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新疆荒漠植被的保护荒漠植被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新、老绿洲外围,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和扩大绿洲发挥着重要的屏障作用。新疆荒漠植被资源贫乏。北疆以“梭梭荒漠”为主,准噶尔盆地梭梭荒漠的植物区系组成为184种,隶属116属29科。南疆的荒漠植被以分布在塔里木河(包括各支流)流域的胡杨、红柳为主。塔里木河中游荒漠植被的植物组成约68种,隶属25科。在新疆的荒漠植被中,能构成森林的主要有胡  相似文献   

2.
采用典型样地法对乌鲁木齐市郊主要荒山进行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该区的植物群落类型有19种;植物种类有296种,分属40科171属;植物生活型有9类;区系地理成分多样;短命和类短命植物获得一定发育等。  相似文献   

3.
植被对荒漠绿洲交错带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LI-6400XT光合系统对准噶尔荒漠绿洲交错带的7种早春短命植物和7种典型荒漠灌木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与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观测的14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差异较大,其中7种早春植物平均光合速率为29.6μmol CO_2/m~2·s;7种荒漠典型灌木的为11.2μmol CO_2/m~2·s;短命植物和荒漠灌木的Gs与Pn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和-0.69,Tr与Gs之间的响应趋势都存在正相关系;在适合的水分条件下,7种命植物的Pn要显著高于7种荒漠灌木的,表现出更高的光合潜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玛纳斯河谷水源地区域植被样方分析发现,该区域植被以旱生植物为主,植被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地下水埋深的综合影响,沿中间洼地向东西两侧不同阶地呈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低地草甸植被一般生长在地下水埋深不足2m的区域,灌木半灌木、乔木等一般位于地下水埋深低于9m的区域,地下水埋深大于30m的区域,基本为山地荒漠草原植被。进一步对研究区植被群落优势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优势植被群落依次为红柳群落、芦苇群落、苦豆子群落、沼柳群落、粉苞苣群落、锦鸡儿群落、榆树群落等。  相似文献   

5.
近30年来,青海湖地区由于湖水位下降,沙化面积日趋扩大、草场不同程度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而植被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是本区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青海湖地区植被的基本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资源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对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意见。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特征本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湖盆地形以及巨大的青海湖对湖区气候所起的调节作用,致使多种生境类型共存并具有明显的高寒生态系统特征。与此相适应的植被,基本止可分为两大类型。山前湖盆地带与河谷阶地中的草原(温性草原和高寒草原),而四周山地则发育高寒灌丛、高寒草甸等其它高寒植被类型。受局部地  相似文献   

6.
李斌  张金屯 《四川环境》2010,29(2):75-78
利用基于GIS的黄土高原植被类型分布图,结合黄土高原地区标准气象站的气象因子资料,对黄土高原植被类型变化和空间分布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东南到西北,年降水量、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逐渐减少,年平均气温、全年日照时数、全年最大蒸散量、平均风速逐渐增加,植被类型由东南湿润半湿润森林、半干旱森林草原往西北转变成轻干旱、重半干旱的温性草原、干旱的荒漠半荒漠植被。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青海省是我国土地沙漠化严重地区之一。全省沙漠面积居全国第三位,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盆地,即大都分布于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和草原地带。青海沙漠化土地与沙漠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盆地的东北部,其次是青南高原西部和祁连山西部。青海土地沙漠化过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沙漠化的历史过程,即沙漠化的发生发展都是在历史时期内所进行的。据考证,柴达木盆地西南部祁曼塔格山下的大片沙漠,历史上曾是一片草原景观,经  相似文献   

8.
荒漠植物红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综述了荒漠植物红砂的分布区及其生境、解剖学特征、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因素、组织培养、生理生态特征、繁殖及育苗、分子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简要阐述了修复和重建红砂植被的必要性,并着重研究了红砂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及育苗技术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红砂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主要综述了荒漠植物红砂的分布区及其生境、解剖学特征、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因素、组织培养、生理生态特征、繁殖及育苗、分子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简要阐述了修复和重建红砂植被的必要性,并着重研究了红砂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及育苗技术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红砂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部管道工程需要通过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该保护区有中亚荒漠最具代表性的植被类型,为保护试验区的植被,建设单位从源头保护开始做起,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期环境管理和生态恢复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了管道施工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控制在预测的范围内,实现了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地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区现有种子植物52科,174属,445种,其中裸子植物仅有3属6种。植被分布类型主要有温性草原、小半灌木荒漠、高寒灌丛、高寒草甸4大类。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以脊椎动物而言,已经记录到243种,代表了青藏高原湖盆类群的动物学全貌。其中,鱼类1目,2科,3属,8种;两栖类1目,2科,2属,2种;爬行类2目,3科,3属,3种;哺乳类6目,12科,31属,41种;鸟类14目,33科,102属,189种。根据对青海湖地区的调查,分析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提出了重点物种的保护、控制放牧强度、明确生态功能区划、形成生态旅游趋势以及立法保护及环保宣传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甘草资源概述甘草(Glycyrrhizu uralensis)又名甜草、蜜草、美草等,是豆科甘草属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甘草适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候温凉(年平均气温2.2~2.8℃,有霜期200天)干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钙质土壤(pH8左右)等的生态环境,它广泛分布于北纬30°~55°,集中分布于北纬40°附近向阳干燥的草原钙质土以及河岸沙质土。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和欧洲地中海地区、苏联中亚西亚及西伯利亚等地区为其主要产区。在我国,以新疆产量为最多,近年  相似文献   

