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长江感潮河段水流与污染排放引起的浓度场复杂多变,基于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 Code)模型,采用正交曲线网格拟合自然河道边界,建立了长江常州段的水动力和水质模型。采用现场同步实测资料,与计算结果比对,证明该模型在水动力和水质两个方面都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满足了实际工程的需要;同时由于长江水流运动较快,一阶降解动力学已经满足了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总磷(TP)浓度计算要求,可以不考虑它们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流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流程的分析,研究了基于GIS的河流污染应急监测方案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对事故发生地点的空间定位、事故发生地周围应急监测单位及专家组分布信息的查询、应急监测队伍及仪器设备到达事发地最短路径的确定,以及重点研究的一维水质模型与GIS的集成技术。以昆山市河流突发性污染事故为例,探讨了基于GIS的河流污染应急监测优化方案的自动生成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3.
通过统计2019年晋江石砻断面水质周报数据,分析该断面水质指标季节变化,并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其水质.结果表明:pH值全年变化范围为6.68-7.54,季节均值顺序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DO全年变化范围为5.0 mg/L-9.7 mg/L,春冬季高于夏秋季;1Mn全年变化范围为1.5 mg/L-3.4 mg/L,春夏...  相似文献   

4.
针对珠三角滨海地区地下水含有高氯化物、高铁离子等的水质特征,通过开展多次自动仪器与实验室手工比对监测,验证了氨氮、耗氧量(CODMn法)、锰、氯化物等水质参数自动监测分析方法在地下水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使用蒸馏预处理+水杨酸分光光度法自动仪器监测该区域地下水中的氨氮,其监测结果与实验室手工监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潜水井相对误差为2.15%~22.7%,承压水井相对误差为2.82%~9.45%;使用高锰酸钾氧化-光度滴定法自动仪器监测该区域地下水潜水中的耗氧量,其监测结果与实验室手工监测结果一致性较好,相对误差为9.17%~12.9%;使用高碘酸盐法自动仪器监测该区域地下水中的锰,其监测结果与实验室手工监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潜水井相对误差为5.78%~23.2%,承压水井相对误差为8.94%~35.1%;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自动仪器监测该区域地下水中的氯离子,其监测结果与实验室手工监测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潜水井相对误差为3.01%~29.4%,承压水井相对误差为0.61%~9.95%。该研究可为建立统一、规范的地下水水质自动监测技术体系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州大学城珠江水域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GC-MS对广州大学城珠江水域的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大学城珠江水域及表层沉积物中均可检出PAHs,水体优控PAHs总量在1061.7~6577.8ng/L之间,沉积物中优控PAHs总量分布在896.1~7248ng/g之间。广州大学城珠江水域的PAHs属混合来源,主要有石油类产品的输入(漏油泄油)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沉降)。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为例,从生态环境监测管理需求出发,分析了智慧监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管理体系的技术路线。以监测业务为核心,涵盖水、气、声、态、土等多种要素,构建了要素齐全、上下统筹、自动预警、服务应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了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预期取得规范监测业务流程、促进监测业务协同、加快产学研用结合等成效。  相似文献   

7.
为精准、客观、全面评价长江水环境质量和支撑长江大保护,通过研究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以优化调整的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为基础,建立了涉及管理制度、监测技术、质量控制和数据审核等方面的水质自动监测与采测分离手工监测相结合的网络运行机制。研究自动与手工监测的总磷前处理方式,实现了自动与手工监测数据的匹配和融合,并将融合数据应用于长江水环境质量评价、预警、考核与排名,实现了长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传统扬尘污染防治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一种“精准监测、排量切入、总量考核、职责共担”的新模式。该模式在技术手段上使用以扬尘在线监测数据为基准的扬尘排放量计算模式,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扬尘源排放量计算方法,实现了扬尘排放量的自动、实时、在线计算;在管理手段上将传统的扬尘浓度点控制转变为易扬尘单位扬尘排量控制,通过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增强了政府与企业对于环境效益的职责分工,有助于将扬尘防控责任有效落实,实现对扬尘污染的精细化、常态化管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泰东河疏浚工程对通榆河水质的影响,于2012年6月8日、9月12日、12月6日,对泰东河沿线以及通榆河东台段进行调查取样,分析施工期间河体水质变化。结果表明,施工期间水质参数基本保持在Ⅱ~Ⅲ类。根据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盐城分中心2011年、2013年监测资料评价分析,泰东河河道疏浚后,清理了河床淤泥,提高了泰东河的行洪、抗洪以及通航能力,其水质的好转有效地改善了下游通榆河的水质,确保了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0.
福建晋江水系浮游植物调查及水质状态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2~12月对福建晋江水系15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性变动的生态特征,进行了种类组成、种群数量、优势种、污染指示种、水质等项目的调查研究。经鉴定晋江水系浮游植物共7个门类,73属,170种。藻量年均值达193.5×103个/升,晋江水系的浮游植物以硅藻门的种类占优势,表明晋江水系属于β_中污水体。并以这些参数对晋江水系的水质污染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