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前潭江流域面临着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增加与水质下降双重胁迫,流域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与水资源持续利用已成为潭江流域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潭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水资源持续利用与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流域水资源开发与饮用水源地保护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流域开发对水资源的需求总量与质量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禽畜养殖废水等排放量却在迅速增加,大量未经处理的污废水直接排入周围水体,造成水体利用功能下降,严重危及水资源安全。在潭江流域水资源调查中发现,目前潭江流域面临着流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增加与水质下降这一双重问题,流域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与水资源持续利用已成为潭江流域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潭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水资源持续利用与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一条潭江,自西向东;一个断面,牵动人心。根据国家发布的考核断面监测数据,今年2月份,潭江牛湾断面水质为Ⅳ类,超标项目为溶解氧。目前牛湾断面水质仍不能稳定在Ⅲ类,要想2020年达到Ⅱ类水质目标任务艰巨。记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江门全市在潭江流域共设置河长制监测断面64个,其中潭江干流设置断面3个(不含国考、省考5个断面)、潭江跨县支流设置断  相似文献   

4.
城市感潮河段受径流、潮汐动力及流域排污等多重影响,易引发河道缺氧现象.通过建立潭江(开平段)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并采用拉格朗日粒子示踪、情景分析等手段,研究水流输运、生化反应过程对溶解氧的影响,进而探索提升关键断面溶解氧浓度的调控策略.结果表明:(1)潭江干流上游水团输送比支流镇海水更快,且同等增量下,潭江干流流量变化对下游影响更大;但对潭江干流开平市区下游新美断面污染贡献中,镇海水对其总磷(TP)污染贡献较大,而新昌水对其总氮(TN)污染贡献较大;(2)新美断面、镇海水的娄冈断面及新昌水的公义断面均为耗氧断面;水体有机物耗氧是本区域溶解氧消耗的主要过程,占总消耗的64.4%,其次为底泥耗氧,占总消耗的32.5%;水体中氧气的主要来源为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占比约64.6%;(3)增加上游流量、下移城区排口位置或削减上游临近城区污染源均可提高下游溶解氧浓度;与镇海水相比,提高潭江干流流量的效果更为明显;下移城区排口位置虽有效果但可操作性较弱.  相似文献   

5.
近日,由江门市政府、市人大、市环保局成员联合组成检查组,对辖区内各市区2002年度《潭江水资源保护责任书》执行情况及江门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按照《潭江水资源保护实施细则》对各市区的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在此次对《潭江水资源保护责任书》执行情况现场检查及总结会上,  相似文献   

6.
《环境》2018,(12)
正9月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以江门市副总河长、潭江市级河长的身份,深入潭江流域巡河督导,主持召开潭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现场推进会。10月9日,江门市委书记、市总河长林应武到潭江巡河,督导潭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10月11日、12日,罗坑镇、司前镇和大泽镇分别召开潭江流域90天整治攻坚行动会及潭江流域90天整治攻坚行动暨畜禽养殖整治工作会。10月15日,江门副市长林飞鸣带队调研谭江水质攻坚落实减排情况。10月17日,新会区副区长郑祖材召集罗坑、双水镇级河长等巡河  相似文献   

