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SNP无剩余污泥悬浮型生物填料北京市桑德环境技术发展公司研制开发的SNP悬浮型生物填料是一种由特制塑料和树脂制成的球形悬浮型生物填料,该填料由纤维丝球体、网格外壳和通心多孔拄体组成(见封底)。纤维丝球体是微生物的主要附着场所;网格外壳起固定填料形状作...  相似文献   

2.
《化工环保》2006,26(2):102-102
该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属于利用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气的设备。该设备由两个生物反应区构成,按气体流动的方向分为上向流式生物反应区和下向流式生物反应区。两个生物反应区之间安装有隔离板,隔离板上部连通。在上向流式生物反应区和下向流式生物反应区内都设有有孔隔板,有孔隔板的下部区域悬浮生长有微生物,上部区域填充有填料,微生物在填料上附着生长。  相似文献   

3.
悬浮填料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悬浮填料及反应性悬浮填料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在曝气池中添加悬浮填料对传统活性污泥法进行改进,改造工程简单,并可使原有污水处理场的处理能力及脱氮能力大大提高;悬浮填料与活性污泥法的多种变型相结合,在市场上形成了多种新型反应器和新的商品处理工艺。反应性悬浮填料的使用也已取得一系列成功经验,但仍然要注意反应性悬浮填料本身在废水中的降解问题。  相似文献   

4.
SNP悬浮型生物填料设计及使用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辉明  文一波 《化工环保》1995,15(3):180-183
SNP悬浮型生物填料设计及使用方法张辉明(北京市纺织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26)文一波(北京市桑德环境技术发展公司,北京100081)北京市桑德环境技术发展公司研制开发的SNP悬浮型生物填料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填料,具有不需固定、不用安装和污泥生成量少...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磁效应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安燕  程江  杨卓如  肖立军  王锐 《化工环保》2006,26(6):467-470
介绍了微生物磁效应的原理和作用方式,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将微生物磁效应应用于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和酶法废水生物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开发磁性生物亲和亲水填料是微生物磁效应运用于生物接触氧化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化工环保》2013,(5):405
该发明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该工艺以芦苇作为填料以及生物载体,在生物流化床或固定床中进行有机废水处理。包括以下优点:1)利用生物质芦苇作为填料,不产生二次污染,同时芦苇本身密度接近于水,流化动力  相似文献   

7.
美国LawrenceBerkeley国家实验室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污染物生物处理系统,可用于处理被污染的土壤和水。常规的生物电处理方法是依靠化学药物的加入产生电子供体或受体,以刺激降解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该实验室的方法则是在一个单室的生物反应器中,采用电流电解被污染的液体,同时在阴极产生氢气、在阳极产生氧气。这些气体随后可刺激微生物的活性,使多种污染物经生物降解或生物转化作用形成良性的终端产品。由于不需有机电子供体,降低了操作成本。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生物膜废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生物填料的研究进展。针对无机生物填料和有机生物填料的不同特点,分别介绍了二者在生物膜反应器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有机生物填料在亲水改性、表面带电改性、生物亲和改性和磁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物填料的使用现状,提出了未来生物填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孙云 《化工环保》2004,24(6):395-395
大港石化分公司处理能力为500m^3/h的污水处理场处理来自各生产单元的含碱、含盐、含油及脱硫废水。污水处理场出水水质除pH、硫化物质量浓度和BOD符合回用水水质要求外,含油量、COD和氨氮质量浓度均没有达到要求。大港石化分公司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开发了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深度处理外排废水技术,并于2002年采用该技术对污水场外排污水进行再处理,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该项目获得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术创效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含磁粉生物反应器处理苯酚废水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含磁粉生物反应器对质量浓度为120~350 mg/L的苯酚模拟废水进行强化生物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磁粉可使废水中DO提高约10%;与不含磁粉生物反应器比较,含磁粉生物反应器工艺使填料挂膜时间缩短1~2 d,填料上附着微生物量增多;质量浓度为350 mg/L的苯酚模拟废水在20 h内的苯酚去除率可达80%,降解时间缩短了10 h.初步分析了添加磁粉提高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效率的机理.实验证实了含磁粉生物反应器工艺的合理运用是强化处理含酚废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日本栗田工业开发的用臭氧消除剩余污泥新技术 ,是利用臭氧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接触 ,使细胞膜破坏 ,微生物即易分解 ,再经曝气处理 ,最终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曝气处理后的污水经沉淀池 ,水与剩余污泥分离后 ,剩余污泥与臭氧接触 ,使微生物细胞膜破坏 ,成为容易生物分解的污泥 ,然后将其送曝气槽反复进行曝气 ,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使剩余污泥得以消除。该技术的优点是 ,可自由调节臭氧处理污泥的返回数量 ,解决生物处理废水时产生的大量令人头疼的剩余污泥问题。臭氧消除剩余污泥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生物过滤法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物过滤法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基本工艺流程,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生物滤池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包括微生物、填料、湿度、温度、pH和营养等,指出了各因素在生物滤池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并对应用生物过滤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某日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洗涤剂废水为处理对象,以接触氧化法为核心工艺,比较了悬挂式组合填料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悬浮填料对洗涤剂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悬挂式组合填料和MBBR悬浮填料的挂膜启动时间分别为13,25 d;当悬挂式组合填料反应器的DO为4.0 mg/L时,COD和LAS的去除率分别为84.33%和89.06%;当MBBR悬浮填料反应器的DO为3.0 mg/L时,COD和LAS的去除率分别为82.54%和90.31%;当MBBR悬浮填料反应器的COD容积负荷为0.5~1.3 kg/(m3·d)时,平均COD去除率为83.91%,继续增大COD容积负荷,COD去除率仍能保持在80%以上;MBBR悬浮填料在COD的高效降解及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方面优于悬挂式组合填料。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水氧化法水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性和超临界水氧化法水处理技术的原理与工艺流程;着重论述了催化剂在超临界水氧化法中的应用,以及在超临界状态下材料的腐蚀研究现状;展望了这一新型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改性填料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选取3种不同柱状悬浮填料,采用两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化工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平均有机负荷为1.67 kg/(m~3·d)、废水pH为7.5~7.8、温度为32~33℃、HRT为8 h、第一级反应器DO为0.5~1.0 mg/L、第二级反应器DO为1.5~2.0 mg/L的条件下,A型悬浮填料(添加改性剂和微量元素、φ10 mm×10 mm)、B型悬浮填料(添加改性剂和微量元素、φ25 mm×10 mm)和C型悬浮填料(无添加剂、φ10 mm×10 mm)的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2%、81.8%和70.6%。  相似文献   

