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Bt作物杀虫蛋白在农田土壤中残留动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转Bt作物释放的杀虫蛋白在农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重点阐述了:①土壤中Bt毒素蛋白的检测方法;②Bt毒素在土壤中残留、富集与降解动态;③Bt毒素蛋白与土壤中具有表面活性颗粒的吸附结合规律;④土壤中Bt毒素的杀虫活性.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植物释放到土壤中的Bt毒素蛋白迅速与土壤中具有表面活性的颗粒吸附并紧密结合,降低生物降解,但结合后的Bt毒素结构没有改变,致使毒素蛋白在土壤中长期滞留并保持其杀虫活性,可能会对土壤中非靶标生物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和评价转Bt作物释放的Bt毒素对土壤生态系统的风险迫在眉睫.参50  相似文献   

2.
γ-辐照降解微囊藻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γ-辐照对水中微囊藻毒素(微囊藻毒素-LR和微囊藻毒素-RR)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实验室培养样品中微囊藻毒素-LR在8 kGy辐照剂量下降解率达到98.8%,而微囊藻毒素-RR在5 kGy辐照剂量下就达到100%的降解率.对太湖水样进行γ-辐照,其中微囊藻毒素得到有效降解,降解后其浓度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γ-辐照对微囊藻毒素的降解可以通过一级动力学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玉米培养物中T-2毒素的分离提取条件及T-2毒素在不同展开剂下的薄层色谱行为.建立了从发霉玉米中分离提取T-2毒素的方法,其中包括乙腈浸泡、石油醚去酯及甲苯-正丁醇(9:1)硅胶桂层析分离提纯T-2毒素.  相似文献   

4.
为提取高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1,以大米为培养基培养黄曲霉,分别在不同温度梯度(15℃、20℃、25℃、30℃、35℃)和湿度梯度(0%、80%、85%、90%和95%和100%)下培养,每天测量一次菌斑直径的变化(共测18次),然后采用Logistic(一级)和Ratkowsky(二级)模型对黄曲霉菌斑大小进行拟合和检验,最后借助响应面模型对黄曲霉产毒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35℃和100%湿度的培养条件下,只需培养16~17d即可获得直径较大的黄曲霉菌斑,提取黄曲霉毒素B1浓度为3312ng/mL,单位面积黄曲霉毒素B1产量是优化前(1101.471ng/mL)的3倍.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欧洲禾谷镰刀菌DON毒素HPLC定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个来自中国、7个来自欧洲的代表性禾谷镰刀菌菌株,经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特异引物鉴定,确认其具有产生DON毒素的遗传物质基础后,接种于PDB培养基培养7d,从培养基上清中经硅胶柱分离、纯化DON毒素,经HPLC定量分析表明,纯化的禾谷镰刀菌DON毒素,与购自公司的DON毒素标准样品一样,其HPLC检测谱峰清晰明显,基线平稳,无干扰,保留时间为9.5min左右;供试菌株的DON毒素含量分布在0.023~1.934μg/mL之间,德国菌株F703产毒量最大,比位居第二的中国菌株5005(1.232μg/mL)高57%;其余的6个欧洲菌株中,除意大利菌株Lor9(0.128μg/mL)略低于另一个中国菌株7105(0.135μg/mL)外,均比3个中国菌株(4020、7105、8029)的产毒量大.欧洲镰刀菌产生DON毒素的能力远远大于中国菌株,这说明欧洲菌株长期在欧洲生态环境下已演变形成其特有的高毒素代谢类型,我国有必要严防欧洲禾谷镰刀菌入侵,加强对来自欧洲的禾谷类粮食及其产品的镰刀菌和毒素的检疫和监控;同时,本研究建立的毒素样品制备与HPLC检测体系可用于准确定量分析样品的DON毒素.图3表2参14  相似文献   

6.
以课题组分离纯化后的Bacillus spp.菌属为原始菌种,经扩大培养后用于浸出铜镉渣中的有价金属Cd,通过摇瓶实验考察浸出时间、矿浆浓度、培养基pH值及浸出温度对Cd浸出率的影响,并初步探索Bacillusspp.菌属浸出铜镉渣中有价金属的浸出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Bacillus spp.菌属能够有效浸出铜镉渣中的Cd,浸出效果受浸出时间、矿浆浓度、培养基pH及浸出温度的影响.最佳浸出条件为,浸出时间为5 d、矿浆浓度为4%、培养基pH为3、浸出温度为30℃;在最优条件下Cd浸出率高达99%;在最优浸出条件下对铜镉渣Zn也具有良好的浸出效果,浸出率可达95%以上,但对Pb、Cu、As等金属的浸出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7.
通过培养产朊假丝酵母比较RNA与蛋白含量的变化,评价加入培养基中的T-2毒素与硒的细胞毒性和生理活性.试验表明,5ppm T-2毒素明显抑制产朊假丝酵母的生长,1ppm硒对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且可完全拮抗5ppm T-2毒素的毒性.  相似文献   

