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基于硝基苯在红外区3096cm^-1处的特征吸收作为测定水和废水中硝基苯含量的基础,快速、准确地测定水和废水中的硝基苯。  相似文献   

2.
碘量法与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二氧化硫浓度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碘量法和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对二氧化硫浓度测定的对比。通过试验证明,碘量法测得的二氧化硫浓度值偏高。结果表明: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适用于长时间测定二氧化硫混合气体浓度.  相似文献   

3.
总有机碳测定的方法分为差减法和直接法。现对测定方法进行改进,将差减法和直接法测定结果结合,先将样品进行酸化初步吹扫,再使用差减法测定总有机碳。试验结果显示,无论在标准曲线、精密度试验、加标回收试验还是标准样品测定方面,改进法均优于直接法测定结果,且能较好地缩短测量时间。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硫是中国重点管控的废气污染物。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测定有定电位电解法、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碘量法等,其中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具有选择性好、寿命长、灵敏度高等优势,是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测定的常见方法。在波长为7.3 μm附近的红外吸收波段,甲烷和二氧化硫的特征吸收峰有明显重叠,造成交叉干扰。实验研究表明:甲烷将对二氧化硫的测定引入5%左右的正干扰。现场验证表明:对于含有高浓度甲烷的焦化废气,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二氧化硫结果显著偏高,经过数学修正后与其他方法可比。在应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二氧化硫时,应确认烟气中不含甲烷或其浓度很低,否则应当采取有效手段消除或减小甲烷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对吹气-吸收法测定废水中硫化物进行了吸收试验,提出了用去离子除氧水配制硫化物标液,可增加其稳定性;用ISO硫化物吹脱器取代普通气吸收装置,可提高硫化物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及适用怀强垃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系统研究了燃烧氧化-电化学法测定地表水和废水中总氮的分析方法,优化了分析条件。结果表明,氧化温度700℃、反应时间6 min为优化的分析条件。该方法校正曲线线性良好(r=0.999 9),检出限最低可达0.016 mg/L。标准样品分析结果准确度高,相对误差为0.9%~7.1%。实际样品分析结果精密度为0.7%~3.4%,加标回收率为88%~117%。  相似文献   

7.
非分散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饮食业油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非分散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饮食业油烟的方法.采用红外光谱仪,于2930cm^-1波数处进行测量。对滤简的空白值作了明确规定,只有其含油量在0.5mg/L以下才能用于测定。该方法操作简便,相对标准偏差为0.4%.精密度好。加标回收率在97%~105%之间。  相似文献   

8.
非分散红外仪测定废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用油份分析仪测定油含量时,对仪器原理的了解,遮光板的作用作用和不同萃取剂对仪器光学零点的影响。指出仪器在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与仪器的性能有关。在测定样品时,就采取正确的前处理方法,以减小测定误差。并对如何做好标样考核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革基布企业废水中CODcr和TOC测定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革基布企业的CODcr和TOC相关性良好,为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TOC监测代替COD监测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萃取药厂废水中的镉,以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发现在有机相和水相分层后立即测定,与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行测定,两种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这对一次测定较多废水样品是十分不利的。今找出其原因所在,对方法作了适当改进。  相似文献   

11.
以德国Analytikjena公司Multi N/C 2100S分析仪为例,研究建立了合理可行的总有机碳分析仪校准方法.在总有机碳分析仪检定规程JJG 821-2005的基础上,增加零点漂移、直线性、标准曲线线性和检出限4项特性指标,改变了准确性特性的判定方法.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和稳定性,建议校准周期不超过2年.  相似文献   

12.
王强  钟琪  周刚  张杨  杨凯 《中国环境监测》2014,30(3):149-153
针对目前中国固定污染源烟气SO2低浓度排放的现状,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需求,选取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多的3种非分散红外吸收法便携烟气SO2分析仪(1种进口仪器,2种国产仪器)进行技术性能指标和现场比对监测的测试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国产NDIR法便携烟气SO2分析仪的基本性能指标已经逐步接近国外同类仪器设备的技术水平,在产品结构和扩展功能等方面更适应中国国情需求;但是在产品外观结构的合理性、使用的便捷舒适性以及产品性能质量的稳定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为推动国产便携烟气SO2分析仪技术水平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有关仪器设备的技术标准、应用技术规范等相关法规应尽快制定实施。  相似文献   

13.
万峰湖总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2年9月对万峰湖(水库)的总有机碳(TOC)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TOC含量范围为0.41~3.94 mg/L。TOC在纵向分布上的差异不显著,在垂向分布上,总体呈现出上层中层下层的趋势。TOC在垂向上的分布差异主要源于万峰湖属于深水水库,不同深度水层因光照和温度差异所导致生物量的多寡是致使万峰湖出现上层TOC浓度明显高于中层和下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由固体废物(炼铁废渣和炼钢废渣)制取的2种聚硅酸系混凝剂处理有机化工废水,结果表明,这2种聚硅酸系混凝剂不仅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可以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废水的后步处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Ambient aerosols were collected during 2000–2001 in Gainesville, Florida, using a micro-orifice uniform deposit impactor (MOUDI) to study mass size distribution and carbon composition. A bimodal mass distribution was found in every sample with major peaks for aerosols ranging from 0.32 to 0.56 μm, and 3.2 to 5.6 μm in diameter. The two distributions represent the fine mode (<2.5 μm) and the coarse mode (>2.5 μm) of particle size. Averaged over all sites and seasons, coarse particles consisted of 15% carbon while fine particles consisted of 22% carbon. Considerable variation was noted between winter and summer seasons. Smoke from fireplaces in winter appeared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carbon, especially the elemental carbon contribution. In summer, organic carbon was more abundant. The maximum secondary organic carbon was also found in this season (7.0 μg m−3), and the concentration is between those observed in urban areas (15–20 μg m−3) and in rural areas (4–5 μg m−3). However, unlike in large cities where photochemical activity of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are determinants of carbon composition, biogenic sources were likely the key factor in Gainesville. Other critic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shape and concentration were precipitation, brushfire and wind.  相似文献   

16.
对县级地区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思路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生活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的原理及构思,将通用设备替代为组合的一体化构筑物形式,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和较优的技术稳定性,达到了水处理单元优化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以HNO3和H2SO4进行消解,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废气固定源中的锡,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废气散源中的锡,方法的准确度达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