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法炼锌区生态退化与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法炼锌致使冶炼区大量重金属的累积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研究以土法炼锌的集中点妈姑为例,探索了土法炼锌区的土壤和植被退化现状,以及重金属的分布规律,为废弃地的生态重建与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冶炼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成为裸地,停止冶炼后,植被自然恢复极为缓慢,特别是废渣堆放处.冶炼残渣具有较高的pH值和EC值、低CEC,有机质极为缺乏,含N量低.冶炼区污染土壤明显酸化,导致P有效性降低.冶炼废渣具有高的孔隙度和良好的通气性,但持水保水能力差.冶炼废渣的Pb、Zn、Cd含量分别为4 632 mg/kg、8 968 mg/kg、58 mg/kg.污染土壤的Pb、Zn、Cd含量分别为234 mg/kg、400 mg/kg、9.6 mg/kg.污染土壤中Pb、Zn、Cd的DTPA提取态百分比分别为6.8%、19.97%、29.72%.废渣中Pb、Zn、Cd的DTPA提取态百分比分别为0.44%、1.36%、4.80%,但其绝对含量接近于污染土壤,具有较大环境风险性. 相似文献
2.
铜尾矿对5种豆科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铜陵市铜尾矿废弃地的复垦,选用了5种乡土豆科植物在5种不同的尾矿改良方式上进行盆栽试验。5种供试物种为:大豆(Glycine max)、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赤小豆(P.calcaratus)、绿豆(P.radiatus)、山绿豆(P.mininus)。盆栽基质是以尾矿与正常土壤按体积100:0、75:25、50:50、25:75、0:100比例混合而成,分别标记为:TAl00、TA75、TA50、TA25、TA0005种豆科植物生长时间为70d。结果发现:随铜尾矿在混合基质中比例的增加,5种豆科植物根系的主根长逐渐变短、根系一级侧根的数目逐渐减少;铜尾矿对5种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成产生抑制作用,特别是山绿豆和绿豆在全尾矿的基质上,无根瘤生成;地下根部的生物量表现为随着尾矿含量比例的增加。地下部分的生物量逐渐下降,但根冠比表现为随尾矿含量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植物对铜尾矿中铜的积累,主要含集中根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蚓粪作为草坪草坪床基质改良剂对基质理化性状和草坪草生长的影响,以确定蚓粪作为坪床基质改良剂的可行性.在砂中添加20、40、60、80和100 g·kg-1蚓粪作为坪床基质,并与添加40g·kg-1泥炭的坪床基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添加蚓粪可使基质pH值下降,电导率σ值明显增加,100 g·kg-1蚓粪处理σ值比对照(未添加蚓粪或泥炭)提高了约16倍,但成坪后基质σ值明显下降,并与对照接近.添加蚓粪能够明显改良坪床基质,有利于草坪草的生长.与40g·kg-1泥炭处理相比,添加40、60、80和100 g·kg-1蚓粪处理的草坪成坪时间更短,草坪颜色较深,叶片变宽,再生速度快.蚓粪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坪床基质改良剂,在20、40、60、80和100 g·kg-1蚓粪添加量条件下,蚓粪添加量越高,其对基质的改良效果越明显,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因蚓粪含磷量较高而可能带来草坪草后期长势过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磷比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实验采用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对其在不同氮、磷质量浓度的人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研究不同氮磷比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营养盐在藻类生长过程中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在不同磷质量浓度条件下,藻类生长的最佳条件pp=O.07mg·L-1,且在磷质量浓度大于O.07 mg·L-1时,藻类生长状况要优于磷质最浓度小于0.07 mg·L-1时.在不同氮磷比条件下.藻类最佳生长条件为氮磷比等于40:1,藻类生长取决于氮的质量浓度.藻类生长对pH有重要影响.去除过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是防治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温宇珂;戴林刚;张紫薇;徐歆雅;刘轶豪;王岩;陈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4,(5):950-959
为了探明生物基质地膜用于辣椒种植的可行性,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设置了3个处理,生物基质地膜覆盖(BM)、塑料地膜覆盖(PM)和不覆膜对照种植(CK),探讨了不同处理对辣椒农艺性状、产量、果实品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M处理具有更好的除草效果,相较于PM处理提高14.20%,与PM和CK处理相比,BM处理辣椒植株的株高分别增加了7.25%和16.74%,根系鲜重增加了25.70%和36.85%.BM处理可有效提高辣椒品质,与PM和CK处理相比,辣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了42.03%和37.20%(P <0.05).与PM和CK处理相比,BM处理有效提高了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41.66%和64.79%,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9.19%和40.8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BM处理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降低了Nocardioides、Fusarium和Plectosphaerella等致病菌的相对丰度;RDA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LEfSe和LDA分析表明,指示性细菌和真菌群落发生了显著改变.从细菌指示性群落看,BM处理为Proteobacteria、Vicinamibacteraceae、Micromonosporales,PM处理为Nitrosomonadaceae、Chloroflexi、Gaiellales,CK为MB_A2_108;从真菌指示性群落看,BM为Eurotiomycetes、Aspergillaceae、Eurootiales,PM为Pezizomycotina、Glomerellales、Plectsphaerellaceae,CK为Sordariomycetes、Podosporaceae、Nectriaceae.本研究表明生物基质地膜可促进辣椒生长,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效解决塑料地膜引起的环境问题.(图6表5参46) 相似文献
6.
