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子工业清洗废水是较难生物降解的工业污水之一,因此,须采用其他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文章通过室内烧杯试验研究了采用高铁酸钾氧化法处理该种废水的影响因素和方法,当该种废水的COD浓度在500~800mg/L范围内时,调整废水pH=2左右,投加量高铁酸钾3g/L左右,并分次投加,则当反应时间超过30min后,其COD的去除率可达40%左右,且效果稳定。活性炭吸附可以进一步去除高铁酸钾反应出水的COD,当活性炭投加量高于10g/L,吸附反应5h时,出水COD低于100mg/L,符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分析检测了ABS树脂B区、C区、E区及混合废水水质,合理选取混凝气浮法对ABS树脂废水进行了药剂实验,分别选取8种破乳剂和10种絮凝剂对各区废水及混合废水完成了最佳药剂的筛选以及投加量优化,分析得出重要结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最后对处理成本进行了分析比较。B区废水最佳破乳剂和絮凝剂为PAC和AN910SH,其最佳投加浓度分别为125 mg/L和12.5 mg/L,其COD、浊度去除率分别能达到95.3%、93.9%和95.1%、95.95%;C区废水最佳破乳剂和絮凝剂为R-破乳剂和FO4440SSH,其最佳投加浓度分别为80 mg/L和8 mg/L,其COD、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0.20%、94.35%和97.15%、94.95%;E区废水最佳破乳剂和絮凝剂为R-破乳剂和PAM1,其最佳投加浓度分别为50 mg/L和10 mg/L,其COD、浊度去除率分别为78.30%、97.00%和80.40%、97.60%;混合区废水最佳破乳剂和絮凝剂为R-破乳剂和PAM1,其最佳投加浓度分别为100 mg/L和12.5 mg/L,其COD、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8.15%、81.20%和79.05%、98.15%。  相似文献   

3.
FCC废催化剂对炼油厂生化后废水臭氧氧化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液化催化裂化(FCC)废催化剂对炼厂生化后废水进行吸附和臭氧化处理,对初始COD浓度约为90mg/L的生化后炼厂污水,当用废催化剂作为吸附时,COD去除率达到41.1%;当臭氧投加量为0.022g/L时,加入FCC废仙伦剂COD去除率可达59%,其臭氧化指数(OI)为1.58;反应前后废水pH基本不发生变化,试验结果表明,FCC废催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处理生化炼废水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4.
油田作业废水臭氧化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油田作业废水(COD)高、难降解的特点,探讨了废水的pH、COD初始浓度、臭氧投加量和臭氧化时间等因素对油田作业废水的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化对油田作业废水COD去除效果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废水pH、废水的COD和臭氧投加量;当废水的COD为1064.0mg/L、pH为3.0、臭氧投加量为10g/L时,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69.1%;臭氧化处理对低浓度油田作业废水的COD去除效果低于其对高浓度废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生化出水,探讨了初始pH对微电解过程COD降解速率、出水中Fe2+和Fe3+变化规律以及后续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为优化联合工艺提出了微电解反应pH过程控制的理论。采用pH过程控制时,微电解对COD降解速率大大提高,降解过程基本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同时可大大提高Fe2+和Fe3+浓度及总铁析出量。试验结果表明:当初始pH=2.5,以3.0L/h连续性投加稀硫酸100 min,曝气微电解反应2 h,出水再投加1.0mL/L的H2O2进行Fenton氧化2 h,出水COD总去除率可达85.6%;采用pH过程控制可将微电解出水ρ(Fe2+)浓度从48.6 mg/L提高至149 mg/L,COD降解速率从10.9 mg/(L·h)提高至23.8 mg/(L·h)。  相似文献   

6.
利用混凝沉淀联用微电解氧化法对煤气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采用聚合硫酸铁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进行混凝实验,混凝后出水采用强化微电解法进一步除去有机物和色度等。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实验最佳pH值为6.50,聚合硫酸铁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投加浓度分别为300 mg/L和1~3 mg/L,混凝沉淀可以使COD由650.0 mg/L降到209.9 mg/L,平均去除率约67.7%;混凝处理后调节pH值为3.05,Poten MEF-1403填料100 g/L、投加H2O2浓度为100 mg/L、反应105 min后,COD可以降到90.9 mg/L,综合去除率达86.0%,色度由400倍降到6倍,去除率达98.5%,UV254去除率为94.3%。混凝沉淀和强化微电解法组合工艺可以有效的应用于煤气化废水的深度处理,经处理后废水主要指标完全可以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电镀园区废水重金属处理效果,以氧化+还原+中和+沉淀为主体工艺,应用了高级氧化破络技术和电化学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次氯酸钠氧化破络、中和沉淀、螯合树脂交换吸附等工艺处理含镍废水,总镍浓度降可至0.05 mg/L;采用焦亚硫酸钠还原法处理含铬废水,Cr~(6+)、总铬浓度分别降至0.003~0.005 mg/L和0.1~0.2 mg/L;采用多级氧化破络预处理络合废水,并通过多级物化工艺结合电化学反应处理非一类污染物废水,总排放口总镍、总铬、总铜、总锌、氰化物浓度分别降至0.08、0.1、0.05、0.04和0.01 mg/L。  相似文献   

