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我国历史上遭受过多次严重地震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等,造成了数万乃至数十万人遇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之际,提出了防震减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将未来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从震后向震前转变,尽最大可能降低地震灾害风险、减少未来大地震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经济冲击,  相似文献   

2.
唐山抗震精神唐山抗震精神是指唐山大地震发生时及震后救灾活动中支撑、激励、鼓舞和引导唐山人奋勇崛起,艰苦卓绝,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论地震灾害心理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绍玉 《灾害学》1996,11(2):86-90
依据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现场调查材料,考察了地震灾害给人造成的心理伤害,分析了震灾心理的形成机制和表现特征,提出了地震灾害心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目标,同时对地震灾害发生后实施心理救助的问题也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发展危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发生在大、中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区的强烈地震,往往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从本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仙台、唐山、天津、布加勒斯特、墨西哥城、阿加迪尔、危地马拉、马那瓜、洛杉矶等大、中城市遭遇烈度达8度以上地震的袭击,3000多万人受灾,其中30多万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达几百亿美元。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解放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315次,其中7级以上强震46次。我国约有40%的大、中城市地震基本烈度在7度以上。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之后,城市地震灾害的防御工作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河北唐山大地震44周年。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这个英雄城市考察时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此进行了全面的顶层制度设计、科学的组织体系构建、系统的能力建设安排。44年过去,如今的唐山已从"不设防的城市"到"抗震型城市标杆"。7月25日上午,由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指导、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特别支持了一期首都科学讲堂《唐山大地震与城市地震灾害防治》主题讲座。当年大地震给京津冀地区尤其是唐山城区造成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为何异常惨烈?唐山大地震以后,中国的地震科技取得了哪些进步?这些年我国是如何完善城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的?本刊也就这些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高孟潭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震灾害紧急救助的时序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苏幼坡  刘瑞兴 《灾害学》2000,15(2):33-37
基于唐山地震和阪神地震 ,从理性认识的高度分析了城市地震灾害紧急救助的主要时序特性。这些特性是地震救灾的一种规律 ,它们取决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 ,多种灾害的叠加性、综合性和不能自发复原性 ,灾民性命救助的急迫性和救灾内容、步骤、方法的雷同性等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的惨剧,相信许多人还记忆犹新。而对新疆巴州这样一个似乎远离地震灾害的地区来说,人们好像觉得地震离我们太远太远,用不着杞人忧天,防震减灾意识就显得非常淡漠,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巴州还有一个地震预防管理部门,甚至有的人竟把询问地震情况的电话打到了气象部门。对此,巴州地震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很是无奈。 这位负责人日前在接受巴音郭楞日报记者采访时心情沉重地说,对于地震这种自然灾害,最怕的就是对其不设防。平时头脑中没有防范意识和防震措施,一旦地震灾害降临,损失就会十分  相似文献   

8.
唐山抗震纪念馆原名“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始建于1986年,是为了纪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纪念唐山人民抗震救灾的伟大业绩,弘扬抗震精神、教育后世子孙而建立的永久性纪念馆。 建馆以来,我们本着这一宗旨,在宣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是唐山地震30周年,也是邢台地震40周年,这两次地震分别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我国遭遇地震灾害最严重时期的结尾和开端,它们对于人们了解和认识地震灾害,加强防震抗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地震局要求各地广泛开展纪念宣传活动,以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提高防震避震能力。为此,江苏省和南京市地震局商定在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八届科普宣传周期间,会同有关部门通过互联网络,在全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竞赛,促进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学习和掌握地震知识:  相似文献   

10.
地震灾害心理伤害的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结合唐山地震灾区社会恢复与社会行为问题研究,对将近2000份有关地震社会问题的问卷进行了重新统计、整理,归纳提炼出了与地震灾害心理伤害相关的内容。作者作为地震灾害的幸存者,与灾民相伴,对他们进行了相关的心理帮助,并作了大量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灾害造成的心理伤害程度,同时进行了灾害心理统计与分析,总结研究了地震发生前后的各种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并不是想再一次拥有它,我却非常地怀恋它。在废墟上小屋生活的岁月,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点点滴滴的事情都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废墟上的小屋叫简易房,又称地震棚。震憾全球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几乎使所有的唐山人都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时值酷署盛夏,幸存者擦干了身上的血迹,葬埋了震亡的亲人,搭起形态各异的窝棚栖身。就在那时,西方某通讯社说:“唐山从地球上抹掉了”。 不管西方怎么讲,唐山该恢复还是要恢复的,中国有志气有能力恢复唐山。残垣断壁,废墟茫茫。一座拥有百万人口、  相似文献   

