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3)、影响关于全球变暖对人类影响的利弊各持己见。海平面上升过去100年海平面一直在上升,平均每年上升1—2毫米。气候专家预言,2025年地球平均表面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2100年将上升3摄氏度。但以往的1万年里,地球平均气温变化不大,很少超过1或2摄氏度,由于冰河溶化,海洋变暖和面积扩大,2030年海平面将上升20厘米,2100年升高65厘米。同时风暴的次数和强度可能增加,三角洲的一些国家如孟加拉国,珊瑚礁岛国如马尔代夫等国特别易受到  相似文献   

2.
申城热岛大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夏天,上海活脱脱一个大火炉:出梅之 后,气温直线攀升,7月14日高达37.6摄氏度,随后几天也始终徘徊在35摄氏度左右,无丝毫退缩之意。环顾北京、长春、哈尔滨等向来凉爽的北方城市,竟也创下高温历史之最,其中北京竟高达41摄氏度!在此,不禁想到,80年代以来,一个气候学的新名词屡屡出现在新闻媒体之中:热岛效应。 所谓“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的气温比周围农村气温高的一种现象。近10多年来,每到夏季,上海总是处于“热岛效应”的煎熬之中。据测定,从1961年至1990年间,代表上海市区的龙华闹市区超过3…  相似文献   

3.
《环境工作通讯》2009,(3):59-60
北京市延庆县位于密云、官厅水库上游,距北京市区74公里,是京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首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全县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1320平方公里,占66%。全县辖15个乡镇,376个行政村,总人口28.6万人。延庆县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全境平均海拔500米以上。气候条件优越,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有北京“夏都”之美誉。  相似文献   

4.
1.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人类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气温升高。就21世纪而言,较乐观的设想,预计全球气温将升高1.4℃,最悲观的设想则认为,全球气温将上升近6℃。绿色和平组织负责人扬尼克·雅多认为,“在法国,气温还会更高,因为一个世纪以来,我们经受了气温升高1℃的冲击,而全球气温平均上升幅度为0.6%,如果这样下去,气候变暖将给法国带来很大影响。山上滑雪站将没有雪,因而将难以创收。”1906-2001年,法国沙莫尼冰海冰川已减少了1500米。  相似文献   

5.
曲辰 《环境导报》2003,(20):26-27
去冬今春在世界一些地区肆虐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呼吸系统综合症”)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使全球8437人发病,843人死亡。据我国卫生部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此次疫病流行期间,我国内地的发病人数为5327人,死亡348人。由于“非典”是一种新的传染病,人们对引起感染的“非典”病毒尚未完全了解,且病情来势凶险,因此一度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恐慌。科学家发现“非典”病毒传播与气温、湿度等气象条件有关,气温在16~26摄氏度时,是“非典”病毒传播的有利环境条件。随着季节的更替,横行一时的“非典”病毒会不会卷土重来呢?世卫组织提醒…  相似文献   

6.
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重要议题 全球数千名科学家合作对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之间的关系做了许多模拟和情景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按照目前能源利用趋势,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达402亿吨当量,几乎是1990年的两倍.这意味着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将超过1000 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全球气温将上升6摄氏度.6度升温,将导致大规模气候变化,给地球和人类带来难以承受和无法弥补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暖对上海和广州人群死亡数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表明,最高气温达到34℃以上的“热日”死亡数显著增加,“热日多出死亡数”占夏季总死亡数的百分率,上海为4.2%,广州为3.8%。广州人对热压力的适应性比上海人强。如果上海和广州未来温升不到1℃,冬夏死亡效变化不大;如温升几度,夏季死亡数上升,超过冬季死亡数的下降,全年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江镕 《环境》2009,(4):1-1
近年来,气候的一些极端变化确实使人们尝到了“作茧自缚”的味道,在过去将近100年的时间里,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0.74摄氏度。气温升高致使海平面持续上升、地表能量不断提高、气候更加怪异难料,干旱、飓风、沙尘暴等灾害的能量与数量显著升级。  相似文献   

9.
2月2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第四个评估报告之“自然科学基础”篇,指出全球气温在升高,90%是人为因素所致。之后,这一过去主要局限在科学研究领域和国际专业会议的话题迅速“侵入”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引发后者的“气候变化”,环境问题政治化上升到新高度。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暖对上海和广州人群死亡数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最高气温达到34℃以上的“热日”死亡数显增加,“热日多出死亡数”占夏季总死亡数的百分率,上海为4.2%,广州为3.8%,广州人对人热压力的适应性比上海人强。如果上海和广州未来温升不同1℃,冬夏死亡数变化不大;如温升几度,夏季死亡数上升,超过冬季死亡数的下降,全年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11.
1月9日9时15分,山东淄博当地气温零下10摄氏度,中雪。 冰天雪地里,齐鲁石化HSE督察小组的段海涛正喘着粗气,跟供排水厂水井上的一个仪表箱“较劲”。他左手顶住仪表箱,右手拽住箱门把手,用力一拉,箱门纹丝不动。回头看了看搭档刘新猛,他嘟囔了一句,“看来是锁好了”。刘新猛说:“再试一下”。段海涛重新活动了几下把手,再次发力——仪表箱门仍然没有打开。  相似文献   

