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严格控制碳排放是增强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途径.研究参考已有文献,将碳平衡引入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分别从经济、生态、社会角度建立了基于碳平衡的城市圈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碳源适宜性评价和碳汇适宜性评价.运用基于蚁群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得到两类适宜性综合评价值.碳平衡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各城市适宜性差异显著,存在较大的区域内协调潜力.运用多目标规划模型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城市圈的碳排放权进行优化配置.碳排放权配置研究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之一,对城市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行政效率、资源条件、经济基础、城乡建设、城市文化建设5个方面选取15个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构建形成城市高质量发展条件综合评价体系。随后,借助层次分析法完成合肥各县(市、区)发展条件的评价。结果表明:(1)与其他县(市)相比,合肥市中心城区在城镇发展条件上具有较强优势;(2)合肥各县(市)未能实现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够显著;(3)合肥市各县(市)发展条件不均衡,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多镇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基于此,提出“十四五”时期合肥市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优化路径,包括发挥中心城区扩散功能、利用自身资源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空间均衡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是发展生态旅游的评价前提,对生态旅游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实现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其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以此对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游客管理进行有效调控。采用实地调查法,以旅游资源空间数量、游道长度等作为衡量指标,利用面积法、线路法分别对对森林型生态旅游风景区——武陵源杨家界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瞬时空间承载量、日空间承载量和不同季节空间承载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景区旅游空间承载力夏半年为15000人/d,冬半年为10240人/d,年均承载量为468.6万人次。以上结果可为杨家界景区生态旅游规划及景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苗  周扬 《资源开发与市场》2023,(11):1449-1457
探讨碳排放约束下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协同提升区域间的建设用地碳排放效率,进而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采用SBM模型、引力矩阵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等方法探究2003—2019年山东省建设用地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省建设用地碳排放效率逐年提升,空间上由西向东逐渐优化。(2)山东省建设用地碳排放效率空间网络密度值相对较低,呈现“扁平化”的等级结构特征,网络结构稳定性逐渐增强。(3)东营、济南、青岛等城市对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要素的吸引力较强,滨州、聊城、德州等城市同时处于地理和网络位置边缘,缺乏效率受益和溢出渠道。(4)板块之间联系更为紧密且互动趋势明显,呈现出受益和溢出板块城市成员少而经纪板块城市成员多的非均衡特征。(5)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是地理邻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和城市化等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王芳  高倩  贺晟晨  王远  陆根法 《四川环境》2010,29(6):102-106
借助绩效评价理论探索分析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并尝试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中的嫡值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开展研究试点。通过对苏州市1997~2008年间的循环经济发展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年来苏州市循环经济绩效水平呈U型发展趋势,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但未来在提高低能耗第三产业比例、降低纺织业综合能耗、提高工业电力利用率等方面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苏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对于苏南同类城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TOPSIS方法较好地避免了主观因素在综合分析过程中的影响,但无法就各评价因子对结果的影响程度、影响途径等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需注意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