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研究滇池的叶绿素a含量与气象条件、水质因子的关系,利用滇池地区气候资料检测数据和滇池草海水质理化指标监测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来分析叶绿素a与总磷、总氮、透明度、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等水质因子及光照、温度、风速、降水等气象条件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水质因子中总磷与滇池草海叶绿素a含量正相关,而总氮、透明度分别与叶绿素a负相关;(2)气象条件中总辐射、降水量对滇池草海叶绿素a含量影响显著。滇池草海中总氮已经超过常规研究中对叶绿素a限制的上限,已经完全不再限制叶绿素a的生长。因此滇池草海水体可能是磷限制性湖泊。因此现阶段滇池富营养化的控制以控制总磷水平为主,同时提高水体透明度,短期控制中可以考虑采用人工降雨等气象控制予以辅助。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根据滇池全湖水体的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分析结果,阐述了滇池氮磷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探讨了滇池蓝藻水华与氮磷响应机制。滇池北部湖区水体中氮磷及叶绿素a含量相对较高,且全湖各指标随时间变化特征基本呈现出夏季高于冬季的特征趋势,其中磷可能是滇池水体浮游植物正常代谢的限制性营养盐。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叶绿素a浓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游植物是海洋和湖泊的一级食物链,是原生产力的指标,而浮游植物是由水体中的一种色素通过太阳光光合作用引起生化反应的结果,这种在海洋和湖泊中的色素称为叶绿素a,所以,海洋学家和湖沼学家通常以叶绿素a的浓度来评价原生产力。所以,弄清沿海及湖泊的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对于生态研究有重要意义。目前,科学家采用各种手段调查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如早期的船走样采水样实验室测定,发展到船走航式测试,目前,已发展到应用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测量等。但诸类测量中都离不开实验室一定量水样的叶绿素a浓度来作为标定其它类型资料,以建立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式。我们对杭州西湖水和东海沿岸31个站位水样中的叶绿素a进行了测量、分析、发现测量的一致性、精度等都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湖泊水的富营养化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叶绿素a是影响湖泊水的重要的浮游植物生物,其能够很好的反映水域的营养情况,通过对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的检查,可以很好的了解到湖泊中浮游生物现存量和生产量,因此,叶绿素a可以作为评价水体是否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也是一个最直接的方法,也是目前科学地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叶绿素a和悬浮物是衡量湖泊水质状况好坏的重要指标。该文利用太湖Landsat TM遥感影像和准同步的65个实测样点数据,分别分析了Landsat TM中对太湖水体叶绿素a及悬浮物浓度的相关性。采用波段组合的方式,通过回归方程建立起叶绿素a和悬浮物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TM1+TM3)/TM1/TM3与叶绿素a相关性达到0.842,TM2+TM3与悬浮物相关性达到0.934。估测模型显示叶绿素a和悬浮物均有较好的估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宜兴市殷村港叶绿素a与影响因子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11年1月—2015年12月殷村港水体中叶绿素a(Chl-a)及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和水温等环境因子的监测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了叶绿素a浓度与水质指标、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确定了影响因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建立了叶绿素a浓度和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实现叶绿素a浓度的预测,多元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都较高,均在0.8以上。多元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叶绿素a的浓度和走向趋势,对蓝藻水华的爆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州流溪河水库叶绿素a遥感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绿素a是衡量水体初级生产力和富营养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在讨论分析反演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半分析生物光学模型理论基础上,利用Landsat TM数据及中巴资源卫星02星CCD相机高分辨率数据,结合实测数据建立广州流溪河水库叶绿素a浓度的波段比值型反演模型。该模型对两个不同监测日期的叶绿素a浓度反演效果较好,拟合系数(R2)分别达到0.860和0.715,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02μg/L和0.198μg/L。反演结果表明,流溪河水库叶绿素a浓度整体较低,均在2.0μg/L以下,空间分布在湖库区较均匀,入库支流玉溪河水域叶绿素a浓度略高于湖库区。  相似文献   

8.
