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塑料使用量急剧增长,塑料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带来严峻的塑料和微塑料污染.为全面加强塑料污染控制,提出从“原料—生产—分销—倾倒—回收(处理)”5个环节实行塑料污染生命周期管理.对我国塑料污染生命周期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目前我国在各环节均采取了相关的管理措施,包括立法、开展专项行动等,但仍存在塑料污染管理尚未实现生命周期全覆盖、某些法律法规缺乏实施细则以及部分政策难以落实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塑料污染生命周期管理的经验,提出我国加强塑料污染生命周期管理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①在塑料原料管理方面,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微塑料泄露、废水排放等,应完善相关行业标准,鼓励减少化纤等容易造成泄漏的材料在衣物生产中的使用;②在设计生产方面,进一步贯彻落实涉及塑料加工、循环利用的管理规定,提出具体的微塑料循环指标和专项回收目标,同时对可生物降解塑料对环境的影响开展研究,并进一步完善其降解性能;③在分销使用方面,在严格执行“限塑令”的同时,对需求量大、与民生关系密切的塑料制品应分阶段逐步禁止,更加注重绿色产品的替代和新模式的探索,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模式;④在塑料垃圾倾倒方面,严格落实相关管理条例,并加强国际合作;⑤在塑料垃圾回收及处理方面,应完善含有塑料的垃圾回收处理工艺,在降低环境负面影响的同时实现二次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技术不断革命的条件下,塑料生产和需要量在逐渐地增大,1977年美国生产的合成树脂和塑料已达1450万吨,从而造成了大量塑料废物的积累。七十年代开始,塑料废物已被人们看作是环境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通知》还要求质检部门要建立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最近,巴西化工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用甘蔗提炼的乙醇生产出了高密度的聚乙烯。经过美国实验室认证,这种用甘蔗生产出来的塑料和以石油为原料的传统塑料一样,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和属性,是100%的可再生塑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再生资源》2009,(5):45-46
我国利用回收的废弃塑料瓶加工生产的再生塑料瓶材料最近通过了国内外权威质检机构的质量评审,这意味着用再生塑料生产的饮料瓶可以进入国内市场。一些跨国公司已同意利用这家公司生产的再生塑料切片生产饮料瓶,用于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已经不容忽视,本文介绍了我国废弃塑料的产生及处置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塑料废弃物是一种宝贵的可利用资源,所以在废弃塑料的处置过程中,如何回收利用及减少污染已成为其中关键环节,此外,可降解塑料是减轻白色污染的重要手段,希望在社会的大力宣传下,使可降解塑料走向大众生活,成为在用塑料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7.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今后,商场超市内的塑料购物袋将明码标价,并单独收费。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环境微塑料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塑料在水环境中的广泛存在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生长活动、生命健康产生威胁,同时也对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中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近年来,我国在多个水环境中发现了微塑料的踪迹.本文对中国几种水环境(污水处理厂、淡水、海洋)中微塑料的污染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微塑料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微塑料产生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介绍.现阶段水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大多数是针对于某一特定水域,缺少微塑料在不同水域环境中迁移赋存的探究,且对于微塑料生态毒性的研究还很少,为此我们提出了未来水环境中针对微塑料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聚焦于土壤环境中包括微塑料在内的塑料污染,综述了微生物与土壤塑料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i)土壤塑料的来源、迁移及其在土壤中长期贮存的基本特征;(ii)土壤微生物对塑料的影响;(iii)塑料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土壤动物、农作物生产以及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最后,本文展望了未来相关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功能微生物、实验参数设置、塑料圈、塑料与土壤微生物的大尺度及长期研究等,为从微生物角度认识和解决土壤塑料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将研制“绿色塑料”作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加以扶持,尽早研制出质量更优、价格更低的新型“绿色塑料”。2对生产“污染型塑料”的企业课以重税,对绿色塑料生产企业减免税并降低贷款利率。通过宏观调控提高“污染型塑料”销售价格,降低“绿色塑料”销售价格。3通过环境立法或政府法令对污染型塑料包装袋的生产和使用采取强制性控制措施。4规定生产、销售“污染型塑料”的厂家、商家同时承担废旧塑料的回收和加工任务,否则停止其生产和销售。5生产一些纸、麻等其它品质的包装袋,作为部分替代品加以推广。6恢复使用楼房垃圾道,改装新型防…  相似文献   