8.
对微波辅助均相催化氧化处理吡虫啉农药废水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H2O2投加量、均相催化剂Fe2+浓度、微波辐照时间及功率、废水温度、废水pH值等因素对该农药废水COD处理效果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即100ml初始COD浓度为268mg/L的农药废水,H202投加量为26.52g/L,均相催化剂Fe2+浓度为109.8mg/L,在微波功率119W,辐射时间为4min,pH为6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78.51%。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水性油墨废水的活性炭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混凝沉淀预处理后的废水,采用颗粒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处理效果较好。吸附操作的最佳pH范围为4 ̄7,吸附平衡时间为1h,当进水COD浓度400mg/L,要求出水COD浓度<100mg/L时,颗粒活性炭用量约为4g/L。  相似文献   

10.
隔油-共沉淀-Fenton预处理制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隔油-共沉淀-Fenton法对含有大量的苯、甲苯、铝及苯甲酮的制药废水进行处理。经隔油处理,COD由147 490.8 mg/L降至139 518.4 mg/L,后通过调节pH值来去除大部分的铝离子,pH=7时效果最佳,COD大约降至10 000 mg/L。Fenton最佳氧化条件为:pH为7,H2O2的投加量为1.6 g/L,H2O2和Fe2+的投加量比为14,反应去除时间为5 h,在此条件下COD降为840 mg/L,去除效率为91.6%;Fenton氧化预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也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臭氧-活性炭技术处理炼化企业RO浓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臭氧-活性炭技术对炼化企业RO浓水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研究该废水在不同pH、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时间、投加催化剂、活性碳吸附时间和活性碳投加量条件下RO浓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确定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炼化企业RO浓水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pH为8,臭氧投加量为75 mg/L,臭氧接触时间为5 min,催化剂KMnO4的投加量为35 mg,活性炭吸附时间为150 min,活性炭投加量为4 g/L时,臭氧-活性炭技术对RO浓水中COD处理效果达到最佳,总去除率为58%。  相似文献   

12.
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超稠油废水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采用自由表面流芦苇湿地处理超稠油废水。当芦苇床的水力负荷为3.33cm/d时,对于年平均进水COD459.16mg/L,石油类27.65mg/L,BOD5 33.52mg/L,TN13.74mg/L的超稠油废水,该系统的出水指标为COD77.21mg/L,石油类1.42mg/L,BOD53.90mg/L,TN1.60mg/L。去除率分别为:COD83.18%,石油类94.86%,BOD588.37%,TN88.36%,pH值由7.87降至7.77。处理后的超稠油废水对土壤的污染并不明显,对芦苇的生长和材质指标几乎没有影响。可见,自由表面流芦苇湿地深度处理超稠油废水的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超稠油废水处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冀忠伦  周立辉  张海玲  任建科  赵敏 《环境工程》2012,(Z2):446-448,480
试油废液具有黏度高、COD高、色度深、气味恶臭等特点,常规技术工艺复杂、处理时间长、成本高。微波技术具有加热、诱导催化、辅助絮凝等优势,能产生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微波应用于试油废液处理可大大提高处理效率,实验表明:应用微波处理试油废液絮凝剂加量减少25%,处理时间仅为常规工艺的1/3,微波作用使COD去除率由常规Fenton氧化的50%提高到80%,反应时间由30min缩短到10min,pH值在3~6之间、FeSO4.·7H2O加量0.15g、活性炭加量2g、H2O2加量2g,COD值可降至100mg/L以下。  相似文献   

