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问题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关键措施之一。西方经济学者普遍认为经济增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而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还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基于2001—2011年中国1988个县的县域GDP和就业劳动力数量的面板数据构建了PVAR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以考察县域经济与就业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增长并不能带动县域就业的增加;相反,县域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有微弱的抑制作用。从要素贡献角度看,就业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但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微弱。  相似文献   

2.
张宇燕 《绿叶》2010,(Z1):139-142
1999年,中国人均GDP1000美元,韬光养晦有所作为;2009年,中国人均GDP4000美元。高速经济增长能持续多久?从经济的约束条件来回答,中国的高速增长没有问题,可持续性也很强。按此势头下去,2050年的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总量与美国持平。这时候的中国要用什么样的新原则和世界交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对于人类到底能贡献什么?预测未来,历史是基础。龙是中国的图腾,象征着中华文明结晶状拓展的方式,自发、和谐的融合是其灵魂。  相似文献   

3.
张宇燕 《绿叶》2010,(1):139-142
1999年.中国人均GDP1000美元.韬光养晦有所作为:2009年.中国人均GDP4000美元。高速经济增长能持续多久?从经济的约束条件来回答.中国的高速增长没有问题.可持续性也很强。按此势头下去,2050年的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总量与美国持平。这时候的中国要用什么样的新原则和世界交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对于人类到底能贡献什么?预测未来.历史是基础。龙是中国的图腾.象征着中华文明结晶状拓展的方式.自发、和谐的融合是其灵魂。  相似文献   

4.
发挥比较优势可能是一个陷阱——落后国家短期受益、长期受损,产业结构技术密集化进程放慢。而产业结构技术密集化越快,经济增长就越快;不能迅速实现产业结构技术密集化的国家,其可持续的经济增长速度必定不快。要想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技术立国"势在必行,反之大而不强;趋强阶段高关税保护的世界经验不应忘却,反之技术很难升级。  相似文献   

5.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声音     
《环境教育》2012,(3):8-8
声音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明了中国环境保护的决心。他还说: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相似文献   

7.
未来中国的道路难以预测,高速增长背后矛盾丛生。与19世纪的美国相比,除开种种不同,中国目前的改革节奏劲头不足,未能完全适应实践需要。当下社会里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不少,尤其是单维的发展观,业已成为导致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的一大主要来源。未来中国施政重点在于发展模式转型。政府要加大落实政策的决心、力度和勇气。  相似文献   

8.
袁钢明 《绿叶》2008,(12):28-33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甚微,政府应在自身的宏观经济政策上进行适度调整。我们面对着经济增长的矛盾:GDP增长高于10%,是通货膨胀;GDP增长低于10%,是失业增多——通胀和失业的权衡困扰着决策。要使2008年下半年骤然变冷的中国经济转热,关键还在落实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9.
一个经济凋零的战败国日本,在不到20年时间里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一点对渴望经济赶超的第三世界各国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所付出的沉重的环境代价,也值得人们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泰尔指数的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的碳排放及其变化趋势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如何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抑制CO2排放增速、提高碳生产率是关键,而这需要依赖于省区层面的减排行动,从区域层面研究碳生产率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测算了东、中、西部地区域碳生产率的泰尔指数,并对总差异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中的效益,能够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发展。但是我认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有可能会带来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12.
《绿叶》2008,(12):40-45
以投资为主体的经济刺激措施,解决不了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产业格局必须与就业格局、社会格局相匹配,简单地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或者产业升级都会引发宏观经济过度波动的危险。比较恰当的、适度的改变,需要政府对各项经济政策的顺序和力度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3.
简讯     
中华环保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在“关于推进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面临着土地、水、能源三种基础资源的严重制约。中国年水资源量约为28124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400立方米,仅为全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世界149个国家中,排在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少数几个贫水国之一,并且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难度大,人均可供应量不足1000立方米。随着人口增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可供应量还呈下降趋势。同时,污水排放总量继续增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全国污水排放总量,国家环保总…  相似文献   

14.
今年的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主题是“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再一次强调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典型的全球性问题,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不再只是政府和公益机构努力倡导的理念,而是已经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方向。为呼应世界主题,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节能减排的决心和行动,环保部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减少污染一一行动起来”,目的在于进一步引导公众关注污染防治,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2008,(9):14-15
随着中国的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1986年至1994年中国的ODS使用量以年平均12%的速度增长。1995年底发达国家停止生产和使用ODS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ODS使用和生产国。  相似文献   

16.
陈小平 《绿叶》2012,(1):13-18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其"高消耗、高排放"的增长模式,不仅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更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由此成为了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必然选择。在绿色发展的框架下,绿色转型的"魂"最终要落在企业这个"体"上,如何让企业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环境、环保与责任的承担者,需要企业转变风险意识,适应绿色发展的潮流,还需要政府强化服务、引导、扶持职能和全社会的关注、理解与支持。  相似文献   

17.
郇庆治 《绿叶》2008,(6):16-23
中国的发展,正日益呈现出一种"增长经济"而不是"增长中经济"的特征。中国所面临的真正生态威胁,是经济与社会对经济增长本身的不断增加的依赖。中国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红绿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也许可以成为更有效地抑制与逆转增长经济化的趋势,尽管并没有任何中国肯定会这样做的保证,而且即使选择这样做也未必能成功,但生态社会主义的选择极可能把中国带向十分不同的未来——一个更加绿色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之后,国家环保总局依然高调为政,愈挫愈勇,于2月7日掀起“环保风暴”。这固然是与相关领导人有所作为的良好愿望有关,更重要的,则是时势使然。所谓“时势”,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中国的环境容量已经支撑不起当下高能耗、高污染、高破坏的经济增长模式;二是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在今后相当长  相似文献   

19.
绿色发展就是绿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鞍钢 《绿叶》2008,(4):20-25
中国要成为世界环保领域负责任的大国,惟有走绿色发展之路,创造生态环境保护的奇迹。如何夯实绿色发展道路的基石?中国需要实行基于市场机制与公平原则的绿色改革,在环保政策、能源政策、工农业发展、贸易发展等领域实现"中国式跨越"——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跨越。中国实现绿色崛起的模式,将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样板,这就是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贡献——绿色贡献。  相似文献   

20.
汤向东 《环境教育》2006,(10):23-25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27年了,中国经济也增长了27年,但是,现在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经济高增长伴随着高能耗.这种增长模式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因为我国入口超过13亿人,而且大部分是农村人口,再按照以前那种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不仅我国和世界现有的能源无法保证供应,而且我国现有的国力都无法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