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液氨是低压液化气体,通常用气瓶运输和贮存。气瓶是流动性压力容器,掌握其安全技术,对于压力容器管理和化工生产操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1.液氨充装系数的确定 从理论上讲,低压液化气钢瓶的充装量等于30℃时气体的液相密度和钢瓶容积的乘积。一般情况下,正确使用时瓶内介质的温度经试验测定总是小于60℃。但考虑到容积测量、衡器等的误差,必须留有安全空间等因素,低压液化气瓶的充装系数由60℃气体液相密度乘以(1-∑η)∑η是指总的误差和安全裕量,通常取2~5%。 液氨60℃时饱和液体密度为0.5452千克/升,这样充装系数应为0.5452 ×(l-2.5%)=0.…  相似文献   

2.
一、几起液氨钢瓶爆炸事例1969年7月6日13时,我公司材料科一40L 液氨钢瓶发生爆炸,该瓶系当天早上充装(当时气温为28℃),充装量24kg,超装2.8kg.超过规定充装量13.2%,下午气温为37℃,钢瓶超压爆炸。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盛装低压液化气体时的泄放面积计算进行了讨论,主要就低压液化气体公称工作压力和充装系数确定原则,低压液化气体在充满钢瓶时是处于什么状态及钢瓶"满液"后温度和压力变化的情况进行了论述。本文以液氨为例计算了钢瓶达到爆破压力时介质温度变化情况及需要的安全泄放面积。结果表明低压液化气体应避免过量充装并且应选择合适的安全泄放装置。  相似文献   

4.
液化石油气作为生活能源的一种已广泛进入寻常百姓家.由于它的洁净卫生、引燃简单而受到普遍欢迎.为了保证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安全,务必熟知以下常识,正确使用维护、确保安全. 一、液化石油气的安全使用 常识 1.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合格,未经检验的不能充装使用.充装站严禁充装不合格钢瓶和超期未检钢瓶.  相似文献   

5.
2004年4月19日下午18时15分,位于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某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车间内的2004年4月18日10时在某氨厂充装的一只公称容积800L的液氨钢瓶发生爆炸,附近的人员有11人因吸入泄漏的氨气轻微中毒,除液氨钢瓶外无其它财产损失。现将事故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4年4月19日下午18时15分,位于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某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车间内的2004年4月18日10时在某氨厂充装的一只公称容积800L的液氨钢瓶发生爆炸,附近的人员有11人因吸入泄漏的氨气轻微中毒,除液氨钢瓶外无其它财产损失.现将事故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液氯槽车充装是随着我国氯碱产业高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液氯包装形式,它改变了利用液氯钢瓶进行充装和运输的传统方式,大大提高了液氯充装和运输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扩大了液氯销售地域半径。正因如此,液氯槽车充装成为众多氯碱企业首选的充装方式。由于目前仅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5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最近,河北省劳动人事厅、公安厅、省建设委员会对廊坊市保安器材厂生产、销售石油液化气残液再燃阀的事件进行了处理。 该厂自去年3月开始,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在未经过任何技术鉴定的情况下,私自生产、转让、推销一种直接对液化石油气钢瓶加压的石油液化气残液再燃阀。该产品严重危害钢瓶的安全使用,威胁使用者的人身和家庭财产安全;同时,因为瓶内充入空气,由于静电等原因还可能引起充装事故,直接危及液化气体灌装站的安全生产。该厂为了推销此产品,伪造河北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检验报告,盗用其他单位的鉴定文件,共销售出该产品五千余…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城乡瓶装液化石油气总量和流通面迅速扩大 ,全国平均每天从充装站流向社会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多达几十万只。这些带气钢瓶的瓶体质量如何、充装质量怎样 ,自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也是质量监督部门监察的重点。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期对市场销售的钢瓶进行了抽样检查 ,抽查结果表明 ,钢瓶质量问题相当严重。同时 ,由于液化石油气市场管理混乱 ,非法、违规充装现象严重 ,致使钢瓶的充装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甚至在充装过程中发生钢瓶爆炸事故。因此 ,减少和避免钢瓶事故的发生 ,研究和解决钢瓶制造、充装中存在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0.
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是一种被固定在机动车上,使用环境经常变迁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属于特殊的钢制焊接气瓶。本文主要分析了车用钢瓶的充装安全及一些重要安全装置,并针对充装过程总结出一些安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是一种被固定在机动车上,使用环境经常变迁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属于特殊的钢制焊接气瓶,本文主要分析了车用钢瓶的充装安全及一些重要安全装置,并针对充装过程总结出一些安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以来,国家明确提出了实行气瓶固定充装的规定。对于工业气瓶,目前固定充装制度的执行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但对于液化石油气钢瓶实际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各液化气充装单位违规充装非自有产权气瓶、向气体消费者出售钢瓶并充装用户产权气瓶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安全使用。1液化石油气瓶固定充装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嘉兴燃气集团公司为例,公司在2003年开始进行气瓶产权置换的基础上,为确保液化气瓶使用安全,从2009年下半年起严格执行固定充装制度。对到公司充装液化气的非公司气瓶用户一律进行气瓶产权置换,实施气瓶租赁使用,并配套出台相关优惠措施以推动固定充装制度的实施。起初由于用户对该制度不理解,液化气充装量也有明显下降。通过大量的宣传解释,2010年第四季度以后固定用户数量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新增气瓶租赁用户不断增加,而退租用户则从最初的每月几十户下降到5户以下(基本为临时租用户)。由此可见,只要坚持不懈、措施到位,固定充装制度完全可以推行,可有效限制充装超期、报废、改装等各种不合格气瓶的现象,保障液化气瓶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去年3月22日,山东省德州石油化工厂电解车间液氯工段发生了一起惨重的液氯钢瓶爆炸事故,当场炸死3人,重伤2人,液氯充装管道被炸毁,厂房遭到严重破坏。 事故的情况是这样的; 德州石油化工厂于1984年从天津购进160只旧钢瓶。厂方没有按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派专人对充装气体的钢瓶作严格检查,就把它们交给了三氯化铝车间。车间也只检查了钢瓶的外部情况,更换了嘴子及合金堵,然后就把这些钢瓶作为合格品于同年分四批报给安全科。安全科既不了解钢瓶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进行认真监督检查就签署意见,交销售科使用。在一次充装液氯前,操作工…  相似文献   