14.
金剑  李晓东  池涌  严建华 《环境科学》2010,31(4):1101-1107
研究了水热-碳酸钠法对医疗废物焚烧炉飞灰中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及稳定化机制.结果表明,在水热条件下,碳酸钠能有效地降低飞灰中重金属的渗滤毒性,并且飞灰经水热处理后产生的废水中重金属的浓度也较低,避免了二次污染.原始飞灰中7种重金属的渗滤毒性为:Cd1.97mg/L,Cr1.56mg/L,Cu2.56mg/L,Mn17.30mg/L,Ni1.65mg/L,Pb1.56mg/L和Zn189.00mg/L,选择最佳工况对飞灰进行水热处理后(碳酸钠/干灰投加量:5/20,反应时间:8h,液固比:10/1),重金属渗滤毒性大为降低,Cd、Cr、Cu、Mn、Ni、Pb渗滤浓度均小于0.02mg/L,Zn的渗滤浓度为0.05mg/L,符合国家标准GB5085.3-2007,水热反应后废水重金属浓度均低于0.8mg/L.水热反应后飞灰重金属渗滤毒性和反应产生废水中重金属浓度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反应时间的延长有利于硅铝酸盐的结晶与老化,使重金属在硅铝酸盐晶体中位置发生迁移,形成重金属稳定性很强的结构.重金属稳定化机制主要是由于硅铝酸盐胶体形成,结晶、老化过程中对重金属离子共沉淀与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物脱氮系统对重金属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合并集中处理是未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趋向。根据工业废水中常见的Cu2+和Zn2+两种重金属离子,研究了生物脱氮系统对Cu2+和Zn2+的耐受性。试验发现ρ(Cu2+)>0.5 mg/L对生物脱氮系统中COD和TN的去除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ρ(Cu2+)>5 mg/L对NH 4+-N的去除影响较大,对硝化过程产生抑制作用。ρ(Zn2+)>30 mg/L时对生物脱氮系统的有机物、NH 4+-N和TN的去除产生明显的影响。通过逐渐提高Cu2+、Zn2+浓度对生物脱氮系统进行驯化,可显著提高微生物对重金属的适应性和耐受性,保证污水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瓜尔胶为主要成分模拟含压裂液废水,采用微电解工艺,研究了Fe/C质量比、进水pH、停留时间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由数据得知,当Fe/C质量比5:1,进水pH值为3.0,反应90 min条件下,CODCr从2 300 mg/L降到1 159 mg/L,CODCr的去除率达到49.6%。实验结果表明,微电解法对含压裂液高浓度煤层气产出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该方法可与生化或人工湿地等技术配合,对出水进一步处理达标排放或利用。  相似文献   

17.
林丹  曾光明  黄瑾辉  方瑶瑶  曲云欢  李雪  罗芳 《环境科学》2009,30(11):3347-3352
胶团强化超滤是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双亲分子结构特性去除水中金属离子的新方法.重金属离子废水经胶团强化超滤处理后的浓缩液中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需进一步处理.采用电解法回收胶团强化超滤浓缩液中的Cd2+,考察了电极种类、电压、电解时间、pH、SDS与Cd2+浓度比等5个条件对电解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对电解有一定的阻化作用.实验得到最佳条件为:不锈钢(阳极)-石墨(阴极),U为2.8 V,电解时间为100 min,pH为4,[SDS]/[Cd2+]=5([SDS]=8.5 mmol/L恒定).在此条件下,浓缩液中的Cd2+的回收率达到了50.26%.  相似文献   

18.
电解氧化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连续式电解槽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研究.考察不同的电流密度、进水pH值、Cl-质量浓度等对电解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在最佳条件下,比较研究电解装置对3种不同来源的垃圾渗滤液各项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连续式电解法对中等COD质量浓度的垃圾渗滤液(COD质量浓度为2 000~10 000 mg/L)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氨氮和重金属,且对难降解的污染物(如苯胺、苯酚等)有良好的去除作用.该法提高了水质的可生化性,强化了后续生化处理,为中试及工业化工程设计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广东佛山市某工业园内污水处理厂采用混凝/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牛仔服装洗水废水进行集中处理,进水水量30 000 m3/d,水质ρ(COD)=411 mg/L、ρ(BOD5)=147 mg/L、ρ(SS)=313 mg/L、色度为239倍、pH=7~9,出水相应指标分别为ρ(COD)=53 mg/L、ρ(BOD5)=16 mg/L、ρ(SS)=32 mg/L、色度为8倍、pH为7.5,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DB 44/26—2001《水污染物排放限制》第二时段中的一级标准。此工艺具有工程投资少、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氯消毒时三氯甲烷形成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二氧化氯与氯消毒时三氯甲烷的形成量。结果表明,氯可与水中有机物反应形成三氯甲烷,其形成量随水中有机物含量,氯投加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当COD为3mg/L,投氧量为7mg/L时,经48h反应后,三氯甲烷形成量将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60μg/L,二氧化氯不与有机物反应形成三氯甲烷,11.33mg/L的二氧化氯与COD为2.67mg/L水样经48h反应,三氯甲烷形成量低于检出限,二氧化氯与氯复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