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不同尺度下江心洲景观格局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江心洲植被保护与开发建设具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以闽江流域福州段5个江心洲为研究对象,对江心洲内共23个植物样地进行群落调查,同时基于研究区2020年高清遥感数据,在ArcGIS软件支持下,以植物样地为中心,建立6个(100、200、300、400、500、600 m)不同尺度的缓冲区,应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各缓冲区在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指数。在此基础上应用Canoco软件对不同尺度下景观格局指数与植物多样性指数进行冗余分析(RDA),筛选出对植物多样性影响最显著的景观格局指数。结果表明,(1)类型水平上,农田面积和形状对植物多样性有较大影响。其中,农田面积在200—500 m尺度对3个植物多样性有明显抑制作用,相关系数为-0.489—-0.757。(2)在景观水平上,形状指数FRAC_MN、SHAPE_MN在所有尺度上均与植物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289—-0.641,在400 m尺度下FRAC_MN和SHAPE_MN可以更好地指示江心洲的植物多样性;破碎度指数IJI在100—500 m尺度下与植物多样... 相似文献
2.
3.
基于道路网络特征的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对林地景观的影响——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作为景观廊道,与建设用地景观、林地景观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学联系。在道路网络迅猛扩展的同时,深圳市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并对林地景观产生了一定影响。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1996-2008年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道路密度与建设用地扩张强度、道路密度与建设用地-林地边界动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设用地规模与道路密度、建设用地扩张强度与道路拓展强度呈相关关系,道路网络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能力。另一方面,研究期间深圳市林地退化严重,与建设用地接触的单个林地斑块的平均边界长度(林建边界长度)增加,建设用地-林地边界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林建边界长度与道路密度成相关关系,道路密度小于2.5 km.km-2时,道路密度越大,林建边界长度越大,建设用地景观和林地景观的生态学作用越剧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