硒对烤烟的生态毒理效应及临界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Se对烤烟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SOD、POD和MDA活性的影响。Se胁迫下的烟株生长受到抑制,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低浓度Se对烤烟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含量有促进作用,并提高烟株体内活性氧防御体系,使MDA酶含量下降;高浓度Se则对其有抑制作用,对活性氧防御体系产生胁迫效应,MDA上升,SOD、POD酶活性下降;相关分析表明,除MDA呈极显著正相关外,其余均呈极显著负相关。MDA含量变化为Se胁迫烤烟生长的最敏感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霾污染日益严重,霾污染期间颗粒物浓度增加,在一定条件下颗粒物会通过干、湿沉降到海洋中,从而对海洋生态产生一定影响。为了探讨霾污染与海洋水环境中叶绿素a的关系,该研究通过对近1 a上海市10个环境监测站的PM2.5浓度和长江口43个监测站点叶绿素a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霾污染日叶绿素a平均浓度(2.52μg/L)高于非霾日(1.70μg/L)。霾日PM2.5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没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2=0.048),轻度霾日和中度霾日叶绿素a浓度较高。对不同的霾周期分析可得,霾污染期间叶绿素a平均浓度与霾污染前相比,有所增加,主要表现在前期叶绿素a浓度减少,而后期叶绿素a浓度增加;霾消散后叶绿素a平均浓度与霾污染前相比则有所减少。由此推断,霾污染过程中海洋水环境中的叶绿素a浓度增加,但整个霾周期并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中肋骨条藻与锥状斯氏藻藻际细菌溶藻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向对数生长期的中肋骨条藻和锥状斯氏藻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体积分数1%和10%的2216E培养基,以未加入培养基的对照组和10%无菌组作为对照,研究藻际细菌的溶藻效应.结果表明,对照组、1%组及10%无菌组的中肋骨条藻和锥状斯氏藻生长未受抑制,而10%组的中肋骨条藻和锥状斯氏藻生长则受到显著的抑制(p0.001),在第96h时,藻细胞几乎都被裂解,藻细胞数、叶绿素a含量及叶绿素荧光效率(Fv/Fm)显著低于对照组、1%组及10%无菌组(p0.001),表明藻际细菌具有抑制微藻生长的作用.在整个溶藻过程中,中肋骨条藻10%组细菌丰度增加了约250倍,锥状斯氏藻10%组藻际细菌丰度增加了约300倍,藻际细菌丰度的剧增可能是溶藻的主要原因.作为溶藻效果的评价指标,叶绿素荧光效率要优于细胞形态的改变、藻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叶绿素a含量,是较理想的溶藻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省某市污水厂最终出水模拟水池及实际受纳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水力停留时间、氮、磷营养物对叶绿素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越短,叶绿素a浓度越低,富营养化的程度越低;水中磷酸盐浓度是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pH、DO值可以作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预警指标。同时对有再生水补充的景观水体和没有再生水补充的景观水体进行监测对比,得出再生水补充景观水体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上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五氯酚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斜生栅藻细胞的生长状况、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作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五氯酚(0,0.02,0.05,0.10,0.50,1.00 mg/L)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毒性效应.24,48,72,96和120 h五氯酚对斜生栅藻的EC50分别为0.883,0.283,0.225,0.168和0.192 mg/L.斜生栅藻生长受抑制程度随五氯酚质量浓度增加而加强,当五氯酚的质量浓度超过0.50 mg/L时,斜生栅藻的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染毒96 h的斜生栅藻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随着五氯酚质量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色素比例失调,色素对五氯酚的敏感程度为: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色素含量的减少呈明显线性相关(r=0.793,n=6).   相似文献   

13.
太湖叶绿素a浓度时空分异及其定量反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2005年实测叶绿素a浓度数据分析了太湖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同步光谱数据,分季节对太湖叶绿素a浓度的反演模型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叶绿素a的时空变化对反演模型的影响.首先分析1a内叶绿素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然后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绘制叶绿素a浓度不同季节空间分布图,分析叶绿素a浓度在不同季节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春、夏、秋3个季节和中营养化、轻度富营养化、中度富营养化、重度富营养化4个营养状态进行叶绿素a浓度定量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叶绿素a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夏季叶绿素a浓度最高,冬季最低,平均浓度分别为56.29μg/L、13.61 μg/L.秋季由于受到夏季高浓度的影响,叶绿素a浓度高于春季,平均值分别为26.43μg/L、34.78μg/L;夏季叶绿素a浓度空间变化最大,冬季全湖叶绿素a浓度含量较为均一,空间变化不明显,秋季空间差异要大于春季;全年北部湖区的空间差异较大,而南部湖区相对较小.不同季节叶绿素a反演算法模型不同,春、秋季波段比值法反演效果较好;而夏季微分法反演效果明显好于其它反演算法,不同营养状态条件下反演算法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3年夏、秋季和2014年春季黄渤海海域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叶绿素a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温度、盐度、pH值、溶解无机氮、硅酸盐、磷酸盐).