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浅谈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概念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的探索实践。提出了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框架,包括范围划定、管控分级、目标设定、动态监测、综合分析、管理策略和反馈优化7个方面;识别了生态系统管理中存在的3个关键问题:概念界定、管理方式和保障制度。指出生态保护红线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要在分析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的基础上,识别重要生态功能区域,进一步辨析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应构建国家层面的生态系统管理方式,以利于红线区管理的整体性;要健全奖惩和补偿机制,引导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管理和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2.
从泰州市实际出发,阐述了泰州市生态红线区域的划分方法及保护、补偿措施,讨论了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加快规划编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加大投入与宣传教育力度等方面,提出对推进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2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颁布,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并加大惩罚力度,明确提出对违法排污企业实行按日连续处罚,罚款上不封顶。3APEC会议期间实行联防联控实现更多蓝天。4腾格里沙漠等污染事件引发关注。4月,兰州受中石油原油管道泄漏影  相似文献   

4.
将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中,防范由此导致的饮用水水源富营养化现象,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以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流域十堰段为例,基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区的识别,通过情景分析探讨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方法,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结果表明:将农业面源污染极高风险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氮、磷流失削减率可分别达35.9%和26.33%,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生态系统连通性,且人口生态压力指数较小(0.23),可统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展。研究结果有望为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丘陵山区提供一种红线优化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多规融合”的发展历程,围绕实现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的核心目标,提出了基于“多规融合”的城市尺度环境空间管控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环境空间管控技术方法和空间落地技术方法两部分内容,其中,环境空间管控技术方法主要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涉及空间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工作转化为环境空间管控数据的过程,空间落地技术方法是将环境空间管控数据在空间上落地,形成数据“一个库”、分布“一张图”。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基本结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事关国家生态安全,是今后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和重点工作。依托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监管业务系统,研究基于卫星遥感的生态保护红线人类活动提取方法和流程,并以宁夏为例,验证其科学性和可靠性。结果显示:基于卫星遥感技术构建的方法精度较高,可操作性较强,为生态保护红线人类活动监管提供了思路;使用该技术方法的作业效率相比人工解译提升了2~3倍,提取的宁夏生态破坏问题图斑准确率达到66%,人类活动提取准确率更是达到95%,能够满足生态保护红线人类活动监管需求;宁夏55%的县(区、市)生态保护红线内发现新增和规模扩大人类活动,从空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北部和中部分布较少,其中彭阳县、沙坡头区和中宁县人类活动影响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航道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的目的和意义,针对航道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探讨航道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的组织、程序和方法,并提出了在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声环境保护、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等方面应关注的环境监理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保护既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的全球性问题。生态旅游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有机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两者结合具有相得益彰的环境保护价值,可有效地解决以往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农村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国家"大气十条")明确了到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的阶段性目标。在借鉴国外有关空气质量达标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组织实施"大气十条",需要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目标,围绕空气质量达标管理这条主线,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以及评估、考核等一系列方法和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环保部2014年1月7日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落实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责任,为实现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6月5日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环境保护部发布2015年"环境日"的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2.
序言     
正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顶梁柱,为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逐步建立完善区域大气污染管控和环境空气质量保障监测预报会商机制,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大气污染过程研判、预警应急和科学管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与大家再次相聚,共同探讨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这次年会以“生态系统管理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国制定“十二五”规划、探索环保新道路等议题进行研讨,这对于我们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积极作用。 今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即将过去的五年里,我们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使现代化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初步预计,今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达4000美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也得到加强。2006至2009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7%、131%。今年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这些成效的取得来之不易,凸显了中国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心和能力,也诠释了中国推动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行动。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不足,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国民收入还排在世界百位左右;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逐步呈现出现代化的繁荣,但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不少地方仍然相当落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推动发展、实现现代化任重而道远。同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时期,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资源环境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在这种情况下,离开发展谈环保,是不现实、不可行的;而离开环保谈发展,也是难以为继、不可持续的。当前,国际社会十分关注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问题,绿色经济、低碳发展等新的理念和实践层出不穷,为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发展的新形势和国际发展的新趋势,都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建设生态文明,努力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前不久,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今后五年的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我们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包括发展理念的变革、发展模式的转型、发展路径的创新。   生态环境问题既是一个发展问题,也是一个民生问题。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文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测量仪和助推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否见到实效,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是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是否降低,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生态环保的力度有多大。我们将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一是推动绿色发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绿色发展是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再造发展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我们将加快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节能环保为重点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合理消费,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个人在这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乘上13亿人口,就会产生巨大效益。改善人居环境,既是公众的强烈愿望,又是政府的重要责任。我们将顺应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状况的新期待,加大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清洁能源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解决水、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人们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宜居环境。   二是遵循自然规律,保障生态系统安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往往不可逆转,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存与发展。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区域间自然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差异大,适宜生存发展的空间相对有限,人与自然的关系比较紧张。必须为子孙后代着想,既给当代提供发展的支撑,又给未来留下发展的基础。我们将加强综合规划与管理,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差别化的区域环境与发展政策,在保护生态系统整体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保护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三是加快改革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动力与活力。激励与约束机制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抓紧制定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健全相关法规和标准,理顺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实施有利于生态环保的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政策。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决定着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我们将把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低碳等技术,选择一批重点领域和项目集中力量攻关,广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需要各国不懈努力,也越来越需要深化国际合作。我们主张,各国应加强对话,携手应对,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基础上,努力推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有效、持续实施,切实落实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支持,推动坎昆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各位委员、各位专家!   长期以来,你们为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付出了辛勤劳动,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国合会委员和专家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国家战略、让重要陆地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强化科技创新与支撑等建议,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此,我代表中国政府,向各位委员、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国合会是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的桥梁与纽带。明年是国合会成立20周年。衷心希望各位委员和专家站在新的起点上,把握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特点,更加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以独特的视角深入研究环境与发展领域有关重大战略、政策措施、实施路径等问题,积极为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提供智力支持,为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祝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0年年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委员和专家在北京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相似文献   