7.
潭江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潭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2016年5月TM遥感影像底图,结合Google高清影像和实地调查修正获取流域土地利用图。运用ArcGIS分析工具,将流域分为26个子流域,研究各子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根据2015~2016年不同水期的水质监测,分析TP、TN、NH_4~+-N、高锰酸盐、COD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spearman相关与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其与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项水质指标基本表现为丰水期优于平水期,枯水期最次。在空间上,上游水质优于中游水质,下游水质最次。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与水质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林地、草地能够缓解水质恶化,相当于"汇",耕地、建设用地、水体会导致水质恶化,相当于"源"。建设用地是对水质恶化影响最大的因素,其次是耕地。部分流域污水处理率有限及污水处理的水质标准与地表水水质标准的差距较大,可能是水质难以好转的主要原因。林地能够显著改善水质,应该加强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大伙房水库及上游流域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现状 ,汇水区内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 ,提出了水质保护和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环境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黄浦江上游是上海市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近年来虽然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水源水质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该文通过对近17年黄浦江上游水质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系统探讨了松浦大桥取水口及其上游来水水系水质的空间分异和年际变化规律;并从周边区域发展与江浙来水水质、城市化进程与人口规模、当地经济发展与点源污染、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角度诊断当前影响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最后从土地利用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政策调控、流域环境管理等方面初步构建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保护的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10.
印楠  杨泉 《福建环境》1999,16(2):12-14
对螯江流域上游水质污染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治理对策,为福州市第二饮水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水源战略与水源地保护:格局、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上海地处中国东部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随着近年来区域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河道水质逐渐恶化,水质型缺水现象日趋严重。在深入分析上海市水资源特点及饮用水源地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发现,区域水资源量来源差异显著,河流水质空间分异明显,黄浦江上游及长江口集中水源地与众多郊区分散水源地并存现象突出;指出当前水源地存在区域发展与上游来水影响黄浦江上游水源有效保护,盐水入侵与污水排放制约长江口水源地充分开发,分散格局与水体污染阻碍郊区水源安全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最后,分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两江并举城市水源战略,以及黄浦江上游水源地、长江口水源地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2.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比较——以潭江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金属通常被认为是反映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而沉积物作为污染物的重要宿体则是水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为对潭江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潭江干流由上游至下游的近河口处共计15个采样点进行表层沉积物采样。对采得样品采用ICP-AES和原子吸收等方法进行测定。根据对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重金属含量检测后得到的数据,分别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沉积物质量控制基准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得出的结果表明:潭江流域表层沉积物中Cd和Pb生态风险很高,Cu在部分采样点风险较高,As的污染风险一般,Cr和Zn的污染风险较低。通过潭江实例比较这3种评价方法,结合潭江实例,得出的结论认为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考虑较综合但主观性强,地累积法简便但具有局限性,沉积物基准与实践结合紧密但尚无普适基准。因此,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需要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以减少误差提高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各地信息     
为了进一步改善上海浦东、浦西市民饮用水水质,经国家计委同意,上海黄浦江上游引水二期工程从缓建项目改为续建项目。国务院并已批准国家计委将该工程列为申请世界银行贷款的优先考虑项目。上海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临江取水、引水工程已于1987年建成、通水,市区约400万居民的饮用水水质已有改善。在第二期上游引水工程建设完成后,整个市区绝大多数居民的饮用水水质将得到明显的改善。目前,上海市有关部门时黄浦江上游地区的水源保护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相似文献   

14.
发源于阳东县牛围岭的潭江,自西向东流经恩平、开平、台山、新会(俗称四邑),在崖门口注入南海。她虽然只是一条长248公里、在广东排名第9的小河,但却是滋润着6026平方公里土地,哺育着200多万四邑人民的生命河、母亲河。这条过去一直默默无闻的河流,近几年来声誉鹊起,原因是在江门市政府的倡导下,四市政府共同刨造了一个保护潭江水资源的“潭江模式”。所谓“潭江模式”,主要是:一、在江门市政府的授权下,由江  相似文献   

15.
为期5天的1999年度《潭江水资源保护责任书》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于近日结束。由江门、恩平、开平、台山、新会、鹤山市人大、政府、环保局有关人员组成的检查团,重点检查了潭江流域五市政府落实《责任书》中七项水资源保护措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6月1日,江门市市长张远贻与辖区内的恩平、开平、台山、新会四市的市继续联合签订责任书,共同保护生命之源——潭江。潭江,是该地区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随着江门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潭江的污染日趋严重,引起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在水资源日益危机的情况下,保护水源不容忽视,尤其做为饮用水水源的大型水库,库区水质的富营养化提示了水质有机污染的程度,而氮、磷是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本文运用了托马斯和坂本的判定标准,以总磷、无机氮、总氮几项指标的含量来划分水库水质的营养程度,并采用了Caalson提出的TSI指数来评价水质的营养状况,确认控制水库上游污染源,是保护水库水质的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永定河上游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志江  郑斌  汪涛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6):1338-1347
2022年冬奥会水质安全保障是目前永定河上游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通过对2013—2017年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河流水质的长期监测,研究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及其主要污染物年通量。结果表明:(1)2017年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洋河上游水质清洁,中下游水质中度污染;清水河上游水质清洁,下游水质轻度污染;桑干河水质清洁。(2)不同河流水质年际变化差异明显。其中,洋河上游年际变化较小,中下游水质趋于恶化;清水河和桑干河水质波动较小;全流域五年综合污染指数为0.82,对应水质级别为轻污染。(3)洋河和清水河水质季节变化明显,而桑干河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洋河夏季水质较差,清水河上游春季水质劣于夏秋季。总磷和氟化物是永定河上游主要污染物,洋河是污染物主要贡献源,其中总磷贡献率为74%,氟化物贡献率为61%;且总磷是水污染主要的限制因子,一旦污染,治理十分困难,因此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饮用水源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饮用水源水质超标的成因分析,并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做好水源上游地区水环境保护,开展农村饮用水源污染防治规划工作,加强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提出了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科学地分析了生态环境破坏与保护的经济损益和浑河上游水系地表水资源的水质保护及其经济效益,同时确定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破坏补偿费征收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