11.
杨伟利 《环境》2006,(10):54-55
塑料作为四大基础材料之一,因其质地轻、加工方便、美观实用,深受人们青睐,广泛用于各行各业。2005年中国的塑料产量达到4500万吨,居世界前列。塑料的出现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因塑料导致的“白色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一边是塑料制品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深度渗透,一边是历经千年而无法降解的“白色污染”。在环保呼声高涨、市场需求渐旺的情况下,各种可降解塑料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逐步问世,“玉米塑料”就是市场前景较为乐观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杨伟利 《环境》2007,(2):80-82
1993年中国内地从台湾省引进了第一套发泡塑料餐具生产线,从而引发了中国快餐包装业的巨大变革.由于不可降解的发泡塑料餐具导致白色污染问题较严重,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发文禁止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正塑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是重要的基础材料。然而,不规范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和回收处置塑料废弃物,会造成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加大资源环境压力。积极应对塑料污染,事关人民群众健康,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禁止洋垃圾入境推  相似文献   

14.
《环境工程》2008,26(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于6月1日正式实施,为使这项政策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正式颁布了《塑料购物袋的环保、安全和标识通用技术要求》、《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快速检测方法与评价》3项标准。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塑料生产厂商及加工业者或者在自己单位内,或者与塑料回收厂商共同出资建立塑料回收机构。另外,还以支持全国塑料容器回收协会等组织形式,积极进行废塑料回用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世界环境》2008,(3):86-88
早点、买菜、逛超市、装垃圾……每天,我们的生活中要有多少次与各式“塑料袋”之间的“亲密接触”?工业文明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和浪费。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指出鉴于“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物资再生》2008,26(1):1-2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8.
环球扫描     
<正>《科学·进展》2017年7月19日未来30年,人类制造的塑料垃圾是现在的4倍多!今天,人类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塑料。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未来的30年里,会产生以往4倍多的塑料垃圾。研究人员收集研究了50年代后塑料大规模生产以来所有的数据。该研究小组在报告中称,到2015年,人类制造了83亿吨的垃圾,但产生了63亿吨的塑料垃圾,其中9%被循  相似文献   

19.
塑料制品的管理及处置不善是导致微塑料污染的关键因素,微塑料不仅会与环境中多种污染物相互吸附,也极易被大型藻类、动物、植物等生物摄入富集,具有巨大的环境风险。城市作为塑料制品的主要生产以及消费主体,是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源头。塑料制品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机械力、水力作用等,发生老化、裂解、剥离进而迁移至自然环境,存在潜在的污染风险。掌握微塑料从塑料制品中的释放行为以及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规律,对评估城市源微塑料污染风险十分重要。综述了城市生活用品、垃圾、基础设施中微塑料的释放行为,阐述了微塑料在水、砂及土壤介质中的迁移规律,为微塑料污染的风险评估及防控提供依据。今后可在环境因素对城市塑料设施中微塑料释放、迁移的影响,以及微塑料与城市水环境中污染物的相互作用行为2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海洋塑料垃圾是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对海洋经济、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从塑料生产和使用的源头管控、陆源垃圾和入海河流垃圾防治、渔业垃圾和港口船舶垃圾防治、海洋塑料垃圾监管和清理等方面,对我国现有应对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的全链条治理体系进行了介绍,从制度建立、科技创新、多元治理、公众参与等多角度介绍了我国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成效,并对我国海洋塑料垃圾治理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