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似乎都是些急不可耐的人,他们总想在一夜之间改天换地,他们总相信新工程、新技术、新规划会给城市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于是乎,拆胡同,拆旧宅,拆山水,拆大树,是一种风潮;仿古建、引大树、人工造湖、平地堆山,也是一种风潮.这风潮如海啸般地席卷着中国每一个城市和乡村,不管这城市是六朝古都,还是新兴特区.  相似文献   

2.
正如来到中国北京的“老外”游客必去故宫一样,造访英国伦敦的外国游人也定会参观白金汉宫。对于游客来说,那些身着华丽古典制服的卫兵及他们“主演”的换防仪式是吸引人们前往的“磁石”。这些皇家卫队所骑之高头大马,红色制服上衣。白色紧腿裤,黑色高筒帽一直都是参观者最喜爱和定格于他们头脑中的经典画面,成为人们争相拍摄的“景色”。  相似文献   

3.
都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还是有的,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很多东西也都像海绵里的水,要"剪"总还是有的.很多看似已经用完的物品,经过这些人的"温柔"一刀,竟然又能产生很多惊喜.因为他们最常用的办法便是"剪",所以这些绿色时尚人士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剪剪族".时下流行的减碳生活,对他们来说,更像是"剪"碳生活.  相似文献   

4.
柯文仲  初志春 《环境》2001,(2):36-36
1994年,当大亚湾核电站巍巍耸立于深圳大亚湾畔时,香港、深圳乃至惠州的居挺都不免忧心忡忡,香港部分市民甚至游行示威,集会抗议。对于他们来讲,弥漫在半空中的切尔诺贝利的阴霾足以让他们谈核色变。但六年过去了,大亚湾核电站除了源源不断输送光明和向国家上缴大笔利税外,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灾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东距深圳市中心45公里,西南距香港中心50公里,是我国第一座从国外全套引进的大型商用核能发电建设项目。核电站由两台装机容量为98.38万千瓦压水堆机组组成,主要设备从法国和英国引进,设计寿命为40年。根据合同,70%的电输往香港,30%供应广东。去年上网电量达123.1亿度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的石油石化行业是一个高度自动化、高风险的行业,其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点多链长、连续作业的生产特点,给我们的一线员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期编者刊发了一组稿件,向大家介绍了几位奋战在生产最前线的普通员工,他们凭借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基本功,认真巡检,精细观察,一次次地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避免了可能引发的恶性事故。如果一线职工都能够像他们这样认真工作,我们的安全生产也就真正有了保障。希望这组稿件能对读者朋友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李胜荣 《环境》2008,(3):62-63
"这是某设计公司的广州电视塔的设计方案,他们把中国的风水观念都用上了,设了塔高660米,幕墙高500米等等标准.整个的朝南面都是太阳能的,上面有-个太阳能风机,多余的电输送到电网卖钱.一个非常环保、时尚的设计,但是很遗憾的是,广州政府没有采用."在一次研讨会上,沈辉教授指着电子屏幕,满脸无奈地说.  相似文献   

7.
杨婷 《环境》2011,(6):10-12
吃,对于老百姓而言,可是天大的事情。可如今市场上,无论是活蹦乱跳的海鲜、琳琅满目的家禽、各怪鲜艳的蔬果,还是诱人的烟酒、货架上多种多样的零食……都不能让老百姓放心购买,反而让他们更加担心:这些食品到底用了多少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20日下午,36家环保组织在北京发出了"为苹果清毒,拯救白雪公主"的行动号召.他们敢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调查发现:当前在全世界疯狂热销的各种"苹果",无论是Ipad还是Iphone,都"曾经"或者"仍旧"在生产过程中,毒害生产线员工,毒害生产车间所在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浩伦 《环境》2004,(1):32
在某公司任总经理的小姜是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如今30多岁的他无论按什么标准都可谓少壮派,身体精神都属于上升阶段,然而有一天,他打电话告诉一个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这两天我总觉得没精神,会不会有什么病……”。医生朋友询问他:“哪儿有明显的不舒服吗?”“没有,没有,只是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这种感觉。”上述典型例子在男人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在医学上被称为男性生理和心理“周期”,从生理医学角度来说,男人是不可能来月经的,但对他们来说,每隔一定的时间,总会有那么几天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乃至身体上的不舒服,这可以称为男性的“例假”。  相似文献   

