃材料做成模拟人工湿地,分别种植芦苇和香蒲考察2种模拟植物湿地对城市污泥干化和稳定化、污泥中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去除效果,并和空白湿地对比。实验污泥取自当地污水厂二沉池,污水处理采用厌氧池加氧化沟工艺。模拟人工湿地进泥负荷为0.72 kg TS/(m2.d),进泥中TS平均含量为5.58 g/L,pH为6.80。实验期为1年,采用间歇式进泥,渗滤液月采集测样一次,湿地剩余污泥2月1次。实验结果受天气和气候影响较大,处理效果夏季好于冬季,出水水质和剩余污泥的干化及稳定效果芦苇湿地好于香蒲湿地。剩余污泥中各种重金属含量低于污泥农用标准中各重金属离子浓度要求。结果表明,人工湿地植物净化系统对城市污泥有较好的脱水和稳定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