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余维海  李从娜 《绿叶》2013,(4):55-62
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父权制根基的二元结构和统治.寻求实现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和谐发展,其在生态的议题中表达女性主义的诉求,希望填补以往生态学理论的女性空场,并在传统女性主义与生态学理论之间搭建对接桥梁。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增添了对性别的关注,其价值还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如何识别和评价生态补偿好坏及程度,如何改进生态补偿;探讨了补偿失效的成因、机制、表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生态补偿有效的因素、功能机制和特征,生态补偿评价的依据、标准和评价过程的原理、方法、技术、程序,以及补偿评价结果的分类.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作用机理有利于管理者有效规范公众的生态行为。分别引入中介与调节变量并基于"知—信—行"理论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利用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生态知识和生态感知相互影响,系数均为0.39;(2)生态知识对生态责任感、生态情感、生态价值观、生态态度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19、0.23、0.32、0.33;(3)生态感知对生态价值观、生态态度、生态情感、生态责任感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35、0.37、0.42、0.45;(4)生态情感对生态态度、生态态度对生态责任感、生态责任感对生态价值观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31、0.48、0.37;(5)生态情感、生态态度、生态责任感、生态价值观对生态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39、0.43、0.58、0.69;(6)生态知识、生态感知对生态行为影响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结果表明: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无直接作用关系,而要通过生态信念对生态行为产生作用;生态态度、生态情感、生态价值观、生态责任感在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作用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性别、年龄和户籍地在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作用关系中具有调节效应且调节效应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生态工业园为例,探讨了工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机理,论述了工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原则,即循环性、进化性、多样性和地域性,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存在的生态问题,通过工业园区企业的生态机理、多样性分析以及关键种企业的建立,构建良好的闭环系统,有效提升生态工业园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国家生态安全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国家安全观,它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安全的载体和基础,国际性组织以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生态安全。由于全球环境的变化、国民的生产、生活模式、跨越国际的污染、生物入侵等等,以及科学成果的发明与应用的负效应,都是影响国家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司副司长程立峰。  相似文献   

6.
以河北省6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国家和河北省生态扶贫相关的政策,并利用Arc GIS对河北省土地利用类型、自然保护区分布状况、生态功能重要区、生态脆弱性以及生物多样性优先区等要素进行聚类分析,按照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和贫困现状将贫困区域划分为生态移民、生态工程、生态旅游、生态产业和生态种植五类,分别叙述了五类区域的分区状况和生态扶贫方向。  相似文献   

7.
韦清琦 《绿叶》2013,(4):48-54
生态女性主义通过对人类中心与男权中心的双重批判.进而推导出一切所谓的”中心”都是压迫结构的渊薮.因而女性主义在谋求自身的解放时,一定要寻找自己的同盟军: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抛弃狭隘的主宰自然的意识,”走出欧洲中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藩篱”。同时.在更宽泛的意义上,生态女性主义超越了性别问题,更为关注社会的公正和正义  相似文献   

8.
赵丹  邓洪平  周剑 《四川环境》2012,(4):99-102
本文通过官地水电站施工期陆生、水生生态调查与环评阶段调查成果的对比和分析,验证了环评对施工期生态影响的预测结论、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的合理性,证明了施工期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必要性以及施工期生态调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江苏省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与修复技术应用情况以及生态缓冲带构建案例进行了综述。目前常用的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和修复技术有生态防护林、生态护岸、基底修复、植物群落恢复以及人工强化措施等。对于现状自然植被良好的河湖,生态缓冲带宜以保护为主;对于现状生态功能退化的缓冲带,应在去除干扰后进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建议分类推进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定,强化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与修复,建立河湖生态缓冲带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吴荣 《新疆环境保护》2010,32(2):22-24,29
对博州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优良的环境质量和丰富的物产,以及现有的水资源、森林、草原和矿产资源等优势资源做了全面的介绍,分析发展生态经济的环境背景和有利条件。以农村生态经济建设、新型工业生态经济建设和特色旅游生态经济建设为重点,探讨了博州生态经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为加快区域生态经济建设和发展,实现发展社会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做了有益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1.
韩潇  张利涛 《青海环境》2023,(4):157-164
人民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特质,其实践要旨是在生态治理过程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以及依靠人民力量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环境开发利用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旨在践行生态文明过程中凸显人民主体地位、在生态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权利以及在共建共治共享过程中体现人民性价值理念。青海省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新征程中,要对准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不够充分、生态价值理念相对滞后以及制度体系构建不够健全等问题,聚焦党的领导、价值引领、制度供给和群众参与四方面,构建筑牢坚强核心、实施民生工程、构建制度体系和激发内生动力为主的优化路径,奋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相似文献   

12.
胶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胶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胶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和污染来源,以及农村环保工作存在的环境意识差、管理混乱、环境治理资金不足等主要问题。同时结合胶州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提出了编制农村生态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农业、实行农业清洁生产等解决胶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公益林生态补偿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内涵,生态补偿是一种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依据吉林省公益林现状,从公益林的生态补偿依据、标准和公益林的公共商品属性以及社会性诸问题,探讨解决吉林省公益林生态补偿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平衡"是世间万物之本,而生态健康却与自然、社会、政治以及人体平衡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健康已成为现代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生活。本文提出了"平衡"是生态健康之本,从一个新颖的视角-"平衡",简明地论述了平衡在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与生态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文章中阐述的观值得思考,对如何理解和审视"生态健康"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建设使城市生态规划逐步成为全球城市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对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厦研究进展厦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对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生态安全格局理论、生态足迹理论、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等现代生态理论,以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城市生态规划研究中的应用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全国第一次生态经济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六日至十三日在南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许涤新、于光远、马世骏、侯学煜等同志,以及从事自然科学、经济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共一百二十七人。会上讨论了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并根据十二大的文件精神,用生态经济的观点探讨了我国的经济建设问题。生态经济学是与一门生态学和经济学有着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学科。它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从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相互作用来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从学科的作用分  相似文献   

17.
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扩大绿色生态空间的重要区域,在实现全国生态资产保值增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围绕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资产保护成效及驱动力开展的研究较少。为明确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资产保护的驱动力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利用遥感影像并结合图像解译、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生态资产展开分析,并将其与非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重点生态功能区内森林、灌丛、草地和湿地生态资产总面积为349.30万km~2,优级和良级生态资产占生态资产总面积的42.42%,生态资产综合指数为21.19。15年间,重点功能区内生态资产总面积增加0.05%,优级和良级生态资产面积占比分别增加0.59%和0.85%,生态资产综合指数增加2.94。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资产面积和质量增幅均小于非重点生态功能区,然而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资产指数增量高于非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恢复是驱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资产面积变化的主因,对原有生态资产的保护是促进生态资产指数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力(贡献率达81%),城镇化和农业开发对生态资产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贡献率达-6.81%)。研究表明,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资产保护成效显著,同时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本研究也为优化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城镇化和农业开发的管理提供了证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环境教育》2007,(11):20
十一月,"生态文明"这个词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报章、杂志、各级环保部门以及公众的口中,《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规划纲要》的发布则为生态文明做了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19.
关于推进山海关生态区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海关区社会、经济、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生态区建设的优势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实际出发,对生态区的建设提出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特别是在生态产业(农业、工业、旅游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者生态行为的意识层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界定生态旅游者概念的基础上,从生态旅游者的生态行为意识角度出发,将其划分为自在、自觉、自为三个层次,并根据实践的需要探讨了提升生态行为意识层次的几个措施:制订生态旅游者的行为准则、实施生态伦理教育和进行生态行为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