8.
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产生的环状多肽物质,可引发人类肝中毒等健康问题,因此微囊藻毒素的清除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有着深远的意义.本研究从泡菜、腊肠等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筛选获得33株乳酸菌,通过对其微囊藻毒素清除能力的测定,获得一株具有高效微囊藻毒素清除能力的乳酸菌菌株干酪乳杆菌BBE10-212.实验发现菌体浓度、藻毒素浓度、菌体活性等因素对实验菌株清除藻毒素的效能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外源添加5%的葡萄糖可使藻毒素清除率提高至52%,远高于未添加时的19%.而外源添加替代藻毒素的微生物发酵氮源以及作为部分代谢关键酶辅酶的金属离子则会抑制菌体对藻毒素的清除效率.研究结果为深入分析实验菌株清除微囊藻毒素的作用机制,实现微囊藻毒素的生物干预策略,并基于对菌株的代谢调控促进微囊藻毒素的高效降解提供了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9.
毛竹枯梢病病原菌毒素的生物测定及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竹枯梢病病原菌培养液的不同浓度粗提液对高粱胚根抑制率明显大于对胚芽抑制率,胚根对毒素的敏感性大于胚芽对毒素的敏感性;在121℃加热15分钟,胰蛋白酶处理2hr后,培养滤液对胚根和胚芽的抑制作用与对照比较无差异;培养滤液及粗提液经过透析后,毒性显著降低,并且透析后的培养滤液对胚根已无抑制作用;通过α-萘酚反应、班乃德反应和茚三酮反应等化学测定和薄层层析进一步分析表明毒素为一种分子量较小、且含有葡萄糖和果糖或两者其一的还原性多糖。  相似文献   

10.
phlb基因在普通小麦与簇毛麦杂种F1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CS、CSph1b与Haynaldiavillosa杂交,幼胚拯救,获杂种F1,其结实率分别为6.67%(12/18)、625%(25/400)对杂种F1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行为观察发现CS×H.villosa杂种F1平均每PMC仅有1.61条染色体形成二价体和三价体,平均构型为2n=28=26.391+0.79Ⅱ+0.007Ⅲ,平均染色体交叉数为0.84;而CSph1b×H.villosa杂种F1每PMC中有14.43条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二价体和多价体,平均约型为2n=28=13.551Ⅰ+5.95Ⅱ+0.55Ⅲ+0.22Ⅳ,为9.72,其中56%以上的PMC具1~4个多价体(三、四价体)表明Ph1b基因强烈诱导了普通小麦与H.villosa间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杂种F1育性极差,自交均不结实.CS×H.villosa杂种F1与CS回交结实率为6.67%(4/60),但CSph1b×H.villosa杂种F1与CS、CSph1b回交极难,结实率仅为0.45%(6/1320).CSph1b×H.villosa杂种已与普通小麦回交成功,为利用ph1b实现簇毛麦优良基因直接对小麦遗转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聚乙烯及其废料油化技术中催化剂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冀星  钱家麟 《环境化学》1999,18(5):437-444
本文研究了几种自制催化剂对聚乙烯热解产物的催化改质作用,催化反应温度与催化剂性质对催化改质所得气体收率及组成、汽油收率及辛烷值、柴油收率以及催化剂积碳的影响,探讨了适合聚乙烯及其废料热解产物催化改质的催化剂应具备的特性及热解产物在催化剂上反应的类型,同时探讨了本研究对废塑料油化技术的指导作用。应用此催化剂液体收率可达80%以上,汽油辛烷值为82(RON)。  相似文献   

12.
紫外光作用下氯酚的矿化程度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郁志勇  王文华 《环境化学》1998,17(5):490-493
有关氯酚污染物光化学降解的研究,已有报道。HuangCP的工作较有系统性,他研究了四类深度化学氧化过程,检测指标是氯酚浓度。本文研究了在紫外光以及其它因素作用下,氯酚混合溶液的矿化程度,以溶液总有机磷浓度TOC作为指标。所得结论,对于含有氯酚废水的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对于难降解  相似文献   

