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面源污染、居住环境"脏乱差"等已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当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在建设生态农业农村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一、生态农业农村的发展生态农业自提出以来,经历了探索(1920-1960年)、关注(1970-1980年)和稳步发展(1990年至今)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相继采取了政策引导性措施鼓励生态农业发展,使其规模、速度和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研究和发展的重大课题。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政府行为大力推进。在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会议上,江都市被列为全国50个生态农业试点县之一,这对于江都市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组织实施生态农业县试点,应有明确的工作路数及工作重点。 1 明确生态农业内涵和试点工作目标 建设生态农业,目的是解决农村环境和农业持续发展问题;核心是要把传统农业的精华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使农业持续发展与改善大农业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内涵和特点有四: 一是以发展大农业为出发点,按照整体、协调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大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相互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国内生态农业是面对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需求的产物,与西方生态农业相比,具有发展农村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功能。以新垦镇为例,生态农业建设,如何实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极大障碍。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建设,以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和产业布局,促进新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述中国生态农业的概念,内涵,目标及理论依据和基础,归纳生态农业建设的一些模式和技术,总结中国生态农业得到的丰硕实践成果,指出中国生态农业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持续农业的重要模式,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双重目标的战略抉择,并展望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颖上县小张庄被联合国评为“全球500佳”后,以生态农业建设的突出成就闻名于世.小张庄正是阜阳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的缩影和代表.作为拥有1200多万人口的农业地区,安徽省阜阳地区人多地少、农村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业发展后劲,阜阳地区1981年开始实施生态农业建设,结合传统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实行农、林、牧、副、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许碧瑞 《福建环境》2003,20(3):37-39
论述生态农业在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分析生态农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广安作为伟人故里、滨江之城、川东门户、红色旅游胜地,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宜居乡村、发展生态农业是关键。怎么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成为摆在广安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东线徐州段区域农业面源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全面推动农村“一池三改”工程和生态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养殖小区的集中及规模化工程;大力推广新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和面源减排示范区,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完整、有效的区域性面源等“多塘污染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保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建设无污染的生态农业,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很严重,可用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合理措施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针对黑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支持下,对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环境功能区进行划分,并对各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整治对策,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区域分布比较广泛,其中土壤侵蚀高度敏感区占2.05%,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区;②沙漠化极敏感区面积占37.06%,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额济纳旗和金塔县;③土壤盐渍化敏感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中部绿洲,对于这些敏感区域的保护,应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核心。依据评价结果,流域划分为7个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概况,提出了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产业布局规划的原则和方法,深入分析了生态工业园现状条件、物流、能流、信息流,并对该生态工业园区进行了功能分区,设计了总体框架和空间布局,确定了园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先导、以新材料产业和生物工程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模式,并细化了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确立了该生态工业园的产业选择和近期可发展的项目,提出了产业规划与生态环境的规划相结合的环境对策,以期对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红线体系构建及其与管理制度衔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红线对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保障国家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解析了生态红线的六大内涵与特征,基于结构的敏感性、过程的脆弱性、功能的重要性,研究提出包括五大领域、四大分区的生态红线体系框架。生态红线只有实现真正的"落地",并配套以完善的管控措施,才能真正实现生态红线维护城市空间格局底线的目的。生态红线可与现有的城市环境管理制度、手段等相结合,为城市环境的精细化、系统化管理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4.
生态城市是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廊坊市自2006年启动生态市建设工作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建成了全国首家ISO14000国家示范区,并取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保护臭氧层示范城市等一系列殊荣。本文结合廊坊市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现状,通过对规划目标资源环境承载力,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针对廊坊市的特点,提出了建立保障措施,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奖励办法,农村综合整治等对策,更好地、更加切合实际地推进廊坊生态市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5.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生态环境评价与常规环境评价的意义及不同点,提出了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生态环境评价的主要步骤、指标体 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理念为指导,以广州南沙国际汽车产业园区为例,通过分析区域规划产业特征,进行了生态工业网络设计。通过补充生态链的缺失环节,将园区汽车、电子、化工等新建企业和制糖业等原有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及当地居民生活进行组合,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带动了原有产业的升级换代,从根本上削弱了原有污染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城市的建设以生态城区为依托,生态城区的创建离不开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从上海市杨浦区创建知识创新型生态城区的指标体系入手,依托频度统计、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专家咨询等技术方法,提出指标体系的设置程序与构建的具体方法,以指导杨浦区生态城区的建设工作.此方法对生态城区乃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营区是军队营区建设的高级阶段,营区生态规划是生态营区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介绍了营区生态规划的相关概念,并结合某营区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该营区生态规划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产品生态设计在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又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因此,生态设计的发展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从产品生态设计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其与生命周期评价的关系.总结了生态设计在国际和国内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品生态设计今后发展的建议,为促进生态设计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论述生态农业的著作,但在他们的理论文本中蕴涵着深刻的生态农业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依靠技术,改良耕作方法,可以保持和改良土质;通过在农业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农业的思想,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