13.
简述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幅员辽阔,跨有蒙新荒漠、温带草原和高原高寒植被三大植被区域,区系成分复杂,约有3000种植物。其中有许多珍贵、稀有种类,有些具有特殊的价值,这是我省宝贵的植物资源。以往,由于人们认识不足,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在长期的破坏和不合理利用下,使得许多种类消失、种群个体数量减少,有些已处于濒危状态,亟需加以保护。尤其在目前大力开发资源,发展我省经济的情况下,更需制定必要的政策法令,规定重点保护植物种类,刊布名录,以利保护。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森林灌丛植被及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是我国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本文分析和讨论了该区主要森林、灌丛植被类型及其重要特征.即区系组成受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水平区域分异和垂直变化;其分布表现有明显的坡向性及山地森林性质;具有人类活动的明显痕迹.祁连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及森林、灌丛植被的重要作用,为可持续利用该地区的森林、灌丛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疆荒漠区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环境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季节沙湾荒漠区内农田区和非农田区两大生态环境中9种土壤类型进行的土壤微生物特征、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群落及生物量等调查与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土壤微生物总数随土壤肥力的增高而增高;随地面植物生物量的增大而增大;土壤PH植与总盐分在一定范围内制约着微生物的数量及组成;在众多因素中人为因素影响最大。整个地区土壤微生物总数为农田区咱然荒漠区)撂荒地;在自然荒漠区为南部低山丘陵荒漠化草场区>中部冲洪积平原绿洲荒漠区>北部准噶尔盆地荒漠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9种土壤类型按微生物总数排序为:灌耕灰漠土)灌耕棕钙土)山地棕钙土)灰漠上)龟裂土识沙土)盐土)灌木林立)碱化灰漠土。  相似文献   

16.
孤立地看,荒漠植被本身似乎经济价值不大,不过是供人砍柴挖药而已,其放牧价值也很低。但干旱地区环境变迁的历史表明:分布在沙漠周围的荒漠植被是防止风沙袭击农林牧业的屏障。荒漠植被比较好,绿州的农田、牧场受风沙之害就小,农牧业的经济效益就好;反之,不仅农牧业倍受风沙侵袭,灾害频繁,而且最后必将导致沙漠侵吞绿州,使肥美的良田、牧场变为不毛之地。这就是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在干旱地区,对荒漠植被的保护不可小视,石河子环办关于建立荒漠植被保护带的想法,值得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保护区内的湿地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湿地植物共有34科67属100种,主要的植被类型有4个植被型及宽叶香蒲群落(Typha latifolia )、水蓼群落(Polygonum hydropiper)等17个群系,并分析了植被分布特征和新生消落带的影响.鉴于湿地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蕴含的巨大生产力,提出了湿地植物保护和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浅论沙湾县荒漠生态区荒漠植被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湾县是以农业生产力支柱产业的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半干旱荒漠内陆区域,区域内荒漠植物被较脆弱,随着经济与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农、林、牧业的大发展、如何保护县域内荒漠生态区荒漠植被,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这种资源、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绿洲外围一定范围内,因开发过程中滥用资源,导致此区植被衰退,并危及绿洲存在基础。通过对界外区不同距离的植被进行分析,进一步发现在不同距离,短命植物的种类组成,干鲜比,灌木的盖度、密度、冠幅,株距等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并呈一定的规律性,有助于了解此区植被现象,退化程度与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节通过论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探讨新疆绿洲经营的问题,并在探讨绿洲持续发展的一般条件的基础上,阐述农业与绿洲保护的关系,并探索了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近期目标与措施。1实施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绿洲是干旱区及半干旱区特有的景观,寓于荒漠,异于荒漠。在干旱区三大子系统中,山地是基础,集结、提供水源;绿洲是核心,是干旱区生物和人类生活聚集区;而荒漠是水资源散失区,是绿洲存在的屏障和发展的后备基地。没有绿洲,就没有干旱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人类在不断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大量吸收、转化系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