12.
杨绮薇 《环境》2003,(8):34-35
最近以来,广东省艳阳普照,热浪烤人。全省有26个站气温高达35-35.9℃,有18个站气温达到34-34.9℃,有24个站气温达33-33.9℃,最高气温出现在三水市,达37.2℃。高温似虎,酷暑难耐。温度一直居高不下,对市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连日来,高温酷暑使我省用电量飙升,截至7月9日下午4时,全省用电负荷超过2300万千瓦,达2323.9万千瓦,增长15.7%。广州市用电量也比去年最大日用电量增长9.03%。由于高温,自来水用量也上升,7月8日,广州市7间水厂总供水量达到383.5万立方米,创广州供水史最高日供水量纪录。市民难抵高温酷暑的肆虐,纷纷购买空调降温,一时  相似文献   

13.
气候确实在发生变化。以往人们随意地认为这与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有关,现在这种观点已得到充分证实。自1991年以来.已出现了自有记录以来全球气温最高的十个年份.而在上个世纪,温度上升7约0.6摄氏度。在同一期间内,全球的海平面上升了约20厘米.部分原因是陆地上冰层融化.海洋自身发生热膨胀。许多山峰上的冰盖正在消失.最近几十年来,夏秋季节北冰洋的冰层厚  相似文献   

14.
《世界环境》2008,(1):94-95
佛朗西斯-摩尔(FrancesMoore)最近在世界政治研究所做报告时说:地球温度一直在上升,2007年成为历史上第二热的一年。2007年全球平均温度为14.73摄氏度(58.5华氏度,只比最热的2005年低0.03度)。仅北半球,2007的平均温度为15.04摄氏度,是自1880年以来北半球最热的一年。  相似文献   

15.
北疆地区近53年极端气温事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北疆地区1960—2012年3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反距离加权等方法对该地区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14个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各极端气温指数与北极涛动指数、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近53年来,北疆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以0.49℃·(10a)~(-1)、0.22℃·(10a)~(-1)的年际倾向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气温日较差以0.27℃·(10a)~(-1)的年际倾向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极端暖指数除暖昼日数、夏日日数和极端最高气温均表现为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外,其他暖指数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极端冷指数中除极端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的极小值呈上升趋势外,其他冷指数均呈减小趋势;在空间变化上各极端气温指数均表现为在阿尔泰山东南部地区和伊犁河谷地区变化幅度较大,其他地区变化较小。(2)冷指数(冷夜、日最高气温的极小值、极端最低气温)的增温幅度明显大于部分暖指数(暖夜、日最低气温极大值、极端最高气温),这一变化特征在山麓、山谷等地区表现最为明显,而在这一地区夜指数(暖夜、冷夜)的变暖幅度也明显大于昼指数(暖昼、冷昼)。(3)极端气温指数与大气环流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三种大气环流指数中北极涛动指数对北疆地区极端气温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且这两种大气环流指数对研究区极端气温冷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对研究区极端气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人的自然生理节律会使体温有大约0.5摄氏度的波动。但是有些体温波动的幅度可以大到1.2摄氏度,或者小到0.5摄氏度。儿童的正常体温常比成人略高,对感染起反应时也较容易发高烧。而老年人的体温多半低于青年人。引起体温上升的因素很多,例如饱食之后消化、晒太阳、运动、婴儿长时间啼  相似文献   

17.
孙钰 《环境保护》2007,(6A):15-19
近期以来,世界各地气候异常现象接连频繁发生。中国各地气温也出现数十年、上百年未有的异常表现。科学家们警告,气温上升很可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有关,而持续的气温上升将造成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水资源短缺、物种加速灭绝等严重后果。为了警醒世人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与世界环境日主题相呼应,结合中国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将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日本气象厅发表“异常气象报告”指出,世界气温100年来上升0.6℃,今后100年预计上升1~3.5℃。东京年平均气温100年来上升2.9℃,其他大城市上升都在2℃以上。报告指出世界气候变暖的原因是由于CO_2增加等人为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1951-2009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一驰  吴凯  于静洁  夏军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930-1941
基于华北五省(市)64个基本气象站的1961-2009年逐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 利用泰森权重计算了华北地区面平均降水及面平均气温,并建立了7个长序列气象站的气温、降水与面平均值的回归方程,展延了研究区1951-1960年面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对展延后的1951-2009年序列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Mann-Whitney检验、9 a滑动平均等方法进行趋势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该区59 a间年气温上升了1.5 ℃,年气温序列存在显著上升趋势,年气温序列在1993年前后有一个突变点,年气温距平以1989年为低温期与高温期的分界线,年气温平均每10 a增长2.2%;年降水序列无显著趋势,亦无显著跳跃趋势,年降水距平大致以1976年为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分界线,年降水平均每10 a增长-1.3%。研究成果为深入分析华北地区气候变化规律、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以及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杨高 《环境》2001,(6):12-12
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的诸多影响中,海平面上升是最为确定的结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最近20年(1972-1992)世界环境状况》白皮书指出:“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升高了约0.5℃,海平面平均上升14厘米。下个世纪全球将升温2℃-5℃,海平面将上升65厘米-100厘米。”世界沿海地区下面临遭受“灭顶之灾”的严峻局面,中国的情形也不例外,国家海洋局从1990年起每年发表的《中国海平面公报》指出,近百年来,全国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为每年1.4毫米,广东岸段为每年2.2毫米。珠江三角洲位于构造沉降带,沉降速度达每年2毫米-7毫米,因此海平面上升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广州地理研究所李平日等专家研究,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速度平均为每年2.3毫米,近17年来平均为4.8毫米,近4年来平均为8.8毫米,可见,本区的海平面上升速度在明显加快,已由毫米级增至接近厘米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