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油页岩灰渣为原料,结合微波干燥、热风干燥和烘箱干燥3种方式在常压下成功地制备了SiO2气凝胶,研究了干燥方式对气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干燥工艺都能制备出性能较好的气凝胶,密度为0.0703~0.112 g/m3,比表面积为718~1360 m2/g,孔体积为2.37~4.29 m3/g,孔径为11.8~14.1 nm。其中微波干燥制备气凝胶弥补了传统的烘箱干燥使凝胶受热不均而产生温度梯度的缺点,缩短了干燥时间,减少了粉体团聚,使气凝胶尽可能保持了原有的孔结构。  相似文献   

2.
以太平洋铁锰结核样品为例,研究了微波辐射对样品各种操作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微波辐射的作用下可形成原子团,特别是可引起聚合物分子键的断裂,并使脱水过程和贵金属(特别是Rh、Pd、Pt)配合物内部配位界的取代反应加快。提出了在样品干燥,分解和富集等阶段使用微波辐射处理铁锰结核样品的流程。  相似文献   

3.
微波热脱附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凭借高效、清洁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多数微波土壤热脱附研究装置均由家用微波炉改造而来,无法满足微波热脱附实际应用所需的高功率、高精度温度控制等条件。因此,选用苯系物中的邻二甲苯作为目标污染物,以自配污染土壤为样品,采用自制微波热脱附装置为平台进行实验,针对微波功率、微波加热时长、土壤含水率等工艺条件进行单因素影响实验。同时,构建微波加热土壤模型,设置相同条件,并得到相符的结果。并利用该模型推测其他单因素影响实验的假设。实验与模拟结果表明:微波对土壤热脱附的最佳功率为1600 W,热脱附时间为27 min,含水率为17%,推测样品放置于临近加热腔中心位置时对邻二甲苯去除率最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电镀污泥质量、微波功率、干燥时间及料层厚度对电镀污泥脱水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电镀污泥质量为50 ~ 150 9,微波干燥时间为2~6 min,微波功率为120~ 700W,电镀污泥料层厚度为5~25 mm的试验条件下,微波干燥时间、微波功率、料层厚度对电镀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是显著的,电镀污泥质量对电镀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纳米TiO_2的溶胶-微波法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溶胶-水热法及溶胶-微波法三种方法合成出纳米TiO2,借助XRD、UV-Vis吸收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甲基橙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物相分析表明,所得样品均为锐钛矿相TiO2,与其它两种方法相比,溶胶-微波法合成的样品衍射峰明显宽化,强度明显降低,说明该法合成出纳米TiO2粒径较小;UV-Vis吸收光谱表明,溶胶-微波法合成的样品在可见光区和紫外光区对光均呈现更强的吸收,说明该法合成的粉末对光具有更高的利用率。光催化实验表明,溶胶-微波法合成样品的光催化活性高于另两种方法,紫外灯连续照射5h,甲基橙溶液脱色率为99.06%。此外,将该样品用于延安卷烟厂蒸叶车间废水的光催化氧化处理,效果较好,太阳光照射3d后COD去除率为77.4%。  相似文献   

6.
陈丽娅 《环保科技》2003,9(3):27-29
采用热效率高的微波消解系统对水环境中总磷样品进行消解 ,用不同的微波消解时间、功率对同一样品进行实验 ,并将该法与总磷测定的常规过硫酸钾消解法进行比较 ,结果证明 ,微波消解法高效安全、简便快速、省时省电、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一般对放射性实验动物尸体都采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清法来保存。但浸清后却造成尸体后处理的许多困难,并易造成环境污染。据此,上海市工业卫生研究所以1981年开始经过二年多研究,参照国外先进技术,试验成功微波干燥处理放射性实验动物新工艺,并试制成FW-Ⅰ型动物微波干燥机。放射性实验动物尸体主要由一台WBL-1500-Ⅰ型微波炉进行干燥脱水。微波振荡频率2450±50MH_2,输出功率1.5KW,平均脱水能力为20g/分。通过实验所处理尸体放射性干燥过程中随尾气向外排放,如氚水  相似文献   

8.
水环境中总磷的微波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效率高的微波消解系统对水环境中总磷样品进行消解,用不同的微波消解时间、功率对同一样品进行实验,并将该法与总磷测定的常规过硫酸钾消解法进行比较,结果证明,微波消解法高效安全、简便快速、省时省电、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微波消解-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快速分析水中的总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微波前处理方法对水样中总磷进行消解分析的研究 ,探讨微波功率、加热时间、样品体积等对样品消解的影响 ,建立了微波消解样品测定的方法。测定结果表明与经典方法具有可比性 ,并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省时、节省成本、测定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微波加热(干燥)原理,通过试验确定了影响微波干燥效果的主要因素:微波干燥时间、微波干燥功率、脱水污泥的质量以及脱水污泥的形状(形状系数)等,并且探讨上述因素对微波干燥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选取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代表自来水中易被灭活和不易被灭活的微生物,研究了微波无极紫外光最佳杀菌效果的极限浊度和照射时间。在此条件下,考察了自来水中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杀灭情况,并与普通中压汞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最佳照射时间为210s,微波无极紫外光杀菌率高达99.92%;为了获得最佳的杀菌效果,原水浊度应<8NTU,杀菌的极限浊度为40NTU;微波无极紫外光在180s时,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达到100%;在300s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杀菌率达到100%,明显高于普通中压汞灯产生的紫外线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实验利用提取茶多酚后的废茶以微波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研究磷酸活化剂浓度、微波功率、微波辐照时间、浸渍比等因素对制备的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分别通过单一因素分析及正交实验,找到制备活性炭的最佳条件:微波功率700W、辐照时间8min、磷酸浓度20%、磷酸/样品浸渍(质量)比3:1。利用该最佳条件制备的活性炭,验证实验表明:亚甲基蓝吸附值均〉75.12mg/g,活性炭平均回收率达到65.28%。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海南八门湾斑节对虾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提取方式及转移试剂的结果对比,优化海洋生物样品脂肪酸的前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提取,辅以正己烷和甲醇(含5% HCl)为转移试剂的提取效果优于其他方法,回收率可达到90%以上,且实验步骤简化,提取时间缩短。同时,该方法不会对单个脂肪酸产生选择性影响,可广泛用于海洋生物样品的脂肪酸提取。  相似文献   