10.
晓拟 《环境》2004,(2):24-25
四川省资中县阳鸣村。这里仿佛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碧波浩淼,云锁清风。把巴蜀山川滋润得钟灵毓秀、“民食稻鱼,亡凶年忧,俗不愁苦”的都江堰无力迈入这个偏僻的山旮旯,干涸的黄土地张开干裂的嘴唇把“天府之国”的神话愤怒地吞噬掉。时间如梭,绿了岭南芭蕉,黄了江南梅子,却忘记了滋养这里的农物。他们的生活都很简单,一种令人心酸的简单。  相似文献   

11.
环境知情权是现代社会里被普遍公认的一项基本人权。但环境信息公开的底线究竟在哪里?对于政府、NGO、公众以及企业而言,各自都代表着社会不同层面的利益,站在不同的角度或立场,他们心中的底线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是否有共同可依的标准?这也许是对环境信息公开在具体实践中最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因为我年龄大、驾龄长,工作比较细心,车队一致推选我当安全员。说实在的,我不想“兼”这差事,因为安全员有没有“权”还是个未知数,现在干什么不都要讲个实在么?想抓“权”也不丑。很可能他们平时把你当“花瓶”摆设,而一旦出事,就会被“株连”。但厂长一番话,打消了我的顾虑。  相似文献   

13.
丁莞歆 《环境保护》2006,(12):76-78
为期一个月的2006德国世界杯已经开赛,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万球迷汇聚在德国的12个美丽城市,用他们的感官和心灵来充分体味这场足球的饕餮盛宴.然而他们的到来,不仅使东道主德国迎来了滚滚财源,也让这个有"绿色国度"之称的国家背上了沉重的环境负担.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及创新融资手段 不管您是探究投资业、银行业还是保险业,在2003年至2007年这段时间里,您都看到了一系列令人惊讶的新倡议出台;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机构,他们已经把精力放在其负责任的投资和可持续性金融中。随着“负责任投资革命”席卷全球市场,中国的金融机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就是,如何最有效地在其政策和运作中体现出涵盖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简称ESG)等诸多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在奥运火炬的全球传递和抗震救灾中,中国"80后"、"90后"年轻一代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和阳光形象一改人们认为"他们盲目、脆弱、娇生惯养甚至心理焦虑"的偏见,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一致肯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求知欲的由来及消退原因,"厌学症"的形成及治疗方案,试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治疗他们的"厌学症".  相似文献   

17.
丁萱 《环境》2011,(3):6-9
鲜花怒放、争奇斗艳,本是惹人喜爱的风景,但有些人遇见花朵却只能绕道而行;山珍海味、稀有珍馐,本是让人垂涎的美味,但有些人在餐桌上却只能举著不前;甚至家里的洗涤剂都会让他们掩面而逃,在办公室的复印机都会令他们狂咳不止……  相似文献   

18.
原始之绿--成功复制大自然的精髓 想象一下,大自然是怎么让一座建筑凉快下来的?看看日本大阪大学的做法吧!在这里,营造商、建筑师和设计者们都在尝试寻找一种更好更佳的"建筑绿化"模式,他们的关注迅速地转向大自然本身--原始的绿意,而这样的方案显然已被证实在真实世界里是的确可行的:在该大学的前沿理论研究中心,设计者们"偷"来了森林的"魔法",直接把树叶用作建筑遮荫的"衣裳".  相似文献   

19.
在气势恢弘,充满信息和具有重大意义的“超越马尔萨斯的视线”一书里,世界观察研究所前所长莱斯特·布朗和他的同事描绘了令人吃惊的世界面临的19项挑战。预测异常严峻、希望却很渺茫,特别是有人认为,无论今天我们做什么都不足以缓解生活在穷困中的几十亿人的严酷处境,他们缺乏最基本的水、食物、医疗卫生、住房、能源和工作等生活必需。  相似文献   

20.
郑秀亮 《环境》2020,(3):44-46
正这是一个优秀的集体,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省级辐射环境监测机构之一,也是全国第一批四个辐射环境监测达标单位之一,在全国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核电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以及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监测领域处于国内引领地位。这是一支一流的铁军,他们政治站位高、责任意识强、业务素质硬,他们兢兢业业为广东牢牢筑起了一道核与辐射环境安全防线,他们勇于创新为核电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他们敢于拼搏在重大赛事上屡创佳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