12.
<正> 1 引言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地震灾害记载最为悠久和丰富的国家之一,多种文献都有地震灾害的记载。随着地震对策、地震社会学研究和“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开展,随着政府对综合防灾工作的加强,对地震灾害数据资料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有必要不失时机地把散见于多种文献的灾害数据资料收  相似文献   

13.
唐山地震,惊天动地。岁月匆匆流过,蓦然回首,依稀感到那场对于地球的巨大震撼……一1976年7月28日,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忘记的日子。那场将唐山夷为废墟的巨灾,让我们整整冷静地思考了30年。毫无疑问,我们还将长久严肃地思考下去。  相似文献   

14.
190年前,河北磁县发生了7 12级破坏性地震,震中烈度达到10度。近年来,作为地震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河北省始终坚持不断探索,大力推进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地震灾害综合防震能力全面提升。回望历史,我们铭记灾难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5.
李平 《防灾博览》2009,(5):54-57
面对严重的地震灾害,我国人民一直在努力探索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和对策。在地震灾害面前,我们需要一个富有应变能力的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地震是一种不分国界的全球性自然灾害之一。据有关资料报道,本世纪全世界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160万人,近50年粗略统计,经济损失已超1000亿美元,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目前世界上有三分之一大城市和人口高度集中的重要地点位于地震活动带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地震学家B.Bllham最近研究了本世纪末全世界100个人口超过200万的大城市,发现有40%的大城市位于板块边缘200km范围,或紧靠曾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到2035年将有6亿人口生活在这些城市里。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地震灾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民防苑》2006,(5)
今年的7月28日,是唐山地震30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政府规定的第20个防震减灾日。由于唐山大地震发生在“文革”后期这一政治动荡的日子里,使得灾情更加惨烈,认真总结并汲取唐山地震留给我们的惨痛教训,对做好今后的防震减灾工作,有着非同一般的积极意义。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  相似文献   

18.
抓住震后公众关注地震的有利时机 社会各界不仅对地震灾害事件十分敏感,而且对防震减灾宣传也很敏感。所以防震减灾宣传的时机不好把握,难以“无因而举”。如果不是逢“科普宣传周”或“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等活动,对报刊、广播、电视做的宣传,人们往往作种种猜测联想误解为“要地震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不是个别的,于是防震减灾新闻宣传要“慎重”的含义之一,便是要选择好“时机”避免这种负面效应发生。 地震灾害是稀少事件,人们一旦得知地震造成灾害后,心理上首先是自然地认可它,关注它。在这种心态下,人们乐于得知有关的消息。此时这种“有因而发”的报道也会让人较少产生“我们  相似文献   

19.
世界地震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灾害系统理论为基础对世界地震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包括人口死亡风险和经济—社会财富损失风险。以50a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作为世界致灾因子强度的指标,利用各个国家的地震灾害建筑物易损性和建筑倒塌造成人口死亡的可能性,构建了各个国家的地震灾害人口死亡易损性表,并以人口密度作为承灾体暴露度,进行人口死亡的风险评估。将GDP数据通过投资率转化为社会财富,以此代替GDP作为社会经济承灾体,计算不同致灾因子强度下的经济损失率,进行地震灾害经济—社会财富损失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世界地震灾害人口死亡和经济—社会财富损失风险的分布总体格局与致灾因子的空间分布一致,但局部与承灾体的总量分布及其易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地震灾害损失的严重性 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1831年我国有地震历史记录以来,至今共记录到6级以上强震800多次,遍布于除浙江、贵州以外的所有省份.就浙江、贵州两省而言,也都发生过5~6级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