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水质灰色关联评价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把水环境视为灰色系统,将水质状态指标作为一灰灰类,考虑水质分级界限的不确定性,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地表水水质评价。实例证明,该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河流5个区域42个断面2012-2013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及权重,对不同流域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第一主成分包括总氮、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第二主成分为氟化物、粪大肠菌群,第三主成分为化学需氧量;其权重分别为5.022,2.256,1.508。评价结果表明,湖北十堰市和丹江口市流域水环境污染相对较重,其次为河南南阳市、陕西商洛市、陕西安康市以及陕西汉中市流域。  相似文献   

3.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等标分极标准的概念,进而利用等标分级标准和待评价水质样本各组分等标污染指数作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一组待评价水质样本对于各级等标分极标准的关联度,按关联度最大将待评价的水质样本归入相应的水质级别中,用该方法对新疆某水库水质进行了评价,通过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聚类法评价结果对比发现: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水质,既具有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聚类法的优点,又弥补了其不完善之处,评价结果比较符合实际状况,且更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5.
水质评价是目前水环境质量管理的重要支撑,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已经逐渐由断面评价向流域综合评价进行转变与突破。该文对目前的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类综述,并且对流域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各个国家流域的应用进行了重点评述。分析认为中国在流域评价中所使用的\"断面比例法\"不够准确,缺乏污染物时空分析以及生物评价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未来地表水质评价方法的提升以及水环境管理的完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嘉峪关市地面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同时选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价水质级别并进行比较,结果证明,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一致,且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嘉峪关地面水环境质量更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均值法、断面比例法、均值-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断面比例法、均值-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点位比例法6种方法对2013年全国地表水七大流域水质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均值法和点位比例法差别在于多数流域出现水质类别变化,但变化方向并不一致;引入灰色关联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后水质评价结果明显改善,但模糊综合评价在适用性和评价精度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大气污染物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产生和影响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相关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控制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灰色关联分析中分辨系数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实例计算表明,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时,分辨系数的变化将导致关联度的变化而影响关联序。从最大信息量和最大信息分辨率出发,给出了确定分辨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18年4月、7月和11月在清水河流域布设32个采样点,监测F-、TN、TP等6项水质指标,应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灰色关联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河水质状况作综合评价,并分析F-是否参与评价时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F-不参与水质评价时,清水河各月水质污染程度为7月>11月>4月;当F-参与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11.
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十二五\"期间环境综合分析的发展方向。基于主成分分析理论,借助SPSS软件,对山东省某市2003—2008年空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市的空气环境质量远优于二级标准,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对大汶河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寨子桥、东周水库和王台大桥3个监测断面水质较好,角峪和大汶口监测断面的水质较差,有机污染物是造成大汶河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以上结果均与实际拟合度较好,PCA法是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一种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丹江口水库湖北库区水质分区及长期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准确地掌握丹江口水库水环境质量状况变化情况,对保障调水工程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水质理化指标将丹江口水库湖北库区水域划分为4个区,各分区的主要物理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化学指标较为均一;近10年水质历史监测数据显示,湖北库区除总氮指标外,其余监测指标水质类别均达到或优于Ⅱ类,总体水质保持优良;氨氮、总磷、总氮3项指标年均浓度从2007年起呈增加趋势,在2011年后均有所降低并趋于稳定。农业面源污染对丹江口水库水质影响较大。目前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对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需继续加大各项治理措施的实施力度,完善水质监测系统,保障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合理的水质评价方法,准确地描述河流水质状况,才能为水质管理提供治理方案。以丹江口水源地为例,选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主成分分析法、水污染指数法对丹江口水源地7个河流断面进行水质评价并对比评价效果。结果表明,水污染指数法操作简便、评价结果直观明了,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新疆某县境内主要河流的水质监测资料,依据水质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评价了某县境内主要河流的环境质量,采用季节性肯达尔法进行趋势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新疆某县境内河流水质总体优良,水质级别为Ⅰ、Ⅱ类,可以作为饮用水源地、农田灌溉用水、一般工业用水的水源。从趋势分析检验结果看,水质基本稳定,没有受到明显的人为污染。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乌鲁木齐市水磨河4个监测断面水质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搪瓷厂泉为超标水体;七纺桥为Ⅴ类水体,达到农业灌溉用水要求;联丰桥断面、米泉桥断面为劣Ⅴ类水体,没有达到农业灌溉用水要求。生活源和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的排入对水体产生了严重影响,造成水体重污染。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期间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据为依据,较全面地研究了\"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及社会经济与环境质量的关联性,总结归纳了尚存的环境问题。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好转,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水质由中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沙尘天气减少,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未出现酸雨现象。但与此同时,仍存在不少环境问题,后续改善难度加大,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成效还需进一步稳固,部分地表水存在污染较重的状况,生态环境仍较敏感。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相关指标基本呈负相关关系。总体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但当前生态环境质量与2035年远景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新疆主要河流水质进行预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新疆河流水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用GM(1,1)模型对今后五年内的河流水质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模糊数学在丹江口水库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其水质安全将直接影响调水工程的成败。基于2013年6月的水质监测结果,通过对水质指标的聚类,将丹江口水库划分子库区,并尝试使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可分为6个子库区,各库区在透明度、溶解氧、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硝酸盐氮和叶绿素a等理化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富营养化评价显示,库区总体营养状态级别为中营养。其中,坝前区域(库区Ⅰ)和丹库主体部分(库区Ⅵ)营养状态级别为贫营养,汉库原河道区(库区Ⅱ)为中营养,汉江入库口(库区Ⅲ)、汉库最大库湾(库区Ⅳ)、丹江入库口(库区Ⅴ)为轻度富营养。模糊综合评价法较好反映出水质的模糊性、连续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选取湖北省100个国控断面2019年1—12月手工和自动监测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水质评价指标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pH、溶解氧等5项指标可以代表湖北省地表水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从而实现水质监测指标的降维。对手工和自动2种监测方式进行比对,证明自动监测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氨氮5项水质评价指标的数据、评价结果与手工监测具有较强的一致性,用自动监测5项指标进行水质评价是合理、可行的,并能减轻手工监测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