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大部分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均处于地震区。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建筑物集中,在地震中房屋严重破坏或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直接原因。因此,有效提高我国城市建筑物抗御地震的能力,减少震害,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就我国城市建筑抗震的工程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部分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均处于地震区。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建筑物集中,在地震中房屋严重破坏或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直接原因。因此,有效提高我国城市建筑物抗御地震的能力,减少震害。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就我国城市建筑抗震的工程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类不断经历着地震的洗礼,也在不断总结地震带给人类的教训."7·28"唐山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一次次事实说明,地震发生时引起的建筑物倒塌是造成地震灾害的根本原因,提高房屋建筑抗震能力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严格防震减灾、建筑等各项法律法规和抗震设防相关强制性标准是建设具有抗震能力房屋建筑,抗御地震风险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是确定一个城市或地区某一类建筑在确定强度或某一确定时期内的地震作用下,发生某种破坏程度的概率,其目的是分析建筑物在遭受不同地震烈度影响时可能产生的破坏。系统梳理了现今为止国内外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的学术研究现状,总结归纳了国内外传统的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和近二十年来国内对于传统震害预测方法的改进研究进展,以期为城市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文章收集了台湾921集集地震的强地震动和震害调查资料,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建筑物破坏的数量、震中距、地表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对集集地震做了基于地震动参数的易损性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实际震害显示,多层房屋结构在地震作用中由于水平地震剪力分配不均产生"内力凝聚"而导致建筑物发生破坏或倒塌。结构抗侧移刚度作为水平地震剪力分配的依据,是建筑抗震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参数。通过对已有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指出了现有计算方法中计算结果误差大及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等不足之处,并基于此进行了讨论,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震酿成的灾害包括楼宇倒塌、火灾及地震过后的瘟疫,可致大批人员伤亡。当大地震蓦然而至,若开始时震级不高,人们应当迅速离开建筑群,分散到空旷的场地上去。来不及离开建筑物的往往会被坍塌的房屋埋没或砸伤。  相似文献   

8.
2014年11月2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鲜水河断裂带上发生了康定Ms6.3地震。通过分析康定Ms6.3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特征以及震害基本情况,对比了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各次级断裂的全新世活动性特征,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色拉哈-康定断裂,并初步判断该地震可能为一次强震的原地复发事件。同时,综合地表变形特征及震害特征等情况,认为此次康定地震没有出现具有构造意义的地表破裂,其造成的房屋震害与建筑物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 地震灾害后饮用水安全问题识别 第一条 供水设施的破坏 地震后.灾区的建筑物大面积倒塌、集中式供水中断、供水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分散式给水和农村给水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水管淤砂、井管错裂等,易给供水造成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集集地震和土耳其地震中发震断层10km范围内的梁桥和拱桥破坏严重,本文统计了因直接震害导致损毁或严重破坏的桥梁共51座,其中直接跨越发震断层的10座桥梁中有9座因落梁而丧失通行能力。这些近断层或跨断层桥梁的主要震害表现为全桥垮塌,落梁或主梁严重移位,墩柱压溃、剪断、倾斜,支座滑脱失效,主拱、横撑、拱座开裂等严重破坏。初步分析揭示造成震害的主要原因为断层地表位错、强地震动、碰撞、基础失效、桥台破坏对主梁纵向约束不足、滑动支座对弯扭效应约束不足。  相似文献   

11.
强震监测是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强震监测成果对大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分析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水电站枢纽工程实际对深溪沟水库大坝强震监测系统设计开展研究,并对仪器的性能指标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软件进行了全面阐述。通过深溪沟水电站建设大坝强震监测系统的运行实践,大坝强震监测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后短时间内自动获取强震动加速度记录,储存地震波数据,并显示大坝坝体各测点的地震反应过程。强震监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设计烈度,为判定震后大坝安全性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2.
G213沿线茂县-汶川段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及影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的Ms8.0大地震及由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使汶川县与茂县交通、通信全部中断,房屋倒塌、农田被毁,给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沿G213国道岷江流域地质灾害非常严重。在213国道茂县-汶川段,大量的崩滑体损毁了公路路基,加之部分路段塌方,道路彻底中断。地质灾害对河流、道路及各类工程建筑毁坏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运用常规调查方法给减灾救灾带来了很大困难,很难满足时效性。文中在对航空遥感数据、TM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协同处理的基础上,对G213国道茂县-汶川段进行了调查分析,宏观显示地质灾害对居民点、河流、电站、耕地等造成了巨大破坏与威胁,为抗震救灾、地质灾害评估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提高了应急速度。  相似文献   

13.
对地震舆情信息的深入感知和有效管理,能够保障社会和谐发展.提出一个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深度学习的地震舆情感知平台,基于Hadoop和MongoDB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海量实时地震舆情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基于Word2vec和LSTM的融合模型能够有效实现震后网民的情感识别,为舆情预警提供支持.以台湾5.8级地震舆情数据为例,对该...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红山数字地震台记录到的,自2001年3月到2006年7月近震波形资料,采用从i的尾波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该台站周围50 km内的尾波Qc值;该范围代表了邢台震区的地下介质的特征,经多地震拟合后得出尾波与频率的衰减关系.并给出震区的尾波Qc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发现在邢台2002年4月22日的M5.0级地震前后尾波Qc值由低升高然后再降低.  相似文献   

15.
自2016年以来,防灾科技学院对1920年海原特大地震形成的黄土地震滑坡开展了全面系统的野外调查工作,获取了数百个黄土地震滑坡的详细调查资料,为便于资料的管理和应用,建立了首个海原特大地震黄土地震滑坡数据库系统.主要从资料来源、access 2019软件系统的可行性、数据库的设计及建设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海原特大地震黄土...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唐山市综合防灾与生态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北方东部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部分城市由于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北纬中度灾害带的交叉部位,灾害问题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因此,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城市的生态建设和综合防灾工作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规划。通过自然灾害数据库的建立,灾害源、工程地质、建筑和城市生命线等数据的ACCESS数据库分别建立起来了。基于数理统计分析模型的GIS技术,以MAPINFO为平台,采用MAPBASIC开发工具,创建了唐山市综合防灾和生态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为唐山市的综合防灾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针对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倒塌后形成的小空间和黑暗环境,借鉴国际先进地震搜索救援经验、理念,以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兰州)基地为例,进行了在黑暗狭小空间的废墟中搜索、救援的训练功能设计以及模拟体验黑暗狭小空间中逃生、互救自救、特定环境避险及黑暗环境下心里训练的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18.
使用滇黔地区钻孔应变观测台站的资料,对2012年9月7日彝良Ms5.7地震前异常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震前昭通、贵阳台钻孔应变出现长趋势等异常,其他台站在震前几小时到5天出现曲线异常波动、固体潮变形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