14.
《环境监控与预警》2011,(1):57-F0003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意见》的要求,推进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1年1月10日,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北京举行了蓝天工程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审计署近日公布《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对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审计,重点关注环保资金投入、管理、使用情况,同时,将对企业执行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及采取具体措施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是开展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将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作为"十二五"能力建设重点内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如区域尺度的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ILTER)、全球通量观测网络(FLUXNET)和国际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GEO·BON),以及国家尺度的美国长期生态研究网络(US-LTER)、英国环境变化监测网络(ECN)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发展历程、观测研究进展;总结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站的发展趋势,即重视台站的联网观测研究,注重观测标准化和规范化及数据共享,重视观测手段智能化与自动化,注重综合观测与模型模拟相结合;提出国家环境保护生态监测台站网络是现有国家环境监测网络的拓展和完善,也是今后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与评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环境研究与监测》2007,20(1):1-2,60
一、2007年工作安排 1.1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努力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 一是切实做好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实好《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通过建立科学决策、长效管理、清洁能源推广激励、市场运作、项目推动和科技支撑等六个机制,全面完成兰州市“123”清洁能源改造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稳定在全年的70%以上。二是加大黄河甘肃段水污染治理力度。根据《关于加强黄河甘肃段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以加快完成白银公司铜冶炼硫酸系统污染治理工程、新西部维尼纶废水治理工程等一批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的建设,通过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进一步改善黄河甘肃段水环境质量和完成水环境化学需氧量削减任务。三是加强二氧化硫控制区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施以燃煤污染防治、烟控区建设、机动车污染防治和饮食油烟污染控制为主的综合整治措施,加大工业企业二氧化硫综合利用和治理力度,努力完成二氧化硫削减计划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近年来我国多地接连出现的以大气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灰霾天气,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日前,环境保护部启动实施《清洁空气研究计划》2014年度项目,实施。  相似文献   

19.
序言     
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中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体自然空间,而长江和黄河流域承载着中国最广大的人口和经济。我国高度重视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大保护“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水生态环境管理正处在由水污染防治向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转变的阶段。《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技术大纲》提出了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原则,明确了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20.
阿依古丽 《干旱环境监测》2011,25(3):F0004-F0004
为了更好地服务环境保护管理,为新疆大气污染防治和总量减排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新疆环境监测总站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和商讨交流后,重新制定了《新疆降水监测管理办法》,以此规范该项业务工作,保证降水数据及时、准确、规范、完整的上报。本《办法》拟于今年9月份下发全疆环境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