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提出,为控制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各级政府将加大投资力度,吸引社会投资,3年投资149.2亿人民币,基本实现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安全贮存和处置。按照“规划”,全国应建设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31个,新增处置能力282万吨/年。企业新改扩建350万吨/年的综合利用和处置能力,处理当年产生的全部危险废物,并逐步消化历年贮存的危险废物。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300个,新增处理能力2080吨/日,满足处理当前及今后数年卫生事业和城镇…  相似文献   

2.
正三部门联合发布《放射性废物分类》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2017年12月1日联合发布《放射性废物分类》,为国家放射性废物管理战略提供基础,为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处理、贮存、处置等全过程安全管理提供依据,确保以安全和经济的方式管理废物。《分类》将放射性废物分为极短寿命放射性废物、极低水平放射性废物、低水平放射  相似文献   

3.
谢云  陈大华 《四川环境》2013,32(2):113-117
为了对经多年暂存且受“5.12”地震影响的放射性废物包装体运输到国家规定处置场进行处置,需对待运输的放射性废物包装体进行整备以达到运输和暂存的要求,待整备的放射性废物采用符合标准要求的放射性废物整备工艺流程处理后,尤其是对放射性泥土和已损坏或变形严重的包装体采用自主研发的工艺进行整备后,放射性废物包装体达到了相关标准要求,满足了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和放射性废物体和废物包的特性鉴定要求,放射性废物整备运输后减轻了项目实施单位的废物暂存压力。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调查吉林省困难企业放射性废物(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吉林省辐射环境管理部门近年来对放射性废物的管理经验,分析总结了一系列的放射性废物(源)收贮对策,以保证辐射环境安全,杜绝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核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产生了大量的放射性废物,合理、安全的处置各类放射性废物,已成为世界各国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各国已建或在建了许多中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这些设施的信息分散在各国的官方报告中,研究分析这些信息将对我国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研大量资料,总结了世界核反应堆的现状(数据截止到2013年);介绍了中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发展概况;分析了世界各国中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现状(数据截止到2011年);并对我国的中低放废物处置提出建议。为我国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放射性废物处置,有的放矢的制定发展规划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的基本建设情况和运营现状;通过分析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的历年监测数据,研究废物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通过统计分析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的历年收贮放射源及放射性废物的数据,研究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对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的重要性和作用。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运行安全,未对周围环境造成辐射影响,为省内辐射安全工作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放射性废物的主要来源,综述了10多年来,国内外对放射性废物采取的处理、处置方法,并介绍了关于我国中、低水平放射性废物的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8.
要减少和防止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就必须严格控制放射性废物向环境中的排放;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妥善的处置和处理。一、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放射性废物,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称之为放射性三废——废气、废液和废渣。国外通常将放射性废液按其比放射性分为高、中、低水平三类。高水平放射性废液,每升含放射性强度在10~(-2)居里以上,亦称居里级废液。这种废  相似文献   

9.
随着核技术在工业、医疗、探矿、科研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人们对放射性危害认识的提高,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是一个地区重要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设施,它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辐射环境安全。本文介绍了青海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基本情况和安全管理做法,并就如何加强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安全运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兆华 《四川环境》1997,16(2):56-59
本文介绍了放射性废物的主要来源,综述了10多年来,国内外对放射性废物采取的处理,处置方法,并介绍了关于我国中、低水平放射性废物的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废物最小化工作的不断深化,由于体积和放射性物质总量在放射性废物中占比较高,针对放射性废水的高效处理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对现有放射性废水来源、处理方法做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同时,建立综合评价矩阵对现有方法应用情况及前景进行论述,以期为放射性废水处理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末端治理”企业也要进行清洁生产,“末端治理”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推行清洁生产,发挥提高废物处理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和最终排放质量,对废物产生源施加影响和控制,为推行清洁生产提供信息反馈和决策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核事故与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是核电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制约因素。本文针对目前核电厂面临的积存的低中放固体废物超出暂存库设计容量和时间的困境,分析核电持续发展带来的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置需求和放射性风险,深入探讨了我国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主要是废物处置责任划分不明确、核电发展与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国家职能存在割离,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出台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选址规划、建立独立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和处置公司、建立和完善放射性废物管理基金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郑磊  方祥洪  向纬琳 《四川环境》2014,33(5):115-119
近年来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由于其数量大,种类多等特点得到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地表处置是这类放射性废物的主要处置技术。本文介绍了国外几个国家的近地表处置场运行情况以及管理经验。陈述了我国西北和北龙两个处置场设计及运行情况,对国内外低中放处置场的处置技术进行比较,借鉴国外近地表处置场的先进经验,提出我国近地表处置场建设的相关建议,为我国新建近地表处置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总体分析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和技术在完善制度建设、加快处理设施建设、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和创新开展医疗废物处置示范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分析了当前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包括缺乏针对性制度、处理设施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新增布局缺乏指导、收费水平偏低等突出问题。面向"十三五",本文提出环境管理四个方面的主要思路,从思路出发,提出"十三五"重点开展的任务,包括开展基础性调查评估、修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优化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布局、建立区域医疗废物协同处理模式、开展处理设施稳定排放达标整治工程、创新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和加快解决医疗废物处理收费中的突出问题等,为相关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规范医院内部医疗废物收集监管,避免人工方式造成的弊端,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针对医院内部的医疗废物管理系统,从信息管理、电子联单管理、交接管理、追溯分析管理、报警管理五个方面进行设计。其中作为系统主要部分的交接管理包含有收集监管、院内交接、暂存处交接三部分,实现了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收集过程、暂存处监控等智能化、数字化的全方位监管,提升了医院内部医疗废物的监管能力,规范了医疗废物的源头管理,真正实现传统人工处理向现代智能管理的跨越。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供了一些日本和越南在医院废物处理方面的信息。这些资料是以医疗废物研究所出版的名为《医疗废物报道》(NewsonMed icalWaste)的杂志中的数据 ,以及对海防市卫生改善计划的研究结果为来源的。1 日本的医院废物处理在日本 ,《废物处理和公共卫生法》规定 :医院、诊所和其它医疗机构依法对其所产生的废物的处理负有责任。传染性的废物在法律上被列为要求专门控制的废物。多数的医院和诊所承包给有许可证的私营公司进行处理。根据《医疗废物报道》(2 0 0 0年 8月 ) ,2 0 0 0年日本医院废物产生量达 1 4 9,0 77吨 ,处…  相似文献   

18.
国家环保总局于2004年2月26日发出《关于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处置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今后在进行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处置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时,应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指南等技术文件审查项目选址,避让城市上风向、饮用水源保护区(包括农村集中饮用水源地)及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并设置防护距离。《通知》提出,规划内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处置工程的布局、建设内容和规模必须按照《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规划项目表》执行。同时,应适当集中危险废…  相似文献   

19.
王强 《四川环境》2015,(1):150-154
针对重离子加速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放射性污染物,从辐射防护措施、放射性废物治理措施、辐射安全措施和辐射防护监测4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的讨论。得出只要严格实施了各项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的要求后,放射性工作人员及公众的人身安全是可以保证的,辐射区域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同时,也为辐射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废物进口综合管理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废物进口数量的增长、废物再生利用行业的成长、废物越境转移形势的变化和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废物进口环境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并且逐步完善的过程,成为我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废物进口管理还存在着部分种类废物进口行业利用水平较低、废物非法越境转移压力长期存在和能力建设步伐与管理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圈区管理”,鼓励统一管理和污染集中防治,探索建立企业环保信誉管理机制,加强源头风险控制,完善国际合作机制,使我国进口废物管理向兼顾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管理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