16.
复合生物曝气工艺处理化纤生产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军 《化工环保》2004,24(4):305-306
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所排生产废水中以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有机物为主,有机负荷变化较大。复合生物曝气工艺是将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有机结合的高效废水处理工艺。即在普通活性污泥工艺的曝气池中投加各种能提供微生物附着生长表面的载体,利用载体容易截留和附着生物量大的特点,使曝气池中同时存在附着相和悬浮相生物,充分发挥两者的优越性,使之扬长避短,相互补充。由于该工艺兼有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的工艺特点,反应系统中厌氧和兼性厌氧菌的比例较高,生物膜中丝状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较多,且食物链稳定。  相似文献   

17.
《化工环保》2006,26(2):164-164
该发明涉及一种污泥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新型过滤吸附材料在回用水处理中的应用。为了解决现有回用水处理中一些过滤吸附材料价格较高、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出水指标低的问题,该发明在处理回用水过程中:(1)利用该过滤吸附材料在曝气生物滤池中采用下向或上向流方式对回用水进行处理,此时曝气强度保持在溶解氧质量浓度为2—4mg/L,8—20d形成生物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高效菌种不断被发现。简要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分关、絮凝效果及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新型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烟气中的SO2通过水膜除尘器或吸收塔溶解于水并转化为亚硫酸盐、硫酸盐;在厌氧环境及有外加碳源的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SRB)将亚硫酸盐、硫酸盐还原成硫化物;然后再在好氧的条件下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硫化物转化为单质硫,从而将硫从系统中去除。可以将烟气生物脱硫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即SO2的吸收过程和含硫吸收液的生物脱硫过程。  相似文献   

20.
贺艳云  徐仲均 《化工环保》2015,35(3):231-235
采用顶部种植黑麦草的微生物填料塔,对模拟正己烷废气进行生物过滤处理。研究了反应温度、入口正己烷质量浓度、填料层高度对正己烷去除效果的影响,考察了填料塔中细菌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黑麦草强化生物过滤的适宜反应温度为25℃;正己烷出口质量浓度随入口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填料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反应温度为25℃,入口正己烷质量浓度为100~500 mg/m3、填料层高度为600 mm的条件下,出口正己烷质量浓度为0~46 mg/m3,均低于GBZ/T 2.1—200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对正己烷的限值(100 mg/m3);相同条件下,种植黑麦草的填料塔的正己烷去除率明显提高,细菌浓度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无黑麦草的填料塔,说明黑麦草显著促进了正己烷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