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云雷 《绿叶》2010,(1):215-217
底层文学更多关注现实世界里的底层——在经济、情感、道德等多重压力下的活生生的人。底层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有压迫可能就会有反抗。但在资本和精英主导的新社会意识形态下.底层存在着从受压迫者变成压迫者的诱惑。翻身之后还要“翻心”,勇于批判和斗争.创造新的文化和新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底层文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绿色视野》2008,(3):15-15
什么是环境文化?这一点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潘岳有独到的见解。潘岳认为,凡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  相似文献   

3.
德国人的环保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人的环保觉悟德国的环保问题,如果只是依靠政府财政、经济、政策上的支持,恐怕不会走到今天的地步。正是因为德国有各种各样的独立环保组织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类活动,德国的环保才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走在其他国家前面。在德国,大部分的环保法律和国际环保条约能够得以签订和实施,就是因为人们在环保组织的安排下会经常给政府部门写信,要求他们要考虑保护环境的利益。在大众的敦促下,政府不得不考虑环保,在这进程中公众也发现了自己的责任和作用,由此他们的觉悟也在不断提高。比如,政府为了发展经济要建设新的高速公路时,经…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乃至中小学的校园不仅是一个教育环境,而且是一个文化环境。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体现出校长的办学思想,体现出学校的育人风格,也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中。美好的校园要有现代气息,要有生命之绿,要有园艺之美,还要有合理布局,更要有文化教育之氛围。总之,校园要成为花园、学园、乐园。重视和研究校园环境文化能够使我们对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环境因素有科学的认识,从而为科学合理地营造优化育人环境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方面所创造全部优秀成果的科学总结。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环境的思想的几个基本观点1.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活动并表现自己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自然环境的思想是他俩关于人与自然环境思想的基本出发点。马克思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恩格斯也指出环  相似文献   

6.
威权政府+法团主义:让底层有组织地参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与民"的视角无法把握中国的实质问题。只有从"精英与大众"角度出发,我们才能看到中国的实质问题是贫富冲突。在议会制度下,底层永远干不过那些精英。代议制的民主形式无法解决精英与大众的矛盾。对于底层民众来说,最重要的是形成那种"法团主义"的制度结构,让劳动者有组织地参政,让所有集团都平等地、直接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7.
古语有云:“食不言,寝不语。”而我是一个喜欢在饭桌上滔滔不绝的人。古今中外,课堂上下,家长里短,在一筷和另一筷之间飞快地转换话题,是我的拿手好戏。  相似文献   

8.
陈红兵 《绿叶》2010,(10):106-111
佛教生态伦理关注的主要是主体自身的德性成长,从人的成长和完善、实现人的理想存在状态的角度论证人应该如何对待其他生命和自然环境。这与西方主流生态伦理思想突出自然生态存在的内在价值及权利有本质的不同,两者之间不能相互取代,而是相互补充。传统佛教在知识阶层和普通民众中均存在深刻影响.其生态伦理作用于社会的空间很大。近现代以来佛教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的转型及发展,更为其生态伦理作用于社会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循环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和法律全球化时代.要打造21世纪合格的法律人,法学院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组教育资源,重构新的教学方程式,重排学科体系矩阵图,创建全新的教师-教的模式、学生-学的模式,以应对西方教育的入侵.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我们把一个个体或者一个家庭就能完成共同创业的形式称为底层创业,比如收破烂、卖水果、补鞋子、摆小吃摊等,这种获得收入的方式,是体力型经商,也是独立型经商,不需要大智慧,也不需要大联合,就可以完成。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底层创业者。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环保意识日益加强,人们对家庭环保也有了新的认识,把家庭环保与人的寿命延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人们不仅在文化、饮食等方面更加注重,对家庭环保,特别是家庭居室、厨房用具和器皿及洗涤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城...  相似文献   

12.
苏卉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1):1044-1045,1049
在文化旅游领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互动发展已成为新的趋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题,联系产业分工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结合文化及旅游产业自身的特征,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融合机制和融合背景下如何进行政府规制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策划人语:常言道,什么样的人民配享什么样的国家,但也需要补充道,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民。在现代国家创制之初,新的共和国需要新的公民。为此,洛克和卢梭写下了他们论教育的不朽名著,对公民的道德教育寄予厚望,因为它所奠定的正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根基——合格的公民。但  相似文献   

14.
郭小平 《绿叶》2013,(10):13-20
网络媒体的发展与普及,为中国环境公民的生态表达提供了言说路径.也为中国的环保运动提供了新的社会动员渠道。但处于底层的弱势群体,在缺少媒体能见度的条件下,为了引起媒体、社会的关注并维护自身的环境公民权,常常会借助未经证实的谣言进行网络传播,争取舆论支持并表达某些抗争诉求。组织化、领导型力量的缺失.使得中国式环保运动存在街头政治或暴力政治的风险。政府、企业、公众与媒体应规范自身角色,在”协商民主”框架下促进环境风险治理.维护环境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5.
塔吉克人的灯节(下)灯节就要到了,古丽夏提的心反而变得更乱了。玉山和他的几位朋友决定在灯节过后做火车去外地打工。古  相似文献   

16.
吴兆录 《绿叶》2012,(10):39-44
中国的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既是自然的造化,更是人类文明的使然。在朴素的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人与人、人与野生生物,形成了分区域、分地段择地而居的美仑美奂的景观格局。在畸形的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忽略和扬弃了传统的生态文明,中国最后的一片热带雨林遭到巨大的破坏,同时也使建设现代化的边陲生态城乡的目标遥不可及。重塑朴素的生态文明,是保护中国最后的热带雨林最根本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我国第一个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闽南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对传统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进入实践探索阶段。目前我国已有十多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已经走过了五、六年历程,各个保护实验区都在探索在这新的保护模式下非遗传承发展之路,创建保护机制,那么效果如何呢?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你们好!近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文明,一个人要讲文明,一个单位同样有行业文明。一个地区的文明既包括社会文明、发展文明,也包括文化文明。而发展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都离不开人的文明。人作为文明构成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如同一把标尺,反映一个地区的整体素质和文明风貌,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正因为如  相似文献   

19.
金一南 《绿叶》2010,(1):27-32
当年中国共产党人夺得政权与今天在其领导下中国取得经济奇迹同样出人意料。没有过去的革命奇迹.就没有今天的经济奇迹。中国共产党人生命力的一个源泉.是其反复表现出来的可塑性和非绝对化。避免断层.注重积累.继承这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才能逐渐走向成熟,沉稳与厚重.而不是幼稚、浮躁与浅薄。  相似文献   

20.
干系人是指在环境规划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的公众和组织,按具体职责的不同分为规划师(专家)、政府、排污企业、社区(公众)和其他相关者五类,介绍了干系人所具有的资源,并分析了干系人组成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性特征.根据不同的干系人种类,具体分析了他们在环境规划中的角色和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