14.
液氨气瓶是小型工业和制冷行业广泛使用的压力容器。随着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剧增,液氨气瓶使用的数量及范围呈上升趋势,由于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较低,使得液氨气瓶使用的不安全因素增加。液氨气瓶在充装、运输、保管、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的现象较为常见。但是,由于超期使用而发生爆炸事故的频率近年来有所上升,本文对超期使用液氨气瓶导致的爆炸事故进行分析讨论,希望引起同行及广大用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刘茂祥  和贵山 《安全》2009,30(8):10-12
本文运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定性分析钢瓶爆炸的可能原因,通过中毒模型定量分析液氨钢瓶爆炸泄漏后的事故危险程度,提出液氨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与动态     
液氨钢瓶充装过量易爆炸 1989年6月19日,湖南邵阳市有机化工厂用汽车运送8只液氨瓶(内装液氨1.64t),行至益阳沧水铺灵宝山上坡地段时,一个液氨瓶突然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使其中一个液氨瓶飞至驾驶室上,然后滚落地面,另一个从后面飞落地面。次日晨约7时,静置车上的液氨瓶又有一个发生爆炸,瓶体飞离汽车46m。这次事故造成6人重伤、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6万多元。根据初步调查分析,这是由于液氨充装过量造成的。 (益阳市劳动局刘建国)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0月21日15时10分,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肉联厂两只装液氨的钢瓶,在返回途中先后爆炸,造成1人重伤、5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万余元。事故经过1997年10月21日上午,滔河乡肉联厂采购员周某随一辆北京牌农用车,装两只容积400升的空液氨钢瓶到某化肥厂购买液氨。为了能多装点,少计算点,周到化肥厂后,先去找熟人打通关系,然后才去办理充装手续,在有关环节的“关照”下,于上午10时充装结束。采购员周某离厂回家,司机罗某因等人耽误,直到下午两点多钟才离开县城往滔河进发。当车行至距县城约8公里地段时,一只钢瓶…  相似文献   

18.
高继轩 《劳动保护》1992,(11):38-39
液氯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腐蚀性气体,在化工、造纸、轻工、电子和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用来盛装液氯的钢质焊接气瓶(简称钢瓶),目前一般有3种规格,即公称容积400、 800和1000升的钢瓶。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液氯的充装系数为1.25,是按钢瓶容积,同时考虑在最高使用温度(60.℃)下液氯体积膨胀后,瓶内仍有5%的气相空间来确定的。 要确保液氯钢瓶的安全,必须从充装和检验环节控制两个要素──防止超装和腐蚀。 液氯钢瓶超量充装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氯的体积急剧膨胀,当液氮膨胀占满瓶内气相空间后(即满瓶),由于液氯的压缩率极小,而…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广大城乡居民使用液化石油气作为生活燃料相当普遍的情况下,必须对其盛装液化气的钢瓶安全可靠性进行检测、检验,凭证充装,以防止发生钢瓶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20.
我国液化气钢瓶使用量大而广,液化气钢瓶事故时有发生。由于使用者安全意识不强,气瓶违法充装、超期不检、违规检验或修理改造报废气瓶等问题导致的气瓶事故仍居高不下,是造成我国液化气钢瓶事故的主要原因。另外,违法将二甲醚掺入液化石油气钢瓶,液化石油气钢瓶管理混乱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该文在分析事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调换液化石油气钢瓶,在使用时有人看管,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直立使用,放置位置不要靠近热源等几条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要点分析与事故处置。以加大对液化石油气钢瓶事故灾害预防、隐患治理工作,加大对用户安全使用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杜绝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