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当我们从太空上遥看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时.我们发现水才是它名副其实的主人。水覆盖了它70%的表面,占据了它3/4的体积,分担了它1/2的重量.如果我们把这些水平铺在地球表面,足足有70米深。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大部分是海水,维持我们生命的淡水还不足地球总水量的3%。这其中便于被人类利用的又少之又少,仅仅是占淡水总储量0.3%的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存在于固体冰川以及深层地下水中的大部分淡水.目前还很难被人类利用。  相似文献   

2.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这是联合国环境署制定的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的球体,它70%的表面被水覆盖着,这是目前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人类生存的星球,这艘“生命之船”在太阳系中已经航行了45亿年.人类一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用聪明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开发和改造着大自然,建设着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3.
凤山 《世界环境》2010,(4):58-59
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但其中只有约2%是淡水,其余基本上都是海水。这2%的淡水中又有3/4在南北两极被冻成坚冰,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实在少得可怜,再加上这些淡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不均匀,地区性缺水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4.
地球表面的2/3为海洋所覆盖,我们生存所需的氧70%由海洋提供,面对气候变化及其他威胁,我们该如何去保护海洋呢?做下面的测试去找找答案吧。1、珊瑚白化是指:A.专业的潜水员为游客清洗和漂白珊瑚礁。B.珊瑚虫排出藻类致使珊瑚礁变白的过程。C.年深日久珊瑚会掉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2006,(20):1
海洋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构成了地球水体的97%,占地球表面的70%以上.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地球万物生存发展的家园.一旦没有了海洋,就没有了生命,地球就会像火星一样寒冷、贫瘠、荒凉.  相似文献   

6.
正水,是一切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有70%以上面积为水所覆盖,其余约占地球表面30%的陆地也有水存在,但只有2.53%的水是淡水,人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淡水资源总量的0.3%。气候变化让世界各地数亿人的用水安全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据今年3月联合国公布的报告显示:全世界有6.63亿人无法享有安全的饮用水源,受用水  相似文献   

7.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 ,人体内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 2 / 3,鱼体内含水达 70 -80 % ,某些蔬菜含水高达 90 %以上 ,统计数字表明 ,地球上水的总量为 14.41亿立方米 ,其中有 3.499%是陆地水 ,0 .0 0 1%是大气水 ,剩下的 96 .5 %集中在海洋里。在这 3.5 %的淡水中 ,有87%的水以冰帽和冰川的形式存在于地球两极。能够供人类使用的水只占地球上水的 0 .3%。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 6 0 - 80 % ,工业生产中 ,水用来洗涤、溶解、加热或冷却。制造化肥、农药 ,炼钢炼铁。资料表明 :生产 1吨钢需水 10 0吨 ,浇灌一公顷水稻需水180 0吨。…  相似文献   

8.
生命之源H_2O     
水(H_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它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常见的化合物,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覆盖最广、数量最多的自然物质。地球上的水确实丰富,总体积约为13.8亿立方公里。但十分可惜的是,这些水98%是咸水,主要分布在海洋中。淡水只占地球水总量的2%,约有3000万立方公里,而这2%  相似文献   

9.
环境水会影响催化剂的性能,设计合成耐湿的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甲醛氧化具有重要实用意义 .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 FeMnO3和NiMnO3催化剂,研究了不同湿度条件(RH=0、40%、65% 和 90%)对 FeMnO3和 NiMnO3催化剂室温催化氧化甲醛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 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为 40% 和 65% 时,水的加入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缔结吸附水,提高了甲醛室温催化氧化的转化率 . 在反应10h后,FeMnO3和NiMnO3催化剂上甲醛的转化率都大于 15%. 在相对湿度为 40% 时,水的加入有利于增加催化剂表面高价态 Fe 和 Ni 金属及表面氧物种含量,并且有利于生成易于分解成 CO2和 H2O 的碳酸盐中间物种 . 该研究可为制备甲醛催化氧化的耐湿催化剂提供参考及加深人们对环境水影响下甲醛催化氧化机理的理解 .  相似文献   

10.
<正>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占地球全部水资源的97%,是孕育地球生命的摇篮。曾经,大海除水天一色的辽阔和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更多的是人类难以探寻的深邃神秘。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些古诗词无一不寄托了人们对  相似文献   

