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宜居建筑与宜居城市的内涵分析,推出宜居建筑与宜居城市在本质上是和谐统一且相辅相成的.另外,通过对宜居建筑与宜居重庆建设三大要素的关联性分析、宜居建筑对城市集聚效应以及城市品牌价值的重要影响,阐释了宜居建筑是宜居重庆的铁骨.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07,(6A):30-30
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单位承办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经过一年多的立项调研,已通过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的评审验收,于2006年5月30日正式公布。根据《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城市经评价可分为宜居城市、较宜居城市、宜居预警城市三类。  相似文献   

3.
一项关于"宜居城市"的调查显示,在公众看来,"交通的方便性"、"城市是否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适合生活的最重要指标,明显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治安状况"等其他因素,宜居城市的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给市民舒适、满意的居住空间.城市宜居环境涉及的因素纷繁复杂,但从国际上评选宜居城市的实践看出生态环境改善、文化历史保护、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市民福利改善、城市规划与自然的和谐等因素是共性标准.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宜居建筑”的概念。文章首先从时代发展需求指出宜居城市建设对建筑宜居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透析居民对建筑宜居性需求的变迁。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现代宜居建筑的内涵,并以此为标尺分析典型现代建筑(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的宜居性与现代宜居建筑宜居性需求的差异,从而提出“宜居建筑是现代建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当前“宜居城市”建设中,虽然付出重大代价,但却与城市的“宜居”目标越来越远的现象,结合建设“宜居重庆”的目标,对“宜居重庆”建设的本质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宜居社区”建设不应忽视弱势群体的利益,需要注重“人文生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赵晟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2):46-48
滇西北是云南省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旅游开发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自然保护区的冲突等.论述如何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的旅游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人们的需求外,还有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因素存在,这就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探索.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有较强的空间数据处理的能力,对数据和信息存储、管理和分析的能力.在本文中,作者将GIS运用到旅游资源中,以期提供更为准确、科学的开发与规划.  相似文献   

8.
工业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有力推动了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六盘水拥有较多有特色的工矿企业,但旅游业在其中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运用SWOT分析法对六盘水发展工业旅游的可行性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六盘水发展工业旅游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往往看到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旅游业造成的环境问题.旅游业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仅严重降低了旅游地的环境质量,而且破坏了旅游资源,阻碍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旅游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自身做起,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维护旅游地的生态平衡,确保旅游资源得以可持续开发利用.本文在分析旅游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旅游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向纵深发展,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旅游资源和环境也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本文从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日益重要和必要的时代紧迫性出发,主要阐述有效地保护我国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旅游活动涉及经济生活的诸多层面,世界旅游组织2008年出版的《气候变化与旅游业:应对全球挑战》的研究报告显示,以2005年为例,整个旅游发展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13亿吨(主要源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占人类活动总排放量的4.9%,而在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贡献率上,整个旅游部门占5%~14%,虽然这一比重目前并不大,但如果旅游业维持现有的发展方式和增长速度,到2035年旅游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152%,整个旅游部门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将增加188%.因此,低碳旅游是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践行,发展低碳旅游也是旅游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旅游业基本国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旅游时代,中国旅游业已全面融入国家社会经济体系,仅仅从产业视角来研究现阶段中国旅游业发展是不够的,需要从基本国情和国家战略层面予以重新考量。本文以“旅游三体说”为逻辑起点,加入了假日制度变量约束,构建旅游国情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分析中国旅游业基本国情。研究表明:中国旅游业基本国情表现为“超级国家”的“超级旅游”和旅游业发展的“巨国效应”,这种国情同步要求假日制度设计时间的充分保障和游憩空间的有效供给,才能充分释放旅游业综合价值。中国旅游国情分析为认识中国目前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视角。研究结论不仅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和国家旅游业宏观战略有一定决策参考价值,同时对推动中国旅游地理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特别是对于旅游地理学而言,这要求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从传统景区或旅游目的地研究向以国土游憩空间选择优化方向进行拓展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需重新定位思考不同空间维度“旅游地域系统”基本构成要素、系统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与机理、政策制度设计和配套保障措施,完善新时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范式以及与相关学科关系等,进而全面拓展旅游地理学研究领域,提升其学科价值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可控制性旅游灾害的影响分析及防治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旅游灾害定义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旅游灾害产生的原因和旅游灾害的性质,将旅游灾害分为可控制性旅游灾害和不可控制性旅游灾害.可控性旅游灾害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旅游者和管理者方面)或伴随旅游发展而产生的,这类旅游灾害在现实中已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旅游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探讨可控制性旅游灾害的影响和防治策略,不仅能引起人们对这种人为性旅游灾害的重视,而且还可以推动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旅游用地是土地的一种利用形式,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开发和保护的矛盾越来越成为旅游地发展旅游较为突出的矛盾。目前国内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给旅游用地内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生态学、旅游学、土地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遵循生态学的相关规律,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探讨旅游用地的规划内容对于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环境友好型旅游小镇建设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旅游小镇能够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调动全社会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具有原始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区,以及其他典型代表性且保存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西双版纳勐仑镇,建设环境友好型旅游小镇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其为例,探讨环境友好型旅游小镇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战略、建设体系等问题,为国内旅游小镇的发展模式、途径、战略选择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沈杨 《环境保护》2016,(18):66-68
旅游业的低碳发展有助于宁波实现低碳试点城市建设的目标,基于我国旅游业统计口径的碳排放测度方法,通过旅游交通、旅游活动及旅游住宿三个方面初步测算出宁波市旅游业各部门的碳排放情况,评估了宁波市旅游业碳排放形势,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宁波旅游业碳减排相关对策,包括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公民低碳旅游理念等。  相似文献   

17.
文中通过对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自然概况和净月潭旅游资源的分析,阐述了净月潭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预测了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也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对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碳排放的动力演进机制与驱动效应分析是研究旅游业低碳发展的重要一环。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了2008-2014年湖南省旅游业的直接碳排放,构建LMDI指数分解模型分析了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驱动效应与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4年,湖南省旅游业直接碳排放由295.25×10~4t增长到783.14×10~4t,年均增长率为17.45%;(2)2008-2014年,由旅游能源强度、旅游收入结构、旅游消费水平、旅游人数规模与区域人口规模等因素所引起的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变动量分别是-167.91×10~4t、14.81×10~4t、41.48×10~4t、513.63×10~4t、25.18×10~4t,贡献率分别为-39.3%、3.5%、9.7%、120.2%与5.9%;(3)旅游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旅游人数规模效应是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旅游收入结构效应、旅游消费水平效应与区域人口规模效应对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呈正向,但并不是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环境墙报     
《环境》2001,(9)
旅游业在国际上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在我国,从1949年11月第一家旅行社诞生起,新中国旅游业已经走过了52年的历程,尤其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旅游宣传促销、重视环境保护以及搞好配套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管理、改革分配制度、提高服务质量、旅游商品开发等旅游经济思想成为新时期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指南,经过20年来的发展,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众旅游的深度发展,旅游业与城市融合发展趋势明显。通过对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趋势分析和Grange因果关系检验,表明了三线旅游城市漳州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互动关系,指出了两者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