13.
土壤性质对土壤中汞赋存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俊华  王文华  彭安 《环境化学》2000,19(5):474-478
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的组成性状对土壤中汞的形态分布影响较大,影响因子主要有FA,HA,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土壤粘粒作用较小,土壤有机质表现出很强的表面络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淀山湖上覆水与沉积物孔隙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淀山湖上覆水和沉积物孔隙水中Pb ,Cd,Cr,Cu ,Fe和Mn的浓度及Eh 分布 ,分析了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扩散通量 .结果表明 ,淀山湖中重金属的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Mn >Fe >Cr,Cu ,Pb >Cd ;Fe和Mn在孔隙水中的浓度远远大于它们在上覆水中的浓度 ,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Pb ,Cd ,Cr,Cu的浓度稍大于它们在上覆水中的浓度 ;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可能按照浓度梯度经孔隙水从沉积物向上覆水中扩散而最终影响上覆水的水质  相似文献   

15.
镧对微囊藻的生长效应及被富集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稀土元素La3 对微囊藻生长效应及其被微囊藻富集的动力学过程 .结果表明 :当La3 的添加浓度小于 2mg·l- 1 时 ,对微囊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当La3 的添加浓度大于 2mg·l- 1 时 ,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抑制 .La3 在微囊藻中富集的动力学过程可用表面配位模型表征  相似文献   

16.
以壳聚糖复合剂替代抗生素,探讨壳聚糖复合剂对家禽养殖的生长促进,提高动物抗病力的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复合剂显著提高了鸡的免疫能力,对增强鸡的防病和抗病能力相当于甚至优于抗生素(P<0.1).而且使用壳聚糖复合剂还可以降低饲料的使用量.因此,以壳聚糖复合剂替代抗生素,可以保障家禽产品中抗生素类药物的零残留.  相似文献   

17.
硝酸根对罗丹明B光解的敏化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紫外光照射下,KNO3对罗丹明B光解的敏化作用.结果表明,KNO3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罗丹明B的光降解率,反应液的酸度愈强愈有利于反应的进行,KNO3不仅对罗丹明B的降解有敏化作用,而且还能够直接提供氧化罗丹明B所需要的氧。  相似文献   

18.
五种农药对三唑酮光解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花日茂  汤锋 《环境化学》1995,14(1):21-24
本文研究了氯氰菊酸,溴氰菊酯,多菌灵,γ-六六六及辛硫磷等五种农药对杀菌剂三唑酮光化学降解的影响,当三唑酮分别与这五种农药以等剂量混合光照后,三唑酮的光解速度加快1.44-2.42倍,表现了较强的光敏降解效应,其敏化光解效率我照时间延长而逐渐提高,当三唑酮分别与这五种农药以2:1剂量比混合光照后,仅溴氰菊酯.多菌灵表现敏化降解效应,而氯氰菊酯,γ-六六六及辛硫磷则显示光猝灭降解效应,五种农药对三唑  相似文献   

19.
李楠  朱彤霞 《环境化学》1999,18(3):280-283
本文用气相色谱仪同步检测霉变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二乙酰氧基镳草镰刀菌烯醇、T-2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四种镰刀菌毒素,并筛选出较理想的衍生化试剂和衍生化条件。确定从玉米中对极性不同的四种毒素都有较高回收率的萃取、净化程序。建立了玉米中四种毒素的系统检测方法。本方法对四种毒素的回收率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植物保护产品(PPP)需要经过严格的监管评估,以确保它们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阐明化学品在土壤中的命运和行为是环境风险评估的一个组成部分。土壤中PPP活性物质降解首先在实验室研究中进行评估(通常遵循OECD 307实验导则)。但指导性实验室研究中的条件与农业使用中的条件相差甚远,而目前还没有评估作物根系的贡献。在这里,我们将代表三种不同作物类型的有效植物根系整合到OECD 307实验设计中,以评估它们对除草剂PPP降解的影响。在所有三种种植体系中,母本残留的下降速度和不可提取残留的形成速度都显著加快。这导致50%降解时间(DT50)在黑麦草和辣椒的存在下降低约一半,在红三叶的存在下减少约三分之一。这些发现表明植物及其相关的根系网络对PPP降解有显著影响。基于这些数据,需要将植物根系纳入更高层次的研究,在标准化实验室研究设计中增加更大的环境现实性,进而有助于改进环境风险评估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