11.
大气是一种气体混合物,它由78%的氮、20%的氧和略小于1%的氩组成.这三种元素,连同0.03%的二氧化碳,就构成了干燥空气的99.99%.表1汇总了地球表面正常干燥大气中的主要和几种次要气体的组成(ppm). 水蒸汽总是伴随这些气体存在的.空气含湿量是变化的,通常约占总体积的1~3%. 然而,接近地表的大气采样常常含有其它气体、水蒸汽和颗粒物质(包括烟雾),这是由于人为活动和自然原因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正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左右,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海洋为全球30多亿人提供食物,占人类饮食中动物蛋白的16%。海洋也是许多国家(地区)重要的经济来源,据估计,全球超过3亿人依靠渔业捕捞、水产养殖和海洋旅游业谋生,每年仅海洋渔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值就超过了1000亿美元。此外,海洋为地球输出50%的氧气,吸收大气中30%的二氧化碳,调节气候;珊瑚礁群和红树林等沿海栖息地环境,保护我们免受风暴和洪水的侵袭。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下设的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由千多位科学家用一年半时间完成的权威报告终在1990年8月定稿。它证实了近几年来各国科学家纷纷提出的地球变暖的论点和担忧。报告称:到2100年地球平均升温3℃将造成海平面升高,降雨量及分布发生变化,在干旱半干旱带温度升高,引起降雨减少将造成地表径流量减少40—70%,对饮水供应、农业灌溉、粮食生产带来更大的压力和困难。温室效应是人为的全球性灾难,同样影响着城市大气、水、生物环境,给市民带来环境灾害,我们必须正视它,以便采取合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 据估计,外空间物质每年降落到地球表面有几千到几百万吨。已收集到的陨石个体大的可达数十吨如西南非霍巴(Hoba)铁陨石,小至微粒。这些来自外空间的物质我们通常称为陨石,但微粒一般称为宇宙尘埃。陨石,在外空间大约以42公里/秒的速度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一旦它运行进入地球轨道,尾随着以30公里/秒速度环绕太阳转的地球并追上它,这时陨石体就以12公  相似文献   

15.
正海洋几乎覆盖了地球表面的3/4,孕育了世界上超过半数的生命,为地球制造着60%的氧气,对于地球来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以她博大的胸怀,为人类带来了宝藏和财富。海洋是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来源。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海洋经济已是第七大经济体,到2030年前,这一规模将再增长3倍,为人类创造1310万个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6.
淡水测验     
淡水对人类生活是必需的,你对其实际储量了解多少?1、在地球的水储量中淡水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25%10%30.5%52%答案:2.5%。地球水量中的淡水只占2.5%。其中2/3是冰块,只有不足1%才能用于生长谷物、提供饮用、洗涤家什、制冷取暖等。2、绝大部分的水用于何处?工业农场与牧场饮用发电答案:用于农场与牧场。全世界64%的水这一昂贵的自然资源,用于灌溉生产世  相似文献   

17.
正地球的别名是"蓝色星球",因为地球表面的70%被海洋覆盖。海洋为我们提供食物和工作机会、调节气候、生产氧气。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对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具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据估计是100万种海洋生物的家,虽然目前只有25万物种被发现。我们呼吸的氧气有一半以上是海洋的浮游生物生产的,它们每年吸收100亿吨的二氧化碳,对全球的碳循环起到关键作用。海洋对地球的气候进行调节,储存了大量的热量,缓解了气候变化的影响。有超过10亿人的食物主要来自于大海,主要包括鱼类和藻类。海洋还为人类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有30亿人依靠海洋为生。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制气溶胶反应器研究了NO_x和/或NH_3气氛下SO_2在高岭土表面的非均相转化过程,应用扫描电镜(SEM)对高岭土颗粒物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岭土颗粒表面的SO_2非均相转化致使其成分和形貌产生了较大变化.相同实验条件下,SO_2转化的协同作用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NH_3、NO_x/NH_3和NO_x气氛,相对湿度40%、有光照条件下,SO_2转化量增幅最高可分别达125%、75%和50%.所有气氛下,协同作用在无光照时在高相对湿度(40%~70%)区间更为突出,有光照时其显著性则体现在低相对湿度(20%~40%)区间.SO_2、NO_x、NH_3三者共存时,在高岭土颗粒表面发生的非均相反应过程既有协同作用又存在竞争反应.  相似文献   

19.
千岛湖水体氮的垂向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千岛湖水深0.2,5,10,20,30和40m处水样进行分析,利用氮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模型(SIAR)研究千岛湖水体氮(N)的垂向分布特征,分析水体N的来源并计算各N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硝酸盐(NO3-)和溶解性有机氮(DON)是千岛湖水体总溶解氮(TDN)的主要形式,分别占溶解态N的57.9%和39.7%.千岛湖水体δ15N-NO3-和δ18O-NO3-的平均值分别为4.5‰和4.3‰.上层水体(0~10m)中,硝化作用和浮游植物的同化作用共同控制水体N的形态组成和氮氧同位素值(δ15N-NO3-和δ18O-NO3-)的变化.中层水体(10~30m)中,硝化作用是主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使得水体NO3-含量增加而δ18O-NO3-值减小.底层水体(30~40m)受到硝化作用、底泥N释放和反硝化作用的共同影响.化肥是千岛湖水体NO3-的最主要来源,在S1和S2处的贡献率分别为51.9%和30.6%.新安江上游的农业面源污染使得S1处化肥贡献率远高于S2.土壤N是仅次于化肥的第二大水体NO3-来源,在S1和S2处的贡献率分别为17.8%和27.8%.此外,底泥对底层水体NO3-的贡献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正>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是由三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一种氧分子,无色,有特殊臭味,溶于水.地球上的臭氧有两层.在靠近地面上的空气里含有少量的臭氧,它是由于工业污染造成的,对人体有害.在距离地球表面30—60公里的大气同温层的底层,由于太阳的辐射产生了大量的臭氧,形成了一层数公里厚的臭氧层.这层高空臭氧层能够阻挡太阳光线中过多的紫外线对地面的辐射.我们平时所说的“臭氧层”就是指这一层.如果地球外围没有这一层臭氧的保护,大量的紫外线辐射就会到达地面,造成气候剧烈的变化、损害农作物和其它生物的生长、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