14.
微波照射是对活性炭非常有效的一种改性处理。综述了微波照射活性炭后其表面孔径与含氧官能团的变化,总结分析了不同功率下微波照射对活性炭脱硫脱硝性能的影响,得出结论:微波照射会使活性炭平均孔径增大;微波照射会使活性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脱除,且微波照射功率越大含氧官能团脱除越多;微波照射活性炭对其脱硫有较好效果,而微波照射功率增大对活性炭脱硝的效果则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核电站废离子交换树脂微波干燥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核电站产生的废树脂,大多数采用暂存或水泥固化方法,但水泥固化增容比达4.8~5.2。桶内干燥工艺以其工艺简单,减容比大等优点,已在国外核电站得到应用。微波干燥具有由内向外的干燥特点。据报道,微波干燥废树脂的减容比可达5。用微波作为热源,在桶内干燥条件下对核电厂产生的废树脂开展了可行性研究。研究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初始含水率50%左右的树脂,干燥后的含水率均小于10%,减容比为1.5~2。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干燥废树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应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环境实验室(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Environment Laboratories,IAEA-EL)国际互校样品进行了测定,并对沉积物中样品称量、消解过程、样品定容方式、标准溶液配置、标准曲线拟合等影响样品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评定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消解过程是影响分析准确度的最主要的因素。根据IAEA国际互校样评估报告,除未进行Z-Score评价的元素外,其余元素评定结果均为可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特种工程塑料聚醚醚酮(PEEK)在紫外光照射实验室加速条件下的老化行为。方法 对PEEK塑料采取紫外线光老化方式进行试验,对老化前后的样品进行外观变化、力学性能、热性能、微观结构表征与分析,明确紫外环境因素对材料的性能影响,进而确定PEEK塑料在紫外光条件下的老化行为。结果 随着紫外光老化时间的增加,PEEK样品表面变黄,颜色加深,出现鼓包与裂纹等宏观与微观损伤。样品内部力学性能、热性能、红外特征吸收峰、元素含量与价态没有明显变化,样品表面热性能下降,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特征吸收峰变化明显。结论 PEEK塑料表面对紫外光比较敏感,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容易发生表层的分解,短时间内不会引起材料整体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亚甲基兰分光光度法测定气态硫化氢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气态污染物H2S测定方法亚甲基兰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索研究,得出该方法最佳实验室测定条件,包括标准溶液和吸收溶液的选择,显色剂和样品的稳定时间,SO2、NOx对测定方法的影响以及样品的吸收效率等。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校准曲线斜率为0.148~0.151吸光度/μgH2S·11mL,标准偏差1.2×10\+-3,环境监测样品回收率为84%~89%。  相似文献   

19.
以1个新鲜的半远洋沉积样品(来自南海陆坡)和2个新鲜的近海沉积样品(来自中国青岛胶州湾)为例,针对目前国际通用沉积物有机碳检测方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发现用冷冻真空干燥法替代目前流行使用的热烘干法,所有的3个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值都比使用烘干法所得值高出20%以上.通过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热烘干步骤的蒸发物进行检测,证实了其中有机碳的存在并显示了其组成成份.另一方面,不同干燥时间的冷冻真空干燥对比实验则证实了该方法没有造成有机碳的损失.基于这些结果,认为在目前的国际通用沉积物有机碳检测方法中存在着较大的系统误差(>20%),这个误差是由样品前处理中的热烘干步骤所造成的,而采用冷冻真空干燥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这一误差.因此,建议修改现有的国际通用测定方法:前处理过程中用冷冻真空干燥法取代热烘干法.同时,鉴于这一误差的重要性,对已发表的科学文献中的有机碳数据,以及基于这些数据而推导的科研结论等都可能有必要进行重新审查或验证.  相似文献   

20.
黄土中宇宙成因核素~(10)Be提取条件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利用中国黄土中的宇宙成因核素~(10)Be示踪高分辨率的古地磁场变化研究工作需要高精度、低本底的化学实验结果,为获得现有样品制备流程的详细数据并优化实验流程,文章对酸提取效率进行了检验。通过采用不同温度、不同酸度在加热板和微波消解仪下的提取效率对比检验,获得了不同条件下的可靠实验数据,检验了现有流程提取两次可将样品中90%以上的~(10)Be提取出来,达到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