以隔河岩水电工程建筑废弃地初始生态恢复中人工构建植被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废弃地退化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的恢复对种植植物种类的生态响应。通过与周围未治理废弃地及自然次生林群落组成与结构的比较,研究了该废弃地植被的生态恢复进程。结果显示,苗木种植促进了本地植物种类在废弃地的扩散和定居,初步形成了具一定组成与结构的群落类型,是一种及时有效的生态恢复技术。但不同的苗木种类对废弃地植被初始生态恢复的效果不同,通过比较圆柏(Sabinachinensis)和湿地松(Pinuselliottii)2种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与结构,认为圆柏林的初始生态恢复效果比湿地松林好。 相似文献
7.
8.
利用垃圾堆肥改良水稻土Ⅱ:对水稻土中重金属含量和花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上海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土壤的要求,从资源化利用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的角度出发,将堆置多年的垃圾堆肥应用于土壤改良.为了研究在此过程中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我们设置了不同的垃圾堆肥施用量:0、7.5、15、22.5kgm^-2.在其上分别种植了大叶醉鱼草和紫菀,经过1个完整的生长季节,研究土壤中7种重金属含量的变化:Pb、zn、Cu、Cd、Cr、Hg和As.结果表明,垃圾堆肥对土壤的环境质量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垃圾堆肥施用剂量的增加,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也随之增加,但在本实验的垃圾堆肥用量下,重金属的含量指标均符合国家三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且大部分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重金属在水稻土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内,对20~40cm土层影响较小,没有出现重金属下渗问题.植物的生长量指标为确定垃圾堆肥的施用剂量提供了1个有效的参数,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水稻土对垃圾堆肥的最大负荷量为15kg/m^2。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铜陵不同弃置堆放时间的铜矿尾矿的理化性质及植被定居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堆放时间的推移,表层尾矿的稳定性增加,基质结构改善,持水肥能力提高,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铜及水溶性盐类含量上升,pH值降低,有的甚至出现酸化现象。铜矿尾矿的植被定居状况与其堆放时间及理化性质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Dandan Wang Jianjun Zhang Guodong Jia Haibo Zhang Ziqiang Liu 《Chemistry and Ecology》2017,33(6):528-542
The impacts of vegetation on soil erosion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bove- and below-ground components.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 the effects and contributions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litter cover and roots on soil erosion. Experiment site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with vegetation cover, plant roots and bare ground plots were investigated for overland flow discharges of 0.5, 1.0 and 2.0?L?s?1 and slope gradients of 8.7%, 17.6%, 26.8%, 36.4% and 46.6%. Results indicate that litter cover and root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ediment reduction; soil loss was reduced by about 57% and plant roots had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reduction of soil erosion than litter cover. The combination of litter cover and plant roots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decreasing Kr, increasing τc and consequently strengthening soil resistance capacity to erosion. When plants and roots existed on the slopes, Kr decreased by 81% and 66%, and τc increased by 319% and 246%, 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with bare slopes. These results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high-forest in controlling soil erosion by quantifying the specific contributions of litter cover and plant roots in erosion reduc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相似文献
12.
以10种培养基质,对马尾松进行容器育苗研究.结果表明:以竹叶为基本材料配制基质,比纯黄心主基质培育的马尾松百日苗,干物质重增加对2%;与蛭石基质相比,增加43.9%;与松树皮基质相比,增加25.0%以松针为基本材料配制的基质效果近似于竹叶.两者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与各处理相比较,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培养基质理化性质与苗木生物量相关的矩阵分析表明,容器基质的客重和孔隙度对苗木生长影响最大;基质内有效养分含量,特别是磷含量的多少很重要.竹叶和松针作为基质,表现了良好的理化性质,促进了马尾松苗木早期菌极化,百日苗面根感染率分别比黄心土基质的百日苗提高12.9%和17.0%同时加快了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3.
在三峡库区香溪河的支流高岚河库湾修建生物浮岛,研究生物浮岛对三峡库区典型支流库湾水质和浮游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岚河水质处于中营养型-轻度富营养型水平.8月藻类大量生长期间,浮岛区水体Chl-a、DO和CODMn含量低于对照区,NH4+-N含量高于对照区.浮岛植物对TN负荷的去除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美人蕉(Canna indica)、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菖蒲(Pontederia cordata)和梭鱼草(Acorus calamus),对TP负荷的去除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美人蕉、风车草、梭鱼草和菖蒲.在浮岛区和对照区共发现藻类7门31属,4月以绿藻和硅藻为主,8月以蓝藻为主.浮岛区和对照区藻类种群结构无明显差异,但4和8月浮岛区藻类生物量明显低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14.
地形因子对暖温带森林群落物种丰富度-地上生物量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形因子是森林群落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修正物种丰富度-生产力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了厘清地形因子对物种丰富度-生产力关系的修正效应,以东灵山暖温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 hm2样地DEM地图,提取海拔、坡度、坡向、凹凸度等地形因子,用GLM模型探讨了地形因子对群落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群落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分别受不同地形因子的影响,群落地上生物量受Ea、El2、El3、Co34个因子的显著影响(P〈0.05),而物种丰富度则受Sl、El、El2、El34个因子的显著作用(P〈0.05),两者受海拔相关因子的影响最大,分别解释了两者3.99%和11.09%的变异。地形因子修正了物种丰富度-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单峰曲线关系,使其朝着单调与直线化趋势变化。以后在探讨森林群落物种丰富度-生产力关系时,地形因子的修正作用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