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凡  刘宇  卢长柱  田刚  张凡  岳涛 《环境工程》2014,32(1):140-143
通过对2 t/h层燃锅炉燃烧条件的分析,提出低氮燃烧技术改造方案,并进行燃料分级燃烧、空气分级燃烧和烟气循环对NOx排放控制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室配风实现空气分级燃烧和燃料分级燃烧,NOx排放量由260~359 mg/m3降为137~182 mg/m3;循环烟气率达10%~15%时,烟气循环可实现降低NOx排放3%~5%;相同燃烧状况下,低氮燃烧技术优化后NOx的排放浓度由低氮燃烧改造前的301~430 mg/m3降低到137~182 mg/m3。层燃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后烟气中NOx浓度低于200 mg/m3,可作为有效的NOx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
利用Aspen Plus软件平台建立了生物质燃烧模型,对燃烧中NOx的生成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的试验结果较好地相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燃烧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对生物质燃烧NOx生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生物质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量随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的增长而快速增长;应用Aspen Plus模拟生物质燃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其模型参数设置较为灵活,能够对多种生物质的燃烧进行热力学分析,可为生物质清洁燃烧技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分段燃烧法及其对NOx的抑制原理。介绍了日本的"FH型重油低NOx烧嘴"和"二次催化燃烧烧嘴"以及作者根据所述原理研制的DNOx—Ⅰ型烧嘴。试验表明,与普通低压涡流式烧嘴相比可降低NOx36.1%。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NOx的产生类型,以及低NOx 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对不同类型工业锅炉的NOx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井口加热炉燃用套管气出现的烟尘排放超标问题,从燃烧方式及燃料组成方面分析发现,加热炉所采用的扩散式燃烧,火焰面燃料侧缺少氧气,燃料产生热分解生成炭黑颗粒;另外,套管气含有大量的重碳烷烃,其稳定性差、分解温度低,加剧了热分解反应。因此,控制套管气质量和改变燃烧方式是治理烟尘排放超标的基本途径。但是井口加装轻烃回收装置,分离出套管气中的重碳烷烃,成本高不可行。最终,基于预混燃烧理论,设计了双调风预混燃烧装置,现场实施结果表明,不仅烟尘排放降低了87.8%,而且NOx排放降低了58.6%、热效率提升了8.2%。实践证明,预混燃烧是治理井口加热炉烟尘排放超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低热值火炬安全设计及运行中所需基础数据,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低热值火炬燃烧模型,对典型的低热值火炬燃烧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低热值火炬气燃烧产物分布、温度场等基础数据。结果表明,低热值气体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NOx,其中主要为NO;NO主要是由N2在高温下氧化而生成的,即热力型NOx,低热值火炬燃烧器设计时,应注意采取措施降低热力型NOx的产生。低热值气体燃烧时的CE和DRE均小于98%,因此低热值火炬设计和运行时,应考虑燃烧效率的问题,通过掺烧或伴烧的方法提高其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7.
对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煤燃烧中的NOx生产过程及对空气进行分级的燃烧技术,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8.
日本为了降低工业用锅炉排气中的N0。含量,最近开发了“涡流两段燃烧法”。其原理如下:(1) 在一段燃烧室内因O:燃烧,所以能迅速控制NOx的产生。(2) 用高温还原火焰抑制可燃气体NOx的生成。(3) 利用稀薄燃料气缓慢燃烧热降低NOx的发生。 张济宇搞译自日本《末’/彳乡研究》 308(8)。34—35(2001)低NOx燃烧法原理@张济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2台240 t/h兰炭尾气锅炉采用"低氮燃烧+SNCR"组合技术进行烟气脱硝的应用实例,监测数据表明,该技术成熟可靠,低氮燃烧部分脱硝效率大于75%,SNCR部分脱硝效率大于65%,在不降低锅炉效率的情况下,实现了NOx浓度达标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NOx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控制的污染物,燃煤工业锅炉是其重要来源.为了研究燃煤工业锅炉NOx的形成与释放规律,在实验室模拟了不同煤种的燃烧过程.采用原煤/焦炭燃烧法分别研究挥发分氮和焦炭氮生成NOx的反应,探讨燃料型NOx的形成与释放规律,并解释试验模拟条件下燃煤NOx产污系数和现场实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中烟...  相似文献   

11.
王小聪  李茂东  黎华  张振顶 《环境工程》2012,(Z2):465-466,266
生物质颗粒层燃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技术主要取决于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锅炉系统和燃烧技术。介绍了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生物质颗粒层燃锅炉和燃烧技术特点,并结合一台DZW6-1.25型生物质颗粒层燃锅炉能效测试说明生物质颗粒层燃技术在工业锅炉应用的高效低污染燃烧的节能环保技术优点。  相似文献   