结果表明:2013年夏、秋季和2014年春季,黄渤海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范围分别是0.918~9.287,1.477~6.435,1.837~5.966mg/L,平均浓度分别为3.527,3.467,3.524mg/L;夏季和春季叶绿素a含量略高,秋季叶绿素a含量最低且变化范围较小;渤海海域叶绿素a分布具有明显区域特征,其分布基本呈近岸高、中部海域低的分布趋势;将水质参数作为自变量输入支持向量机(SVM)中,GA-SVM算法拟合效果(R20.9)和精确度(MSE0.01)较好,不同水质参数对海水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相对重要性具有季节差异,夏季,对海水叶绿素a含量影响最重要是磷酸盐和温度;秋季,对于海水叶绿素a含量影响最重要是硅酸盐和盐度;春季,对于海水叶绿素a含量影响最重要的是盐度和溶解无机氮.所有调查季节,对于海水叶绿素a含量影响最重要的是盐度和磷酸盐.综合参数影响重要性,表明陆源输入是黄渤海海域叶绿素a含量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以多花黑麦草"普通四倍体"为供体材料,采用砂培盆栽法,探究不同浓度柠檬酸(0,0.8,1.5 mmol/L)对铝胁迫下多花黑麦草的若干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了解柠檬酸对铝毒害下多花黑麦草的缓解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适宜浓度的柠檬酸(0.8 mmol/L)能促进多花黑麦草的株高和根长的伸长生长,提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的自由水含量、多花黑麦草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根系和茎叶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增强了根系和茎叶中SOD、CAT和POD活力,并降低根系和叶片中MDA含量以及叶片中相对电导率,从而有效缓解铝胁迫对多花黑麦草的毒害作用。而柠檬酸浓度过高(1.5 mmol/L)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多花黑麦草若干生长和生理指标造成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淀山湖营养物输入响应关系的分位数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淀山湖富营养化输入(总氮和总磷)及响应指标(叶绿素a)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淀山湖营养物TP和TN(输入指标)对不同分位叶绿素a(响应指标)的影响不同.在低分位(0.10~0.50)时,淀山湖的藻类生物量(叶绿素a)主要受TP的控制;在高分位(0.60~0.90)时,淀山湖的藻类生物量同时受TP和TN的控制;TN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随分位数升高而加强.0.60分位时是TP和TN对藻类增长影响发生变化的分位.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方法得到的经验方程,不能估计淀山湖多个因素不同变化速率对湖泊营养物输入响应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查干湖叶绿素a浓度高光谱定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叶绿素a含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质状况,利用高光谱遥感可获得叶绿素a的诊断性光谱特性,较好解决了常规遥感中出现的问题.利用野外高光谱仪在查干湖进行了反射光谱测量和同步水质采样分析,通过分析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其高光谱反射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尝试采用多种半经验算法建立叶绿素a高光谱定量模型.结果表明:单波段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系数较小,不宜用于估算叶绿素a浓度,反射率比值法和一阶微分法与叶绿素a线性相关程度都比较高,决定系数分别为0.71和0.48,而且其显著水平p<0.01,皆可以用于叶绿素a的定量遥感,但反射率比值算法模拟效果好于一阶微分算法.这为今后利用星载高光谱传感器在查干湖进行叶绿素a浓度大面积遥感反演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EDTA对Pb、Cd及Pb-Cd处理下茼蒿中叶绿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Pb、Cd及Pb-Cd复合污染土壤添加EDTA(乙二胺四乙酸)对茼蒿中叶绿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EDTA对茼蒿中叶绿素的含量影响大,致使叶绿素结构破坏、叶片失绿,甚至叶片全部枯萎.在Pb处理的土壤中,EDTA的添加水平为2.5 mmol/kg时,茼蒿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的含量比...  相似文献   

19.
基于GAM的渤海中部水体叶绿素a环境因子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遥感获得渤海中部2003~2009年叶绿素a的浓度数据以及温度、光照和风速的月平均数据,采用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广义加性模型)模型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叶绿素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渤海中部叶绿素a呈现季节性的波动,叶绿素a浓度范围在(0.21~11.54)mg/m3。夏季(6月~8月)叶绿素a整体较高。春季和秋季叶绿素a的浓度波动较大,整体偏低。GAM模型的环境因子影响分析表明,光照对渤海中部叶绿素a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p0.001),5、6月份渤海中部光照强度的升高(大于250 W/m2)可能是引起同期叶绿素a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而其它环境因子(温度和风速)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分四季监测了磁湖10个位点的水质状况,分析了磁湖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磁湖叶绿素a平均值为14.86μg/L,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不同季节的叶绿素a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叶绿素a浓度呈现空间差异性,南磁湖的水体叶绿素a浓度较高。磁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TN显著性正相关(P0.05),与其他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性,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受多种环境因子综合影响。对磁湖与其他富营养化水体的叶绿素a及氮、磷浓度对比,结果表明在富营养水体中氮磷比是影响叶绿素a的重要因子。磁湖水体中Cd、Ni、Fe含量较高,且多种重金属的联合效应抑制了藻类的光合作用,致使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