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泉州市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智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26(5):56-60
对泉州市移动通信GSM基站和TD—SCDMA基站电磁辐射状况进行监测与分析。通过理论计算预测基站电磁辐射安全距离,对典型敏感目标、典型基站进行电磁辐射的监测,结果与理论预测情况相符。选取302个GSM基站和306个TD—SCDMA基站进行电磁辐射的监测,结果表明,各基站电磁辐射满足单个项目管理低于目标限值0.08W/m2的标准。分析表明,基站在正常运行时,对周围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能满足国家相应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预测中短波广播发射台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根据国家相关电磁辐射标准,研究和分析了中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理论预测模型,编辑了中短波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计算分析程序,验证发现实际监测符合理论预测.实例计算了中短波发射台周围的电磁辐射影响,表明程序的计算结果可用于指导中短波发射台周围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模式计算法,预测新疆某县X波段天气雷达周边功率密度的空间分布情况,并依照《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电磁辐射功率密度的公众暴露控制限值,计算雷达在不同工作模式时电磁辐射安全的防护距离.理论计算结果均表明该天气雷达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GB 8702-2014)和《辐射环... 相似文献
4.
中波台发射设备项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理论计算和模拟类比方法结果一致,运用理论计算方法评价结果相对偏安全。 相似文献
5.
对市场销售的多种品牌的儿童护眼灯电磁辐射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类产品的电磁辐射水平较高,应关注由此应起的对健康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6.
对雄安新区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一般环境电场强度为未检出~1.03 V/m,基站周围电场强度为0.36 V/m~1.08 V/m,广播电视塔周围电场强度为0.65 V/m~3.19 V/m,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对公众暴露控制限值的要求。表明雄安新区电磁辐射水平总体良好,处于正常环境本底水平。 相似文献
7.
对乌鲁木齐市区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科学的检测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对乌鲁木齐市区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了科学的论述.对移动通信发射基站所产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得出了正确、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市电磁辐射污染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乌鲁木剂市电磁辐射污染的调查结果,阐明了乌鲁木齐市电磁污染的现状和分析状况,并依据调查结果对各类污染源的电磁泄漏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选取北京市环境电磁辐射自动监测站点2年多的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站点数据进行了主要电磁辐射源、长期数据趋势、各站点时间代表性分析;并结合网格法监测数据,对自动站点空间代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环境电磁辐射自动站周围主要电磁辐射源均为移动通信基站;其总体电磁辐射水平为0.69~0.97 V/m,低于北京市1 V/m的电磁辐射环境本底水平,且单站点连续12个月的监测数据可以描述该点位电磁辐射平均水平和变化趋势;经分析,连续5年全市网格法电磁辐射射频电场的监测数据总体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单站点的电磁辐射水平不能代表所在行政区的电磁辐射总体水平。提出了电磁辐射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陆丰22-1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弃置的海上油田,处于南海330m深水区.分析开发前期、中期及末期油田附近海域表层海水、表层沉积物和底栖甲壳类体内石油烃含量数据,结果表明油田附近海域环境质量较好,油田开发对环境的主要污染影响是表层海水和底栖生物体内石油类污染物质含量有所升高,尚未见生活污水和食品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迹... 相似文献
11.
为考核辐射环境监测质量,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组织了2010年全省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环境电磁辐射测量比对。采用稳健Z比分数法评价测量数据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射频综合场强测量比对中,9台仪器测量结果满意,1台仪器测量结果离群。工频电磁场测量比对中,有9台仪器测量结果满意,2台仪器测量结果离群。88%的测量值为满意结果,12%为离群结果,测量比对有效地发现了测量仪器存在的问题,保证监测工作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以某中波电台为例,对多个不同频率的中波发射台同时运行时复合场强进行理论估算,对电磁辐射叠加影响进行分析,并将理论估算值与该台电磁辐射环境现状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得出距离发射塔近,复合场强理论估算值高于实测值,距离较远理论估算值与实测值较接近等结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南京市区进行网格式布点监测,并重点监测典型区域和典型基站,采用基于MapInfo构建的电磁辐射环境评价系统进行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电磁辐射水平总体较低,处于安全水平,部分电磁辐射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主要受电视发射塔和广播电台的影响,是南京市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和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高压输变电线路下工频电磁场测量工作的经验,提出应正确选择电磁辐射测量仪器,注重选择测量点位和高度,减少人为干扰和减小环境因素对测量的影响等,从而提高工频电磁场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厦门市电磁环境状况,于2014—2015年对厦门市进行网格分区季度监测,由监测数据发现厦门市区的电磁辐射强度较低,其整体电磁环境监测值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标准的要求。不同区域低频磁感应强度呈现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居住区旅游风景区的特点,其中商业区、文教居住区比总体平均水平(0.181μT)略低;射频电磁辐射呈现工业区商业区旅游风景区文教居住区的特点,商业区、旅游风景区的平均辐射强度比较接近,接近平均水平(0.73 V/m);运用主成分法分析电场和磁场分布的综合特征,分布表现为4个主成分;还发现了4代不同代际移动通信信号的分布规律,一代、二代手机代表通讯频段信号强度更高,强信号覆盖的范围也更大;三代手机代表通讯频段信号在中心城区、商业区和个别旅游风景区较强;四代手机代表通讯频段信号在中心城区和商业区较强。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副中心北运河西岸湿地(甘棠大桥段)作为典型面状海绵体,利用2018年5月—9月采集的300组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数据,分析典型海绵体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不同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并以Cl-为指示因子,结合其他水化学指标研究分析典型面状海绵体建设背景下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在垂向上,10 m、20 m含水层地下水之间联系密切,且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在平面上,地表水对10 m、20 m含水层组地下水的影响距离为90 m~120 m,地表水对30 m含水层组地下水的影响距离为80 m~90 m。 相似文献
17.
利用苏州市2010—2012年大气污染物逐时质量浓度数据和气象条件资料,分析4类高影响天气对该市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研究表明:暴雨对污染物的清除作用主要与降水时间和强度等因子有关,且降水时间的影响大于降水强度;夏季高温日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高于非高温日,PM10、PM2.5、O3、NO2分别增长了29.5%、19.2%、51.3%和13.5%,且O3质量浓度大于321.6μg/m3的日最高气温均在33℃以上;寒潮过境对污染物有很好的清除效应,可对不同污染物影响程度不同;台风带来的大风和降雨能使污染物浓度迅速降低,其来临前的外围下沉气流可能对污染物浓度升高有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