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磁强化处理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粉比重高易分离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效应,投加磁粉或外加磁场可强化混凝、活性污泥、厌氧消化等常规技术,提升城市污水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和污泥处理等单元的处理效率.在文献及工程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介绍磁强化混凝,磁强化活性污泥和磁强化剩余污泥处理3大类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磁强化技术在未来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助于实现城市污水厂能量平衡与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为城市污水处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简述磁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几年磁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通过研究表明利用磁场的机械能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等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本文从上述角度分别阐述了磁场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方式,较为全面的分析了不同废水在磁场作用下的作用结果,而且通过具体实例的对比说明了磁场作用的实际效果以及对现行工艺处理程度的加强;由于该技术性质较为独特,增强磁场和其他多能场的综合利用,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磁分离技术具有分离速率快、效率高、无二次污染、占地少、投资低、操作方便等优点,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随着超导高梯度磁分离技术以及磁分离器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其在水处理领域极具潜能.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和总结了目前主要磁分离技术(例如,磁场直接应用、磁絮凝-磁分离、磁吸附-磁分离、磁催化-磁分离及磁分离耦合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近年来磁分离技术在国内水处理行业中的研究与实际工程应用推广现状,分析了磁分离技术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优势和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限制,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虽然磁分离技术目前已经成为水处理领域一项广泛应用的分离技术,但在机理研究、特异性磁种制备、磁体技术与磁分离器设计、磁分离工艺优化及实际的工程应用推广上仍存在一定的滞后,需要进一步的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近几年磁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通过研究表明利用磁场的机械能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等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本文从上述角度分别阐述了磁场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方式,较为全面的分析了不同废水在磁场作用下的作用结果.而且通过具体实例的对比说明了磁场作用的实际效果以及对现行工艺处理程度的加强;由于该技术性质较为独特,增强磁场和其他多能场的综合利用,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关于水处理磁分离技术应用与研究问题,在磁分离技术的特点中,主要介绍了磁分离技术的高效作用、磁分离技术具有高的节能作用和磁分离技术具有较少的占地面积,探讨了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工艺应用,主要探讨了磁场直接分离技术的应用、磁絮凝分离技术的应用和磁种催化分离技术的应用,并提出了水处理磁分离技术应用范围,处理富含磁性污染物污水的应用,处理非磁性或弱磁性污染物污水的应用,为解决环境污染,保证中国的青山绿水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马氏体孪晶变体的形成和重定向是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的磁致形状记忆效应所产生诱发应变的主要原因,本文在此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影响和控制重定向过程的力-磁-热能量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的力-磁-热耦合模型,以分析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的力磁机理和特性。  相似文献   

7.
磁处理水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测试技术研究了磁化水(4200GS)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桥率、不正常细胞率等遗传学指标的影响,目的是探讨磁处理水对生物体的遗传学效应,结果发现上述指标均有所上升,其中微核率和不正常细胞率上升显著,并且其大小与水在磁场中处理的时间长短有关,提示磁处理水(4200GS)有一定的遗传学毒性  相似文献   

8.
磁技术在污废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不断地向工艺流程简单、处理费用低和处理效果好的方向发展。磁技术在该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磁场具有生物效应,可增强微生物活性。磁粉能与活性污泥絮体紧密结合,形成具有特殊分离性能并能抑制剩余污泥产生的磁化活性污泥。磁化活性污泥法在日本的污水处理厂有未排泥连续运行2年的成功先例。近年来微生物的磁效应在废/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磁技术与其他水处理技术之间的结合是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磁场强化絮凝减缓膜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磁场及磁致效应对磁强化絮凝膜过滤工艺(Magnetic enhanced flocculation membrane filtration,MEFMF)处理地表水中膜污染的影响;运用Design-Expert7.0软件进行试验设计,考察了磁化时间、混凝剂浓度和磁粉浓度对磁强化絮凝膜过滤工艺中膜污染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化时间、混凝剂浓度以及两者的协同作用是影响磁强化絮凝膜过滤工艺中膜污染的主要因素.磁化时间和混凝剂浓度的协同作用影响着磁絮体的粒径和膜表面滤饼层形态,磁絮凝工艺形成的絮体粒径大且分型维数高,减弱了膜孔堵塞,减缓了膜污染.磁强化絮凝减缓膜污染最佳试验条件是磁化时间为6 min,Fe3O4浓度为8 mg·L-1,FeCl3浓度为44 mg·L-1.  相似文献   

10.
废水处理中磁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废水处理磁分离技术的方式、基本理论、重要技术环节及适用对象。论述了高梯度磁过滤工艺。简述了超导磁分离和涡流磁分离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1.
磁处理水的处理作用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磁场在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对磁场处理水的物理作用原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磁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优势和磁场效应与各种水处理技术共同作用实现多种水处理功能的技术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固体废弃物铁泥(赤泥、水处理含铁残渣和富铁污泥)已被广泛用于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去除,但从水环境介质中分离粉末状铁泥的困难导致其作为水处理材料无法大规模应用,而将铁泥制备成易于分离回收的磁性材料是解决此瓶颈的有效策略之一.根据国内外现有铁泥基磁性材料的研究,总结了铁泥基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热分解法、水热与溶剂热...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矿井水出水水质指标,有效降低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环境保护和水资源重复利用,亭南煤矿实施了矿井水处理站扩容改造工程。该工程采用重介质加载磁分离矿井水净化技术,使处理后的矿井水全部达到工业生产用水水质要求和排放标准,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并对工程实施后的效果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对煤炭行业高悬浮物矿井水的净化处理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有机染料废水处理法中的的新技术,包括磁分离法、超声波辐射法、非平衡等离子体法、湿式空气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焚烧技术、光催化氧化法、电化学法、生物法和膜分离法.  相似文献   

15.
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国内外对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应用状况及其优点,并展望了该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脉冲磁场水处理技术在杀菌、灭藻方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利用直流脉冲发生器与线圈绕组相连产生的脉冲磁场杀菌灭藻的水处理技术 .实验表明 ,脉冲电磁场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增加磁场强度、处理时间和脉冲频率可以提高杀菌效果 .此外 ,通过监测处理后水样中溶解氧的变化 ,证实脉冲磁场具有灭藻功能 ,并表现出对强度和频率的选择 .当停留时间为 30min ,磁场强度 5 0 0mT ,脉冲频率 4 0kHz实验条件下 ,循环处理后水中细菌总数的存活率为 0 0 1% ,藻类基本死亡 ,电耗大约 0 2kW·h·m-3 .  相似文献   

17.
The inactivation of microorganisms by pulsed magnetic field was studied. It was improv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pulses evidently causes a lethal effect on E. coil cells suspended in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Na2HPO4/NaH2 PO4 (0.334/0.867mmol/L).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urvivability( N/N0 ; where N0 and N are the number of cells survived per milliliter before and after electromagnetic pulses application, respectively) of E. coil decreased with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B and treatment time t.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medium temperatures, the frequencies of pulse f, and the initial bacterial cell concentrations have determinate influences in destruction of E. coil cells by the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pulses. The application of an magnetic intensity B = 160 mT at pulses frequency f= 62 kHz and treatment time t = 16 h result in a considerable destruction levels of E. coil cells ( N/N0=10^-4). Possibl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steriliza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treatment we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many groups of parallel inductive coil were used. The practicability test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 time was shortened to 4 h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groups of parallel coil when the survivability of E. coli cells was less than 0.01%; and the power consumption was about 0.2 kWh/m^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