12.
粉煤流化床燃烧中N2O排放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粉煤流化床(PC-FB)是一项燃烧效率高,同时实现炉内脱硫、低NOx和N2O排放的新型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在一座0.3MW的试验台上,系统而详细地研究了其N2O的排放与控制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各层二次风份额(R2i%)及悬浮空间燃烧区(FCZ)的温度分布与炉内N2O浓度分布的关系;床层温度Tb、烟气氧浓度、二次风率(R2%)、FCZ内烟温Tf、钙流比(Ca/S)对其N2O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主要考察了丙烯为还原剂 ,溶胶 凝胶和共沉淀两种方法制备的Ag Al2 O3催化剂的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Ag(5 ) Al2 O3(SG)催化剂具有最高的活性。同时详细考察了C3H6 浓度、NO浓度和空速等因素对Ag(5 ) Al2 O3(SG)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高空速条件下仍然具有良好的性能。此外 ,还考察了乙烯、丙烷和辛烷为还原剂 ,Ag(5 ) Al2 O3(SG)催化剂的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以辛烷为还原剂 ,该催化剂还原NOx 的活性 ,特别是低温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陆轶青  徐特秀 《环境工程》2011,29(3):103-106,110
介绍火电厂燃煤锅炉先进的节能减排燃烧技术.此技术具有低能耗,低NOX燃烧性能,并有利于降低SO2、CO2的排放,同时具备安全可靠,不结渣,燃烧稳定的特点,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一台加装了进气道喷醇系统(MIIA)、高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的2.8 L增压中冷高压共轨直喷柴油机为平台,在不同负荷下开展不同外部EGR循环方式对进气道喷醇式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MCC)技术对EGR技术具有良好兼容性.在采用国VI排放法规标准规定的稳态试验循环(WHSC)测试条件下,借助EGR技术的DMCC发动机氮氧化物(NOx)排放会显著降低且颗粒物(PM)保持在较低水平,打破了NOx-PM的trade-off关系.此外,不同EGR方式对排放特性、进排气参数、燃烧特性和经济性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耦合排气背压阀(BPV)后的低压EGR策略可实现更高的EGR率,将NOx排放降至国VI限值附近.但同等EGR率下发动机采用高压EGR更具优势,利于均质混合气的形成,增加预混燃烧占比,获得更高的燃烧效率和热效率.然而受限于高EGR率需求,采用单一型式EGR策略实现DMCC发动机满足国VI限值仍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加热炉技术对石化企业VOCs进行直接燃烧处理,采用低温催化燃烧催化剂进行了相应试验。结果表明:催化燃烧法适用于于低浓度VOCs治理,热力燃烧法则适用于不同组成与浓度VOCs的综合治理;在温度≤320℃、空速≥12000 h-1的条件下,低温催化燃烧技术VOCs排放浓度可满足DB31/933—2015要求(≤70 mg/m^3);在VOCs浓度高达30000 mg/m^3情况下,经过750~850℃的热力燃烧技术处理后,VOCs排放浓度≤20 mg/m^3。  相似文献   

17.
先进实用挥发性有机废气吸附与催化净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挥发性有机废气吸附与催化净化的先进技术及其进展,阐明了最新发展的解吸技术及吸附材料使解吸的时间缩短、效率提高、能耗少和解决难解吸等问题,改进的催化燃烧设备及催化材料则能更有效地净化VOCs及减少二次污染的产生,这些先进的技术及新材料为VOCs治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技术,生物质燃料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燃料。本文通过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混燃时的结渣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解决发电厂锅炉结渣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煤燃烧固氟剂及固氟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热力学分析煤燃烧过程中钙基固氟剂固氟反应机理和高温高效钙基固氟剂开发原则;通过流化床和链条炉燃烧试验考察石灰石和钙基固氟剂燃烧固氟效果.试验表明:流化床燃烧时石灰石燃烧固氟效果明显,在Ca/F=60~70时,脱氟率可达到66.7%~70.0%;链条炉燃烧试验表明:利用工业废料开发的钙基固氟剂固氟效果显著,在Ca/F=65~80时,脱氟率为57.32%~75.19%.在燃煤过程添加石灰石和钙基固氟剂具有固氟固硫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负离子发生器对柴油机减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罡  金宗哲  黄丽容  麦小波 《环境工程》2005,23(4):39-40,48
在柴油机燃烧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了负离子发生器放出的负离子,电子e和活性自由基等,对减少有害废气(NOx、CO等)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